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不动产登记管理提供相关服务。管辖范围内房屋、林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草原登记。 | |
住所 |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7号楼5楼 | |
法定代表人 | 康晓彬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6万元 | 64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日常业务开展情况。目前,全市共设立14个办事大厅、81个窗口、200余名一线工作人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首次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全市平均办理环节2.9个、平均办理时间1.8个工作日。向金融机构延伸设置便民服务点24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26.69万笔,其中转移登记6.68万笔、抵押登记6.97万笔,抵押融资金额4913.70亿元。市本级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1.39万笔,其中转移登记2.47万笔、抵押登记3.43万笔,抵押融资金额4678.89亿元。我市“互联网+房屋交易管理、不动产登记、税收一体化协同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线上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6962笔。与税务、住建部门共享数据信息5962条,共享率86.5%。同时与我市66家开发企业、29家金融机构完成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企业用户注册工作;并在工商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长安银行设置“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网点;同时办事群众(企业)也可通过手机登录下载APP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服务要求;配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公检法、住建和教育等部门累计完成80余万人的查询任务。(二)不动产登记和地籍管理信息互联互通。(三)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协同互认。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包括电子版《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是证明权利人享有不动产权利的有效电子凭证。(四)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和土地权籍测绘投诉机制。目前,市本级、安塞、甘泉、黄龙、吴起、延长、宜川均建立健全了相关投诉处理机制。(五)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等业务“一窗受理”。(六)全面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带押过户”是支撑群众刚性需求、改善住房条件、助企纾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新举措。(七)“交地即交证”改革工作。“交地即交证”服务新模式是全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为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的又一创新举措。(八)着力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1.全力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加强指导调度和示范引领。今年6月底富县、志丹、安塞、黄龙、黄陵、延川、延长、甘泉和子长市9个县(市、区)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数据更新汇交工作,宝塔、吴起和宜川3个县(区)年底前完成。2.有序规范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巩固完善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地籍调查成果,按计划推进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颁证。3.全面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职责,积极做好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衔接。4.稳步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完成林权历史登记档案资料接收工作,摸清林权登记底数。全市完成60%的历史数据整合入库、汇交工作。二、存在问题:(一)主动服务意识仍需加强。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形势,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还存在思想上、认识上还不到位,主动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工作审批流程还比较多,审批时间长、中间环节多,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二)作风建设仍需改进。具体表现为:1.办事群众(企业)反复跑路。2.服务态度生硬。仍存在对待办事群众(企业)态度冷漠、举止失当,对应办事项拖着不办。3.工作效能不高。仍存在因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政策不熟,导致业务办理效率低、时间长,登记质量差。(三)“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仍需完善。由于我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平台功能正在进一步加快完善中。相关联办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尚未完全共享,“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综合审批方面还不尽完善。(四)政策法规宣传仍需提高。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存在政策信息宣传不到位,办事群众(企业)对新的政策知晓率还不高,宣传还不到位。(五)“交地即交证”登记平台和服务模式不够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功能不够完善。由于我市的不动产登记平台还未研发“交地即交证”业务模块,不能在线推送数据的方式受理该业务,目前,还采取线下纸质方式受理业务,“一件事一次办”与行政审批、税务、银行、水电气暖等互联互通尚未完全做好与政府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或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各县(市、区)“交地即交证”工作服务走深走实不够,资料清单需进一步细化,部门间衔接配合机制还未形成。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工作形象。1.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申请中需要其他部门解决的事项,通过内部沟通协商解决。凡需要补充补正相关材料的,必须清楚、明确、完整地告知申请人,最大限度避免让群众来回跑。2.建立不动产登记全流程服务标准。做到热情服务、耐心服务、周到服务和文明服务。凡是因服务态度问题导致群众投诉的,一经查实,采取批评通报、停职检查等方式严肃处理。3.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对工作人员每半年至少开展两次集中学习教育,全面熟悉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规范,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的能力和水平。科学配置登记人员数量,充实登记人员队伍,达到因岗配人,人岗相适。4.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贯彻落实不动产登记工作“十不准十严禁”工作要求,针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全面梳理廉洁风险点,制定廉洁服务手册,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将风险防控落到实处。严厉打击工作人员通过勾结中介、“黄牛”收取“好处费”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采取“零容忍”态度,构成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5.严格执行规范登记。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不动产登记工作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全面梳理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不动产登记规范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登记日志管理和痕迹管理制度,对于提前或延迟办理的业务,每一笔都要留下痕迹、写入日志,详细记录提前或延迟办理的原因。6.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处理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窗口应急管理制度,对疫情、灾害、业务激增、信访投诉、网络攻击、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突发事件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做到问题发生时,有章可循、有序化解。(二)优化登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1.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进一步推动实现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线上交易、缴税、办证“一网通办”,打造不动产登记服务“快车道”,为项目早落地、早融资、早开工、早见效按下“快进键”,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使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提质增效的“加速度”。2.信息端口上门,全力攻克“办证难”。推行不动产登记服务端口延伸进企业服务新模式。安排工作人员提前介入,对登记资料收取和申请书填写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端口提报申请材料,把“企业跑腿、排队申请”变为“信息跑腿、即来即办”,开启了“不见面”审批新模式,实现了企业“零跑腿”,真正打通实现办证“最后一公里”。3.加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各系统融合互通。扎实开展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研发“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电子证照、登记信息查询等工作力度,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与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或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三)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工作。通过建立联办机制、事项标准化梳理、流程优化再造、表单材料合并复用、共享数据自动调用,将多个登记类型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四)常态化开展“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明确“交房即交证”适应的范围和情形、开发单位“交房”的条件、不动产登记机构“交证”的条件,打通“交房即交证”堵点痛点问题;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开发单位主体责任、业主协同配合责任,着力构建政府、开发单位、业主三方责任体系,确保实现权责明确、边界清晰、相互督促、互为支撑,使“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工作得以全面实现。(五)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建设。1.扎实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及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和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2.鼓励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实践,加强理论和业务政策研究,探索先进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应用。3.进一步加强不动产登记窗口建设。开展全市不动产登记标准化窗口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标准化窗口(大厅)。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