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延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7 15:45
单位名称 延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建设项目技术审查和进度核查;信息交流、统计分析。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7号楼525号
法定代表人 何永平
开办资金 25.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69万元 14.49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认真落实局党组的各项工作安排,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意识形态工作(一)狠抓理论学习,凝聚思想共识。抓意识形态工作,理论武装是关键。理论武装不到位、头脑不清醒,思想就无法与党组织高度一致,政治上也就难以坚定。2023年来,我支部多措并举,组织党员干部每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发言、集中研讨,开展不同主题的党日活动,引导全单位党员干部利用工作之余,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着力从学习实践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适应时代要求,守好建强住房保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用好“三个武器”,守好建强住房保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用好理论武器,占领思想阵地;用好创新武器,占领工作思路阵地;用好实践武器,占领工作实绩阵地。历史上,党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相应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重心,使得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意识形态工作能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也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实现指导思想、传播载体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二、党建工作(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组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理论武装,打牢了思想基础。认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史教育、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支部组织力。我支部利用组织生活会、讲党课、报告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的最新信息。把传统学习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与会议交流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参加局系统“微党课”讲课大赛,并取得优秀成绩。(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为抓好支部的廉政建设,支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措施规定,支部常态化组织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三)加强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从群众需求出发,落实岗位职责,践行服务承诺,将作风整顿激发出来的工作激情转化为推进保障房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提高岗位服务水平,促使全体党员主动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干出了显著成效。(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我支部依“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在深学理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民造福、改进作风等方面下功夫。扎实的开展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等相关知识,认真组织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党员广泛走访调研,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立足岗位实际为群众办好实事。扎实组织党员围绕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联系服务群众、抓好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检视分析,找准查实问题短板,要求党员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的加强短板、改进不足。三、重点工作(一)市本级公租房专项核查整改工作。(二)公租房运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动态管理。对公租房存在转租、转借、闲置问题,保障对象资格发生变化、瞒报个人信息、本人去世再无共同居住人等情况及时予以清退;对于实行“共有产权”的租赁型保障房,有退出意愿的,住房保障机构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回购,收回的房源以租赁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二是提升硬件设备。市本级围绕“共同缔造”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公租房小区硬件设备,我中心计划在裴庄宜和臻园小区、小南沟宜和小镇小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目前安装合同已签订,正在完善前期手续,工作按序推进。(三)保障房分配工作。指导宝塔区保障中心完成了小南沟220套、宜和臻园191套、金岳小区459套保障房分配工作。本次金岳小区分配是我市“网上办”受理、简化分配流程后第一次分配,申报审核公开透明、分配现场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四)信息平台工作情况。我市公租房掌上系统基本上线运营,进一步拓宽公租房申请渠道,简化办事流程采取“一审一公示”的方式。以公租房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全力推进公租房、租赁补贴申请业务“掌上办”“网上办”,实现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的双提升。延安市市域范围全覆盖开通网上办理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业务,申请渠道有移动端和网页端两种方式,多措并举,极大的方便了住房保障群众。(五)“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2015年至今,我市已创建成功31个“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现已达到每个县(市、区)全覆盖。今年我市围绕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要求,向省厅申报了一批小区进行省级验收,通过省级验收并授牌延长县朱家湾小区、子长市袁家沟廉租房小区,共争取专项资金234万元。对小区硬件配套设施、公共活动区域、小区绿化等进行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保障房小区居住舒适度。(六)信访投诉及热线工作情况。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我中心对外公布两部热线电话,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热线工作,保证随时有人接听、有人处理。今年累计接听热线330条,其中咨询政策312条,投诉举报18条,均已处理到位。(七)舆论引导和政策指引工作。为加大对公租房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普及率和办事效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我中心指导宝塔区保障中心在凤凰广场举行了“让政策阳光温暖更多住房困难群众”活动,活动现场对群众关心的申请方式、准入条件、申请程序及所需材料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发放《住房保障知识十问十答》宣传单2000多份。出台了市级《共有产权公租房使用管理办法》和《政府产权公租房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政策。(八)原房产办经适房遗留问题工作。住建局成立原房产办遗留问题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保障房中心,由我中心负责专班日常综合协调及具体工作处理。目前,已完成红化A区2、3号楼、人社局家属院、疾控中心家属院的房屋结构安全可靠性应急检测,虎头园小区消防安全评估;完成省纪委交办的丰泽园、人社局家属院、疾控中心项目资料提供;完成燕沟C区、铭馨苑、烟洞沟项目遗留问题情况调查;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标段的项目审计。五、2024年工作计划重点推进公租房确权登记。以《陕西省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契机,加大与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协调力度,推进对市本级已分配保障房的登记确权工作;指导县(市、区)加快“三结合”项目确权登记进度,重点推进已分配入住保障房的确权登记。优化审核程序,加快分配进度。全面推行分配审核制度改革,由“三级审核、三级公示”改为“一级审核、一级公示”。减少审核、公示程序,切实迎合群众现实需求。加强对宝塔区、志丹县、宜川县分配工作业务指导,督促尽快完成未分配房源的分配工作。(三)加快推进未竣工保障房的建设进度。目前,我市2103套公租房(其中,市本级374套、南泥湾327套、宝塔区1072套、宜川县330套)建设进度较慢,致使目前无法达到入住条件。下一步,我们加大与项目责任单位对接力度,加强业务指导,逐个梳理项目情况,督促落实项目主体责任,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跟进,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对于延长县未开工的1386套公租房,将要求延长县尽快制定合理、合规的解决方案,确实无法开工的督促延长县及时对接省、市相关单位完成项目调整。(四)持续推行“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2024年我中心将在已创建达标的31个省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的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为核心,以发动群众共建、共谋、共管、共评为重点,以形成“环境我来管,实事我来办,有难我来帮,歪风我来治”的良好氛围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区后续管理水平,确保保障对象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将继续向省厅推荐一批优质小区,以在我市保障房小区后续管理中形成示范作用。(五)扩大租赁补贴的保障范围,强化监管清退机制。我市租赁型保障房共有产权数量较大,且目前全市未分配的房源仅为0.21万套,远不能满足新增住房保障需求。推行短期内对新增的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群体,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建立与市场租金相适应的货币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对超出租赁补贴标准的保障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六)加强公租房的运营管理。对转租、转借、闲置保障房,保障资格发生变化、瞒报个人信息、不按期缴纳房租、擅自破坏公租房结构、本人去世再无共同居住人等情况的保障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强化动态管理;推动实行“共有产权”的租赁型保障房有退出意愿的,由市、县(区)住房保障机构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回购,收回的房源以租赁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工作。(七)加大政策指引,强化网上办理。加大对公租房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普及率和办事效率。完善公租房、租赁补贴申请业务“掌上办”、“网上办”APP,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