单位名称 | 延川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察保障。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征收;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延川县南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谢涛 | |
开办资金 | 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万元 | 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9月1日涉及法人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延川分局的领导下,大队以执法大练兵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赢“三大保卫战”为第一要务,求真务实,认真履职,严格管理,主动作为,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案件查办情况。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634人次,检查企业245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3件,处罚金额68万元,包括一起免于行政处罚案件(上报为典型案例)。大队全年较好的完成了市县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处理环境信访投诉和上级舆情转办。共接到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和舆情转办共30起,全部办结并回复,办结率100%。二是调查并回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3份,均已立案调查。三是对1处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黄河流域“清废”环境问题点位进行了现场核查和APP填报。四是对1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在APP填报。五是联合延川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对管控区域内重型货车开展了尾气路检路查执法行动。专项检查情况。2023年开展了“水污染、大气污染、油煤气生态环境”三个专项整治、冬春季加油站专项整治、“零星”固废专项、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在线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查、“双随机一公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炉窑专项、延安市2023年环评监管等专项行动。大练兵开展情况。一是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在执法检查中做到全过程使用移动执法系统,确保执法笔录24小时内系统上传。全年人均每人每月上传执法笔录大于2条,系统执法人员活跃率100%,上传笔录均未存在报送超时情况,该项大练兵评分全部得分。2023年共制作大练兵简报12份,二是及时完成案件录入系统,2023年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3件,对已结案案件及时扫描并在陕西省案件规范化填报系统上传。三是确保在线监测有效传输率全部达标。安排专人负责电子督办和有效率传输工作,污染源超标(异常)电子督办单下达后24小时内对督办内容进行核实上报。每天对系统内企业传输率情况进行检查,对当天传输率不达标的企业及时通报,督促企业24小时内对数据进行补传,全年我县6家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联网企业有效传输率全部达标。四是根据上级部门安排,积极参加关中地区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监督帮扶工作,共派员5名,开展了2批次帮扶督导工作。二、亮点工作(一)创新“1+1+1”执法服务新模式。即一个核心服务企业,一个队伍答疑解惑,一个方向重点研究。以“解困、服务、研究”为重点,把2023年确定为企业服务年,成立生态环境领域“问题诊断室”,为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线下“问诊”,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年共开展企业回访15家次,帮助企业开展“问诊”5家次、(二)规范整编一企一档监管档案。将企业环评验收、排污许可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监测报告、年度报表等进行电子和纸质归档,实现对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监督管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对涉及化工、危固废处置、油煤气企业等10余家单位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下一步将以电子二维码为依托,关联企业各类环保手续,利用移动设备随时扫码查询,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三)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竞赛比武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安排3名在岗在编执法骨干参与全市执法大练兵竞赛比武,荣获团体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一)案卷质量仍待提高。执法案卷存在制作不详实、不严谨、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案卷错别字较多,制作粗心;二是谈话笔录不严谨,简单粗糙。三是案件时间期限把握不到位,程序有误。(二)法律学习亟需加强。一是执法人员非法学专业,面对新出台的环保法律和某些不常用的法律条款时,应用吃力,存在死板啃法律条款,不会灵活使用。二是未能结合新出台的《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开展执法,物料占地面积、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未能在笔录谈话中体现,导致后续无法判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四、下一步工作措施(一)稳步推进执法大练兵实战常态化。进一步提高执法大练兵工作认识,切实把执法大练兵作为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的“指挥棒”。要真抓实干,切实提升执法人员业务工作水平。刀刃向内,勇于“刮骨疗毒”。针对执法中存在的不会查、无法查等能力欠缺问题,通过实战练兵、专题培训、大讨论、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标对表找差距,自我剖析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互相评价,找出对方的问题和原因,通过自己评和大家评,全面准确的找准问题根源,查漏补缺,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素质、应变能力和办案水平。刀刃向外,敢于“啃硬骨头”。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事业单位加大监管力度,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以“零容忍”的态度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二)综合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深度化。一是加大省厅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力度,执法全过程使用移动执法系统,确保系统使用率、笔录上传率、案件录入率等提质达标;二是严格按要求登陆延安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系统内的视频监控、超标预警、网格化任务等模块,不定期开展非现场执法,提高环境违法问题的发现率和查处率。(三)畅通渠道助力企业发展绿色化。持续推进创新“1+1+1”执法服务新模式,通过送法入企、企业回访、线下“问诊”等各项服务措施,给企业提供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咨询服务,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