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市发展提供监管与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及“12319”热线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城管大厦5层 | |
法定代表人 | 陈德鑫 | |
开办资金 | 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74.36万元 | 1690.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纪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一)推动运管服平台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市运管服平台项目2023年3月份通过市委网信办联合评审,按照延安市海绵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暨延安市城市运管服平台项目的建设规划,正在开展统筹建设事宜。5月份,按照中省关于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迭代升级要求完成监督指挥大厅提级改造任务,为满足智慧城管系统快速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在全省率先启运的覆盖市区两级的智慧执法系统,梳理法律法规44部,拆分案由数据192项,录入执法文书72项,线上执法办案5306件。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二)积极争取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6月份,紧抓“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机遇,以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为契机,本着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三台合一”的现有资源,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一网统管”的系统化目标,我们包装了海绵城市建设监测预警平台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内部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业务培训6次,7月份中心成立城市数据普查工作专班,普查汇总燃气、供热、供水、供气数据7大类,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提供了数据支撑。11月份,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监测预警平台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由市城执法局负责实施,正在商讨推进平台建设规模和合作对象等事宜。(三)做好系统扩容增量,落实事部件普查和数据更新工作。及时开展系统网格优化工作,对延安新区新增社区分布进行系统更新,将4个社区变为6个社区,对责任网格划分进行微调,补测漏测的城市部件,当前共有104个责任网格,采集部件五大类101小类共310814万个。(四)加强与宝塔区各责任单位数字化城管平台业务交流。为进一步宣传和普及数字城管业务,一年来,主动上门对市机关事务局、新区供热公司等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多次与新区管委会、燃气公司、高新区管委会、宝塔区融指中心召开业务座谈会,围绕管理范围、系统操作、系统搭建、事部件确权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以召开现场会、电话、微信工作群等形式持续跟踪督办联网单位案件处置,全年向宝塔区二级平台下发督办函39次,派遣处置案件39852件,结案36738件、结案率92.46%。(五)加强对全市数字城管工作的调研和业务指导。3月份,中心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全市13个(县区市)调研数字化平台运行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目前,我市13个(县区市)已完成机构组建,10个县区完成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6个县区(富县、宜川、黄陵、子长、延长、志丹)数字化城管系统已经与市级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六)重视“两员”培训,提高案件处置能力。完善《网格监督员信息报送规则》《平台自行处置案件相关要求》《数字化城管工单运转规范化流程》制度,修订了《坐席员工作手册》《内勤考核细则》,进一步规范工单督办、延期、挂账的相关审批流程,推动“两员”业务上相互指导、案件上报处置紧密衔接,全年举办网格化监督员实操培训会5次,参加人数144人,组织坐席员季度考核4次,业务培训交流40次,班会交流培训80次,提升了“两员”业务素质,有效提升了案件处置能力。(七)加强网格化监督员管理,将轨迹巡查纳入绩效考核。坚决执行《网格监督员管理制度》《网格监督员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工作,为每位监督员建立工作台账,通过百分制量化评比,日统计、周小结、月汇总,按照正式干部1500元/月、聘用人员300元/月的考核标准,按月考核兑现,坚持每日轨迹查询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持续开展网格监督员轨迹巡查考核,推动管理机制长效化,激发了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信息报送质量。(八)建立和完善延期、挂账、超期督办、疑难案件的审批流程,提高案件处置率。网格监督员实行小问题案件自行处置工作制,全年自行处置案件81468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每周将疑难案件和超期未处置案件梳理汇总,交由协调科室进行跟进督办,全年报送疑难确权案件82件,报送超期未处置案件25002件,挂账案件194件,跟踪督办作用充分发挥。持续对二级平台单位在线情况、处置情况进行电话提醒和函件催办,专项督办疑难案件和超期未处置案件,截止12月底,共受理城市管理案件145006件,平均日受理600余件,应结案144770件、已结案139772件、结案率96.55%,案件办结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九)做好城区范围内的热力、燃气、供水等涉及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行业的监督评价工作方面。中心围绕数字城管“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与《延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评价办法(暂行)》,监督评价城市管理领域内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类问题解决情况,主要内容涉及城市管理部件5大类(101小类),事件6大类(92小类),监督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其中月度评价得分加权平均占年度评价的85%,管理评价占15%,科学量化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评价工作。(十)维护升级系统,保障高效运行。及时做好系统扩容增量和系统优化配置,常态化开展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和“圣地市民随手拍”小程序的运营维护、网络管理、消防监管工作,每日巡查机房、随时关注网络运行,出现故障及时处理,确保平台运行稳定,全年系统正常运行率达到100%,圆满接待省住建厅、各市、县及兄弟单位参观交流学习20次共计275人。二、安全、信访工作完成情况我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抓好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在安全工作上精细部署,反复强调、反复要求,统一安全工作重如泰山的思想认识,保持警钟长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证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全年召开4次会议部署安全工作,按季度检查4次,组织部门安全生产培训6次,消防演练2次,防汛演练1次,联系亿安消防开展培训,定期组织对中心消防设施和电力线路等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中心的稳定安全。信访工作上,按照信访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领导定期下访制度;完善信访隐患排查工作台账;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对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研究,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将信访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全年无任何越级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确保了中心大局和谐稳定,按照计生工作要求,有序落实完成全年计生工作任务。三、存在问题(一)干部队伍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部分党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协同配合能力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差,工作中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安排的工作不能做到高标准推进、严要求完成,在城市数字管理监督业务学习更新、研究创新,特别是智慧化应用水平还有差距。业务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数字平台运行水平还不够好。从运行情况来看,一些二级平台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处置回复不够及时;一些案件因机构改革、事权划分致使权责不清,难以确权;还有一些市政建设项目建成后没有及时移交,养护维护主体不清,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督查督办,考核评价保障平台高效运行工作仍需加强。(三)抓党建强队伍水平还不够实。从严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党建工作的常规性措施,党员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没有缴纳社保基金,流动性大,雇佣困难。四、2024年工作打算(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党建推动旗帜引领,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二)以党风廉政为主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全面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三)以意识形态为核心。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全面领导责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控,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四)以监督指挥为主业。要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这个核心,进一步优化中心内设科室,做到工作职责清晰、权责对等、人岗相适;加快运管服平台建设,提升监督指挥功能;精准立案、准确下派,突出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置运行作用;加强对市政公用行业疑难确权及超期未处理案件的督查督办,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指挥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标准化、精细化治理水平。(五)以作风建设为方向。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行动,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变,实的好作风不降,干的精气神不减,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干部日常学习、培训、教育,注重过程管理,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向社会展示城指队伍新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