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文物研究院(延安芦山峁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芦山峁遗址管理、保护及其周边安全、巡查、消防工作;开展全市文物遗存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研究工作。承担陕北工作站的服务工作,市本级涉案文物墓葬认定、移交工作;参与全市范围内可移动历史文物的征集、收藏、修复保护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华 | |
开办资金 | 27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96万元 | 8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各项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工作1.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以学铸魂,以学促干,今年共组织集体学习16次,增强了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扩充了党员干部队伍。由院领导带头讲主题教育党课共5次,组织党员干部继续教育培训3天。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全年共开展“弘扬延安精神,牢记主席嘱托”“登高望远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自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党员进行专题学习56个课时,成立“党员突击队”并进行承诺践诺,推进单位重点项目发展,组织党员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凝心聚力谋发展。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党员先锋号”的荣誉称号。2.文物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年初与全院干部职工签订《2023年度文物安全责任书》和《安全用电告知书》,夯实文物安全责任。院领导带队,深入一线对全市石窟调研,察看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推动完成17处省保石窟保护方案的编制。每月19日“警钟日”,坚持对文物库房及芦山峁遗址区域的重点安全部位进行隐患检排查,对单位物防、安防、消防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安全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汛期期间进行11次安全巡查,对隐患进行了处置,确保汛期芦山峁遗址周边的安全。完善芦山峁遗址区域安全设施,安装遗址区域道路警示牌及道路转角广角镜。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四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一次冬季消防演练,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3.文物宣传工作。为丰富历史文化宣传途径,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系列宣传,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赏石窟文化,摹石窟艺术”“画家眼中的芦山峁”“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红色故事主题宣讲”等主题活动。在志愿云平台申报志愿服务项目3次,总服务时长达1114小时。主题分别为“让善小落地生根---为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扎多那日同胞捐赠衣服送温暖”“延安历史文物美术作品创作收藏仪式与摹石窟艺术”“我为芦山峁遗址除草送清净”。2023年9月11日,参加起点新闻《馆长来了》直播活动,带领大家了解延安这片土地上蕴含的历史文化,直播观看人数10万余次,点赞量3000余次。(二)勇于创新,形成文物社会效益1.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配合马家坬段道路改造项目考古发掘成果丰富,共发掘白灰面房址43座,灰坑33座,发掘清理墓葬6座。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均数量可观、各类遗迹丰富,为寻找芦山峁居民生活区提供了重要线索。2.芦山峁遗址征地及道路改造项目。陆续完成与3个村集体土地征收协议签订、补偿兑付及社保缴纳工作,同步开展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林业、地质灾害及社会稳定性风险专项评估等前期工作,土地组卷报批已完成自然资源局宝塔分局会审,待市自然资源局审核后上报省厅。此外,遗址区连接道路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当前道路已具备通行条件。3.《芦山峁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落实情况。目前,《芦山峁遗址(大营盘梁区域)本体保护工程计划书》和《芦山峁遗址(大营盘梁区域)护坡加固工程计划书》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现抓紧项目方案编制。芦山峁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申请纳入陕西省文化传承“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库,待国家发改委审定。同时,《芦山峁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为项目落地实施打好基础。4.延安重点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六处石窟寺数字化数据采集以及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模型构建,建立了完整的石窟数字化档案库。同时,基于数字化成果制作可触摸、可交互的沉浸式展演节目6部,出版《延安石窟艺术》图册1本。5.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延安清凉山第20号窟造像浅析》课题研究,凸显延安清凉山第20号窟金代石窟造像的鲜明特性。6.借助石窟展览、大遗址保护调查等项目,对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延安重点石窟数字化项目为依托,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业务骨干赴甘肃、山西、北京、广东等地参加《甘肃庆阳北石窟寺研讨会》《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高级研修班》《全国博物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与时间应用研讨班》等研讨班,参加全国石窟寺、钱币鉴定、全国消防安全骨干培训等。7.丰富历史文化宣传途径。开展馆际合作,我院文物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地参展。利用馆藏文物、拍摄制作长城遗址系列视频,共有四篇稿件在《延安宣传》和《文物陕西》媒体推介并被采用推出,开展《文物延安》《延安石窟寺》《芦山峁遗址建筑群在礼制文明形成中的历史地位》三次历史文物讲座,在南关小学和实验中学开展2次社教研学“考古进校园活动”。(三)聚焦主业,苦干实干出亮点1.开展沮河流域调查工作。联合延大历史学院完成黄陵县沮河流域的史前调查工作,共调查史前遗址83处,采集了大量陶片标本,形成考古调查专项报告。为丰富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有利实证。2.洛川县汉代墓葬清理工作。洛川县博物馆邀请,历时两天完成对洛川县发现的一处汉代墓葬进行清理工作,共清理出汉代陶灶一件、青铜器配件和钱币数枚,出土文物已移交给洛川县博物馆。3.配合完成宝塔公安分局涉案文物认定及移交工作,共计420件文物,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0件,一般文物371件。现代工艺品38件。文物已全部安全入库。配合延安铁路公安处对吴起县吴仓堡镇被盗墓葬进行实地调查。4.完成两个基地项目申报。为了更好的发挥芦山峁遗址爱国主义、社会科学普及功能,促进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传承。申请“芦山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芦山峁遗址社科基地”,并分别被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牌。二、存在问题1.芦山峁遗址保护项目推进缓慢,日常维护经费欠缺。2.考古勘探发掘不顺畅。由于没有基本建设勘探、发掘资质,严重影响我市配合基本建设项目开展和考古研究。三、2024年工作计划1.开展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助推文研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2.配合全市基本建设项目开展考古调查及勘探,落实“考古先行”、“先考古后出让”政策。3.配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完成了2024年度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计划。对大营盘梁宫殿区进行补充发掘,厘清大营盘梁区域功能。4.推进芦山峁遗址保护及道路改造项目组建报批工作;促进文化传承“专精特新”工程落地实施,编制项目实施方案。5.配合完成《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初期的工作内容,组织业务人员形成普查队,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实地开展文物调查。6.继续抓好文物库房的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夯实责任,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规程,提升库房科学管理水平。按期组织消防知识培训,消防演练,坚持落实安全警钟日活动,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7.丰富历史文化宣传途径。利用现有的馆藏文物,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系列宣传,利用各个节点开展历史文物专题讲座,普及延安人文历史和芦山峁遗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