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中医医院

延安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4-17 15:44
单位名称 延安市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学教学及研究;保健及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与指导。
住所 延安市新区轩辕大道26号
法定代表人 郭莉
开办资金 1948.7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579.97万元 93791.5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中医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99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业务指标持续攀升1.业务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医院门急诊总诊疗人次436568人,同比增长24.6%;出院人次24801人,同比增长27.8%;住院手术6673人次,同比增长32.8%;平均住院日8.1天,同比下降0.7天,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16.1%。2.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在北医三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二、锚定目标攻坚克难,三甲创建一举成功一是召开了再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实施创建工作倒计时,营造浓郁创建氛围,层层传导压力。二是修订完善了《医院制度汇编》《医院应急预案汇编》《三甲评审全院应知应会手册》《员工手册》等8大类近千本制度资料,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再上新台阶。三是组织业务骨干前往省内创建成功的医院学习先进经验、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专题、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医院创建工作水平。四是组织开展多轮自查自评工作,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跟进抓整改,并组织整改评价,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提升了医院内涵质量。五是我们经历了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健委组织的3次三甲预评审,2023年10月7日,我院顺利通过评审,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成功凝聚着全院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见证着医院发展的绚丽蜕变,成为医院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三、学科建设持续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一是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将肾内、肿瘤进行了分科,新组建成立了老年医学科病区、创伤中心病区、血液透析中心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组织重点科室负责人前往上级医院进行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吸取了专科建设先进经验。三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产科、皮肤科通过市级重点学科验收,组织申报了骨科、儿科、超声医学科、制剂室4个市级重点学科。四是通过乔杰、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妇科、针灸科在业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是充分利用北医三院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专科知名度,打造优质学科品牌,持续放大北医三院托管效应,用最前沿的科学理念和最先进的诊疗技术,为医院学科建设不断注入高效能“燃料”。四、强基固本持续用力,服务质量稳步提升1.全面质量管理再深入。2.形成了“夜查房”长效机制。3.病历质量明显提升。4.临床路径管理逐步规范。5.感控工作常抓不懈。6.护理管理不断强化。7.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五、医疗集团紧密合作,优质资源下沉显成效8月28日,第三医疗集团安塞区中医医院分院正式揭牌,第三医疗集团已扩增至四家分院,目前已经选派3批次18名业务骨干前往各分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带教,成效显著,受到帮扶医院及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六、传承创新突出特色,中医药事业再谱新篇一是以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023年,门诊中药处方比例63.12%,同比提升5.19%;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23.34%,同比提升3.72%;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43.13%,同比提升11.55%;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12.11%,同比提升8.97%;出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超过84.86%,同比提升5.17%。二是充分发挥市级中医院龙头作用,传承中医药技术,培养中医药人才,全年共接收中医医联体内27人来院免费进修,实现了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积极推荐优秀中医药人才参加市级名老中医评选,霍涌波、康萍香等7人荣获延安市第二届名(老)中医;鲍建国、姜成等11人被确定为延安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刘鹤、常越等26人被确定为继承人。四是积极研发中医特色制剂,经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医院制剂室增加制剂配制范围共17种剂型。五是鼓励临床应用使用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医院中药饮片使用量同比增加125%,院内中药制剂使用量同比增加116%。七、搭建培育激励平台,科教工作再添硕果一是积极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全年获批立项科研项目14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是延安市唯一获批立项项目;二是发表SCI论文2篇,省级核心期刊9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三是组织进行第一届院内种子基金科研项目中期考核汇报,组织开展第二届院内种子基金科研项目的申报。四是获批9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9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位列全市第一;全年举办各类学术活动35次。八、深化智慧医院建设,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一是持续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上线健康管理系统、HRP系统、OA系统,智慧管理更便捷。二是健全网络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保障医院软硬件系统稳定运行。三是为适应现代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票据监管水平和效率,按时完成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任务。四是全面升级门诊自助机,开通线上分时段预约就诊功能,助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五是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六是顺利完成省级四级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评审。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九、精准实施人才战略,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参加校园招聘会8次,通过人社公开招聘2次、组织院内自主向社会公开招聘4次,全年新进工作人员112名,为医院的各项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加强了高层次中医人才引进工作,全年引进硕士研究生34名。三是组织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率达100%,使他们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进入工作角色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四是加强了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除北医专家在院带教外,完成本院临床医师“西学中”培训120人,选派前往北医三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选派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外出交流学习合计100批次160人次,全面提升了医院人才队伍素质。十、下一步工作计划1.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增创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落实“流派传承工作室”和名医工作室的建设,做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引擎,紧抓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持续深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质控促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3.发展护理服务能力。扎实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强化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护理品牌。健全中医护理工作规范、加强中医护理辨证能力、规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创新健康教育模式。4.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加强对名老中医、优秀骨干及中医人才的引进;选派优秀中医人才到知名三甲中医医院进修学习,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中医药传承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5.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通过申报教学医院、建设区域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及成果转化,促进医、教、研的协同发展。6.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医疗、消防、治安、网络、动力等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落实,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动力、治安、后勤等方面巡查、巡检,加强与鲁艺派出所的警企共建联动机制,加强网络安全等建设。精抓运行管理,撬动高质量发展新支点持续发力1.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积极推动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和定编定岗工作,通过对医疗业务调结构、促增长、降成本、提绩效,不断加强业务运营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与效果。2.实行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资金运营效率,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持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3.提升医院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深抓业务拓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发力1.在深化合作精准帮扶上再聚焦。深化北医三院第二轮托管合作,依托北医三院优质的资源,全面提升在医、教、研、管等方面的能力。2.在探索模式完善功能上再聚焦。积极探索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等医疗服务新模式,开展整形外科、医疗美容、犬伤门诊等新业务,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完善医疗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3.在延伸链条健全体系上再聚焦。充分发挥营养科、治未病科作用,与健康管理中心、内分泌科、肿瘤科、肾内科等协同,对亚健康群众和特殊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检后、诊后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检后、诊后持续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证件名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2022年8月2日至2027年8月1日登记号:73796699361060211A210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