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

发布时间: 2024-04-17 15:43
单位名称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促进合作经济发展,加强基层社管理。国家化肥、农用物资及棉花、羊毛、防汛等物资的储备管理;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棉花及其他商品的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烟花爆竹和系统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经营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二道街
法定代表人 王恒伟
开办资金 1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36.72万元 628.09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攻坚克难,供销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全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会,印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书》和《综合业绩考核通知》,班子成员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调研督导,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召开务虚会,对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二是理顺治理机制。召开了市社第二次代表大会,修订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对今后五年工作进行部署。安塞、延长等4个县级社新配了监事会主任。志丹等县社制定了《社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社资委工作规则》制度,强化了资产监管。三是积极争取支持。2次赴京就助推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8个事项寻求全国总社支持。积极对接省社,将黄陵县列为“两网融合”省级示范县。(二)坚持强基固本,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制定了《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基层社提质增效。整合资源,培育标杆示范基层社4个,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6个,新建村级供销社2个。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加大与种养殖大户、社会经济组织联合,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8个,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三)聚焦主责主业,为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新建县域商贸中心1个、供销生活超市3个、供销物流中心2个。洛川县、宝塔区打造“供销”品牌形象,开办社区超市连锁店。印发《全力做好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实施意见》,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对全市38家农资经营主体进行检查。发挥农资协会联采联配联储优势,形成农资销售“一张网”。与陕西华圣集团联合打造宝塔区试点,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洛川智慧农服样板,为农民提供农资保供、无人机植保等服务。(四)拓展主营业务,社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印发《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9家企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8家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培育市级现代企业3个、县级现代企业9个。二是强化联合合作。与宽信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海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陕西供销电子商务集团等企业在销售网络、物流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签订购销和项目协议8份。(五)创新展销方式,助农增收措施更加丰富。强化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在全省率先打造“数字供销”样板,开设“延安特产”和“供销甄选”线上商城,在枣园路和火车站设立“供销福苹”实体店,销售我市乃至全省供销系统的各类农副产品和延安精品农旅产品。(六)围绕苹果产业,闭环体系建设初显成效。打造产业闭环。制定《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围绕提升果品质量等8个方面,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市县纵横联合,着力打通基地、仓储、销售等环节,形成从种植到收售的苹果产业链闭环体系,探索果业发展的“延安供销模式”。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实施品牌强社战略。培育了“原味甘泉”“供销福苹”“老南区社”等4个自主品牌,其中,“洛果蕾蕾”礼盒获得陕西地方文化特色奖,入围2023首届“中国好礼-陕西好礼”年度推荐产品前十名。延川县社“延尝食优”陕北系列特产投入运营。宜川县参股企业注册“走壶口”“宜香菇”商标,主营苹果、酥梨、花椒等特产。子长县社“窑洞娃”品牌入住淘宝、“832平台”等,微信小程序即将上线。甘泉县社推进“原味甘泉”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创建,注册商标18个,其中知名商标8个、著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商标3个,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二是狠抓苹果种植储藏。全系统建设苹果基地12500亩,其中新型矮化密植园1000亩。与济南果品研究所达成合作共识,在苹果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等方面向延安提供人才技术和项目支撑。宝塔区社流转果园1000亩,通过延安海关行政许可,成为苹果出口基地。建成以中国供销延安农产品物流园为引领,县域仓储冷链为支撑,田间地头冷链为基础的仓储冷链设施。洛川县社在土基镇建设2000吨气调库;志丹县社在保安镇建设3500吨冷链设施;全系统冷链储藏能力达5.43万吨,4.0智能选果线3条。二是推进苹果销售加工。抢抓延安开通中欧班列的机遇,宝塔区社通过“延西欧”专列将10柜延安苹果出口到越南、俄罗斯等地,是陕西省首次使用冷藏集装箱运输出口苹果。与广州市社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延安成为广州市社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广州市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在直营超市“小鲜驿站”设立了延安农特产品专区,大宗采购延安农特产品,第一批采购“洛川苹果”3000多吨。协调有零有食公司与洛川县政府签订苹果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亿元在洛川县建设西北最大的苹果冻干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45亩的延长果业深加工项目,已经进入项目前期科研论证阶段,“果酒”项目用地征收工作顺利完成。四是充分运用“832平台”,入驻农产品经销企业120家、农特产品645种,销售额达9842万元。宝塔区社注册运营“宝塔供销”公众号,销售额达48.77万元。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黄龙县社成立供销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立7个乡镇24个村级物流服务站,覆盖47个行政村;成立供销电子商务物流分拣中心,整合县内多家快递公司,拥有快递分拣设备1套、配送车辆3台,日分拣派送快递5500多件。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印发了《延安市供销合作社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坚持对上报、采用的信息进行月通报、季通报和年总结,以良好的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宣传工作局面,举办信息宣传培训班。累计上报信息364条,省供销社采用221条,被《中华合作时报》《陕西日报》等中省市媒体网站采用23条,在全省信息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做客“沿河热线”栏目,提升社会对供销社工作的认知度。三、存在问题一是综合实力需进一步壮大。全系统经济总量不大,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偏少、偏小、偏弱。二是为农服务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社有企业和基层社规模小,实力弱,主营业务竞争力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主营业务。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县区社参公问题未解决,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人才交流使用渠道狭窄。四是开放办社活力释放不够。缺乏对外合作的意愿和办法,与社会资本合作不充分,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整改措施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省市关于“三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一六四”工作布局、省社工作要求和市社“二代会”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推动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合作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供销事业向更高水平跨越。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总社《关于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市社在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服务能力拓展、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确定的总体目标和方法步骤,持续做好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支持。强化系统思维,紧盯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考核,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各项业务工作条块结合、纵横联合、上下联动,不断汇聚全市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工作合力。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发挥市农资协会农资网络联系平台作用,做好联采联储联销,构建农资保供指挥调度体系,全力保供应、稳市场。二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县级社通过多种方式,着力盘活存量设施、装备、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三是拓展全链条服务。完善农业产业链布局,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生产、供销等环节无缝衔接。(三)不断优化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聚集整合系统优势资源,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县域流通网络强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开展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流通业态,搭建供销流通新渠道。(四)着力提高社有企业发展质效。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强化监督考核,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指导社有企业形成权责清晰、系统有序、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治理机制,推进社有企业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整合优势资源,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务、大宗商品贸易等新兴业务。(五)全力打造苹果产业闭环体系。聚焦我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定位,引导系统内经营主体围绕品种更新、品质提升、产后处理、三产融合等方面全面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树立链式思维,集中力量打造我市苹果产业链闭环体系,形成果业发展的“延安供销模式”。深化与上海万果联公司的合作,推动苹果供应基地标准化建设,按年度推进老果园改造,发展订单农业。支持洛川等县区社建设冷库,提升苹果储藏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省供销社授予:2023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优秀等次”和2023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监事会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