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养蜂业提供服务。养蜂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改良和推广;蜂病防治、检疫;蜂产品质量检测;中蜂保护、繁育;蜜粉源保护、泌蜜预测预报。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北桥沟 | |
法定代表人 | 刘强 | |
开办资金 | 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畜牧兽医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6万元 | 1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纪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市畜牧兽医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受低温、干旱影响全市蜜蜂饲养量有所下降今年,我站业务人员继续在全市推广蜜蜂高效饲养技术,鼓励农民养殖蜜蜂,生产成熟蜂蜜,促进我市蜂农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由于前半年洋槐受低温寒潮影响,蜂农欠收;后半年枣花蜜源受冻严重、荞麦蜜源干旱严重,均未流蜜,蜂群繁殖困难。由于全年蜂场无收入,导致蜂农无钱购买越冬饲料,蜂农养蜂积极性受挫,蜂群饲养量有所下降。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蜜蜂饲养量25.5万箱左右。(二)持续抓好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突破根据我市蜂产业发展布局及蜜粉源分布情况,确定黄龙、富县作为我站蜂产业试验、示范基地。以两县为试验、示范平台,通过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应用方式,黄龙县中蜂饲养量达9万箱、富县中蜂饲养量达6万箱。其中:黄龙、富县各确定3户为试验示范蜂场,每户发放饲料白糖400斤、技术资料《陕北养蜂实用技术手册》及《中蜂病虫害绿色防控手册》,做到本地(区)养蜂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带动我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按照我市蜂产业发展规划,在黄龙、富县开展蜂产业示范基地升级建设工作,推广中蜂浅继箱成熟蜜脾生产技术,生产成熟蜜脾5万余张,成熟蜂蜜产量达到15万斤,完成组建中蜂示范蜂场一个,达到本区域养蜂技术标杆。进一步推动我地蜂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我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中蜂繁育基地。目前,此项工作已圆满完成。(三)蜜蜂高效饲养技术有提升1.3月10日,我站在黄龙县石堡镇举办1期中蜂春季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5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蜂农进一步掌握了中蜂高效饲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蜂群提纯复壮等相关技术。为今后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蜂农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训也受到广大蜂农的欢迎,表示这样的培训有意义、有效果,并向蜂农发放《陕北养蜂实用手册》及蜜蜂授粉资料100余份。8月24-25日,我站在宝塔区举办一期蜜蜂高效养殖培训班。培训会上,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操海群、余林生、许金山、马卫华、房宇围绕蜜蜂农药中毒及预防、蜜蜂病虫害防控及新形势、中华蜜蜂良种高效繁育技术、现代农业与蜜蜂授粉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加深了大家对蜜蜂饲养管理技术的了解。最后,在川口蜂业公司蜂场专家进行了现场观摩、指导授课。本次培训会,旨在全面提高蜜蜂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着力培养适应现代养殖业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掌握蜜蜂养殖业新技术、具有较高的养蜂技术水平的养殖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养殖户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养殖观念和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参加本次培训会线下有60余人次,线上有300余人次同步参与并向蜂农发放《陕北养蜂实用手册》及蜜蜂授粉资料500余份。10月24-26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许金山教授、延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卜莉及业务团队成员拜雏波等到陕西省紫阳县开展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调研示范蜂场近年养蜂生产状况,并就“紫阳县中蜂繁育及蜂蜜高产技术”进行了技术培训,受训人员为当地养蜂大户及蜂农代表达100余人次。《陕北养蜂实用手册》及蜜蜂授粉资料200余份。圆满完成本年度培训任务。2.坚持以“四个面向”引领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蜜蜂授粉绿色生产资料的功能,我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2人,于2023年4月9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吕梁市文水县参加“全国梨树蜜蜂授粉节本增效现场观摩会”,旨在总结蜜蜂授粉技术成果,交流蜜蜂授粉先进经验,进一步普及蜜蜂授粉应用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服务我市高效农业建设。3.为确保蜂产业技术体系聚焦科学问题、突出重点领域、服务产业需求,加强蜂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我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1人于2023年2月27-3月1日在江苏扬州召开蜂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度工作会议,为加快创新技术与蜂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蜂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打造智慧蜂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二、社会经济效益西方蜜蜂养殖示范蜂场有提升(建设完成宝塔区、宜川两个西方蜜蜂高效示范蜂场)新建2个西方蜜蜂健康高效示范蜂场。即:A.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下砭沟村翁佳佳示范蜂场,蜂群规模280群;示范蜂场人均饲养量150群以上,蜂场规模的规模效益提高22%以上,开展蜜蜂饲养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及新成果转化。B.宜川县寿峰乡卓里行政村桃枝村秦振宏示范蜂场,蜂群规模160群;示范蜂场人均饲养量150群以上,蜂场规模的规模效益提高22%以上,起到示范蜂场作用。1.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工作有落实。根据工作需要我站分别在延安市黄龙、富县、延川、甘泉、黄陵等5个示范县开展中、西方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每县设立了1-2个固定蜂场观察点,认真完成“蜜蜂病虫害与农药基础信息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全年跟踪监测观察蜂群的变化,对选定蜂场逐户核定信息和收集相关资料,所采样品按照实施方案按月邮寄岗位科学家,目前该项目已于11月底完成网上填报工作。2.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2023年完成陕西省畜禽(蜜蜂)遗传资源基本信息登记和遗传资源数据核查和回溯调查等工作。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23年版)公布确定北方中蜂等22个品种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3.蜂授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按照岗位科学家的要求有毒蜜粉源植物调查和主要蜜源植物调查已完成,经调查没有发现陕西境内主要蜜粉源植物种植面积相对于2022年并无突出改变,没有发现新的有毒蜜粉源植物。4.基层调查研究成果有转化。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发表《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延安宝塔区洋槐成熟蜜基地,助力陕西蜂业高质量发展》、《中华蜜蜂越冬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论文两篇。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意识不强,在日常开展工作中,面对蜂农老龄化,养蜂知识薄弱,技术掌握程度浅等问题,缺乏创新引导。(二)蜂农职业素质不高,饲养管理水平落后。我市蜂农整体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大部分蜂农不懂技术,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对生产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忧患意识。(三)专业机构设置落后,制约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科级建制,是按照当时计划经济产业需求设立的。为改变老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中更为突出,为延安市“生态强市,产业先行”培育了一项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快,蜂农收益大,群众养蜂热情高,且通过蜜蜂授粉提升苹果质量迫在眉睫。而延安市养蜂试验站仍然是50多年前机构设置,严重的制约着新时代我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全市仅有市养蜂站(科级)和黄龙县养蜂站(科级)外,其他12县(市)区均没有设立养蜂试验站,养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各乡镇更是没有养蜂专业技术人员,养蜂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对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制约更为明显。(四)缺乏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多年来,市县两级财政一直没有将蜂产业发展技术专项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包括养蜂技术推广经费,养殖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无法开展。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工作严重滞后。对于新式蜂机具、设备无力引进,也缺乏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蜂大户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四、整改措施及下年度工作计划2024年,我站将继续按照局党委工作安排部署,积极筹措资金,主动作为,全力促进全市蜜蜂养殖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持续抓好蜂群繁育工作。引进秦巴地区抗寒、强群优质蜂王,培育优质蜂王,提高蜂群育种、繁殖能力,力争完成全市25.6万箱蜜蜂养殖任务。(二)持续建设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以黄龙、富县为中蜂种质资源示范基地,继续推广中蜂高效养殖、成熟蜜推广技术,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我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三)持续开展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在示范县开展中、西方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完成“蜜蜂病虫害与农药基础信息调查数据”问卷调查表的填报和网上录入、上传任务。(四)加强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培训。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二期,培训人员达200人以上。(五)完成好局党委安排的其它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