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小城镇建设研究服务中心

延安市小城镇建设研究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7 15:42
单位名称 延安市小城镇建设研究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小城镇建设研究,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研究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调查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承担小城镇建设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枣圆路规划局3号楼1楼
法定代表人 刘健敏
开办资金 2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91万元 9.4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小城镇建设研究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制定了1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年度建设目标任务,计划投资44.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3.8%。争取省级资金5000万元,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承载力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效益(一)承担市考核3项指标完成情况1、指导1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省上下达的投资任务。2、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0%以上。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之一。2023年,指导各县区编制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申报成功4个省级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争取省级资金800万元。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力度,完成了第四轮199个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核查和整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1.09%。3、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开展延川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指导延川县以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恢复修缮传统民居、传统院落、传统巷道,突出陕北地域特色。累计投资约2.6亿元,实施了集中连片修缮保护,修缮传统民居524院1055孔,活化利用传统民居312院,建成村史馆15个,开发摄影写生路线13条,打造农家乐63家、民宿客栈52家、传统手工作坊10家,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1300万元。6月1日,中央网信办联合住建部,组织中央重点新闻媒体,来我市开展“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延川县充分发挥传统工匠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的主力军作用”做法被住建部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第一批可复制经验清单予以推广。全市围绕乡村振兴示范镇、垃圾治理试点镇和传统村落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2个。1.积极推进垃圾治理试点镇创建,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指导5个试点镇完成了镇域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对省住建厅下发的第三轮卫星遥感监测非正规堆放点193处,深入实地开展了督查抽查,年底全部按时完成了整治,并销号。4.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指导完成5个历史文化名镇、6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并深入洛川县2镇4村和富县直罗镇进行了现场调研,协同省专家对保护规划进行了技术审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3次深入延川县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工作进行了指导。其他县区的传统村落完成保护项目31个,完成投资8826万元。三、其存在的问题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不够,工作中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够灵活,工作缺乏有效抓手和推进手段。二是部分干部思想作风、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干事创业劲头不足。三是党的建设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快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推进小城镇现代化建设;二是持续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和美乡村;三是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四是打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收官战,积极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为推动全市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四、2024年的工作计划抓好“乡村振兴示范镇”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人口聚集和产业培育工作,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和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镇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结合扩权强镇和镇村综合改革要求,加强城镇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县域副中心和富民小城镇,推进延安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引领我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全面发展。(二)持续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新的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产生,切实巩固整治成效。加大收集、转运、处置三大设施配备,按照自然村收集设施全覆盖的要求,实现组有垃圾桶、村有垃圾箱、镇有中转压缩站。按照转运设施的要求,实现村组有三轮车、镇有收集车、县有转运车。(三)示范引领,加大试点镇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投、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合理选择符合村镇实际分类治理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治理水平,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