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种子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农作物种子,促进农业发展。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征集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区域性农作物新品种的审查、审定;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区域化布局规划;指导县区种子生产、经营和种子加工、包装技术的推广应用;“种子工程”项目的调研申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 | |
法定代表人 | 鲁强 | |
开办资金 | 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7万元 | 2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种子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遵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情况1.加强种情监测调度。安排专人指导各种子经营单位做好了种子调运和市场投放工作。建立每周二调度全市春季农作物种情的周调度机制,为全市摸清吃透农作物种子供需奠定了基础。全市春季累计指导各县(市、区)种情信息填报87人次,向各县(市、区)调度种情信息321次,向上级部门累计报告21次。全市2023年春季供种局面平稳,圆满完成了全市220万亩粮食播种保障任务。2.规范监督抽查。为规范各县(市、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统一配发了包括扦样箱、扦样袋、扦样秤及抗虫、抗草甘膦、耐草铵膦种子转基因试纸条在内的监督抽查配套设备13套,指导填写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扦样询问笔录32份,农作物种子扦样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生产商确认函66份。3.深化种质资源保护。按照《延安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1-2023年实施方案》要求,我站年初组织安排了参与普查的12个县(市、区)种子部门开展资源展示工作,实施特色资源展示32份,展示点12个,面积74.26亩。4.全力实施种业项目。今年全市共争取种业市场净化(种子质量抽样检测)、种质资源圃建设、特色作物育种创新攻关三大类3个现代种业发展项目,项目总金额150万元。其中种子质量抽样检测项目由我站承担,糜子种质资源圃建设、优质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项目由市农科院承担。5.搞好品种区域试验站日常管理。我站指派专人,负责省级区试站日常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亩施生物有机肥2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及时做好土地规划、耕翻、施肥、耙磨、品种征集、田间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国省市品种试验示范任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以区试站为平台,在开展品种试验示范的同时,积极向当地农户宣传培训良种良法及配套栽培技术6场次、212人次。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新品种筛选成效显著。全市共落实市级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田9244.4亩,展示品种231个,完成任务100个的231%。建立示范展示点共59个。其中玉米增密度59个品种,示范展示点17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8个品种,示范展示点19个;小杂粮、马铃薯及其它品种试验示范124个品种,展示点23个。筛选出优良品种21个。(二)种子安全监管有力。一是持续把好种子质量市场净化关。全市全年累计出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人员190人次,检查种子门店412家次,抽检门店率69.9%。完成了玉米、大豆及蔬菜种子监督抽查66份,(春季62个,秋季4个),代表种子质量20.51万公斤,较年初监督抽查方案60份超额完成10%。同时,完成玉米品种纯度种植鉴定61个,播种面积12亩。二是持续守好农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关。3月份,全市在售玉米种子转基因速测756点次,并送省站转基因分子检测15个;6月至7月,全市重点针对国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引种备案、联合体、绿色通道、企事业单位育种材料、门店自行开展品种试验等开展了农作物苗期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共速测各级各类试验5807点次,其中市级速测1238点次,县级速测4569点次,未发现转基因成分。12月,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南繁基地转基因及本地种子企业种子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三是持续把好种子登记备案关。全市设立市县两级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咨询热线14条,累计为备案主体提供账号密码查询、APP下载、账号注册,委托代销、经营不分装种子备案操作指导等业务咨询服务448次,累计举办种子备案培训14场次,培训种子备案主体业务负责人443人,基层种业干部139人次。今年种子备案再创历史新高,备案网点达到649个,成功备案2801份,其中委托代销备案81份,经营不再分装种子备案2720份。备案网点,备案数量均较去年增幅明显,分别增长了10.18%、46.74%,为全市农业供种安全提供了坚强后盾。(三)种业宣传扎实有效。及时印发《2023年全市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11月23-24日成功举办延安市种业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种业基层农技人员57人,夯实全市种业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技能。以“农技干部下一线服务群众促生产”为契机,现场组织种子备案、种子法宣传、果园春季管理、监督抽查业务培训活动54场次,发放《种子法》《种业工作要点》《主推种及搭配品种意见》等宣传资料6.5万份。通过培训提高了种子门店合法合规经营、农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夯实了种子质量监管的群众基础。(四)农作物新品种观摩培训会作用明显。9月12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作物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培训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安塞区种子站省级杂粮品种区试站、市种子站省级农作物区试站现场,推介优良品种20个。观摩培训会的成功召开,为良种推广及制定下一年度全市农作物主推及搭配品种意见提供了现实依据。(五)省级重点任务落实到位。我站及安塞区种子管理站、市农科院、陕西万福种业,今年承担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品种269个,试验面积70亩;目前,西北春玉米区试、陕北渭北玉米大豆品种审定试验、省级玉米核心品种示范、省级玉米增密度品种筛选等各类试验示范收获、考种工作已完成,总结已报送主持单位及主管部门。(六)玉米增密度品种筛选试验扎实开展。年初向各县(市、区)种子部门印发《2023年全市种业工作要点》《延安市2023年玉米增密度品种筛选试验方案》的通知,落实不同地类玉米增密度筛选品种63个,面积2260.2亩,其中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17个。筛选出适宜山坮地块种植品种西蒙3358、吉农玉2988,川坝地块种植品种先玉1483、万瑞4号,黄龙塬区种植品种京科968、益农2020,有灌溉条件地块种植品种翔玉881、宁玉688。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种业工作经费不足短板明显。农业工作季节性强,各级项目批复迟,加之单位经费有限,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部分县(市、区)由于受项目资金及工作经费短缺困扰,试验示范展示质量不高,转基因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给我市转基因安全监管工作留下隐患,种业正常业务工作开展受限严重。2.种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缺位。市上未出台支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选育品种的奖励政策,全市种业科技创新存在育种机构人才断层、手段落后、设备简陋、资金不足等问题,创新能力不强,育种成果不突出。3.基层体系不顺人员老化,业务能力不足。个别县(市、区)因机构改革原因,存在种子管理体系不健全或种子执法机构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种子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加之基层种业干部专业学习的系统性、体系性不足,业务知识局限于文字表面,良种与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不健全。质量监管能力局限于“抽样”及试纸条筛查水平,无法达到独立开展质量检验工作,种子质量及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能力不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抓政策落地。农作物种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要充分抓好实现种业振兴这一良好机遇,一方面贯彻落实好中省支持种业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提高认识,扎实工作,积极推动市县出台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抓业务推进。联合十三个县(市、区)种子部门实施延安市农作物品种生产潜力筛选评价及种子质量安全监管项目。计划征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0个以上开展品种特性评价鉴定,筛选适宜我市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农作物新优品种20个以上,为全市品种布局及良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做好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抽检门店不低于50%,种子销售备案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品种转基因快速检测1000个点次以上。3.抓试验质量。强化国省品种区域试验,在做好田间管理、调查记载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测产、收获、考种、数据汇总及试验报告提交等工作,为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4.抓项目建设。加强种业调研及业务指导,提高2024年省级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项目的建设水平,高质量严要求,抓点带面,稳步提升我市现代种业发展水平。5.抓种子法宣传。进一步加大种业工作宣传力度,结合春季、秋冬季种子市场监督检查、种子质量抽查、转基因监管等种业工作,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112个乡镇的农贸市场、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人群聚集场所开展《种子法》、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经营备案、良种良法配套等宣传活动,提高全市种业服务的满意度及良种使用率,为全市种业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