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气象局(延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延安市气象局(延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17 15:16
单位名称 延安市气象局(延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区域内气象及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气象资料汇总、传输;天气气候预报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预防;建筑物及其设施防护装置检测;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查;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和灾害预警发布;其它公共气象服务。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双拥大道
法定代表人 王维刚
开办资金 27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54万元 118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陕西省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规划,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现将2023年主要业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一)保障人民安全福祉,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市政府组织召开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联席会议,安排年度气象灾害防御任务,部署推动工作。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市政府组织召开防汛调度会议13次;积极与应急、文旅、消防、水利等签署合作协议并联合发文,完善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每周一定期会商,高效精准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全面完成并加强气象灾害普查成果应用,高效应对2023年3次低温冻害、9次冰雹灾害、2次区域性暴雨和10次局地对流性暴雨等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材料多次获党政领导批示。2023年汛期,我市黄陵、洛川站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在我局及时叫应服务下,全市累计转移3917户9100人,无人员因气象灾害造成伤亡。三是圆满完成中国农民丰收节、清明黄帝陵公祭、省第八届民运会等系列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果业气象保障服务效益显著。一是围绕“一个产业”做好苹果气象服务,完善联合调度防御机制,分管副市长2次在市气象局组织全市花期冻害防御调度会议,打造基于“云+端”的果业气象服务品牌“气象小哨兵”和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为我市粮食作物及果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支撑。4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中国气象局调研期间,专程连线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洛川试验站了解苹果气象服务工作。二是完成人影安全能力提升建设任务,在全市升级改造标准化作业点28个,升级改造自动化高炮21门,自动火箭20套,安全锁定装置41套。2023年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开展5次增雨作业,防雹作业855点次,消耗高炮弹21846发,火箭990枚。按照打早打小打足的要求,在防雹次数比2022年同比减少15.79%的情况下,消耗高炮弹增长21.85%,消耗火箭弹增长15.65%,人工影响天气效益显著。(三)紧抓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以《纲要》落实推进延安气象高质量发展。一是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项目进展顺利。全省首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进一步加密果业气象监测站网,苹果专业气象监测站网密度达到4.7公里。指导黄陵县、吴起县提前一年完成防灾减灾示范县项目建设,吴起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二是民生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延安气象防灾服务保障能力工程”被列为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苹果气象实验站干旱胁迫场已完成建设,粮食气象监测服务站、特色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站已完成站点选址和基础安装,监测设备全部完成安装,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市县一体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已完成开发,投入业务试运行。三是冰雹源头防御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吴起县完成10个标准化示范作业点建设,5门自动化高炮改装和试运行,智慧人影预警指挥系统已完成研发和本地部署,吴起X波段双偏振雷达完成建设并和延安智慧人影指挥系统联调成功。2023年是踔厉奋发、开拓奋进的一年,经全市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面对极端复杂的灾害性天气,始终践行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建设,坚决筑牢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预报观测准确率持续提升。依托国省级气象科技成果和雷达、风云卫星等新系统新资料,全市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精准率和提前量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共准确预报13次强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85%,暴雨橙色预警提前量39分钟。圆满完成质量体系内审工作,各项观测任务均达到指标。三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气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完成新一轮部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和调整工作,规范4项气象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案卷评查荣获全省气象行政执法技能竞赛第二名,与市应急局联合发文进一步强化防雷安全监管,扎实开展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市气象管理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完成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1项,实施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1项。四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年内新增获批延安市“揭榜挂帅”项目一项,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2项。自筹经费支持立项科研项目12项,2个业务系统通过业务准入。进一步加强局校合作,与西安交大、中科院、成信大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还不够强。后期将坚持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气象保障。二是融入发展的深度不够,本地需求把握得还不够精准,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还有差距。后期将不断提升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提高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能力。三、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坚持以《纲要》落实推动延安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持续优化《纲要》落实环境和机制,高标准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做好“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的收尾工作;要全面完成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工作和黄陵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冰雹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二是坚持筑牢防线,在保障更高水平的平安延安中展现新作为。要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做好递进式、直通式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聚焦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完成人工影响天气“播雨”行动三年计划年度任务。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延安气象高质量发展。将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合作,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断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继续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力量,激发干部人才活力。四是夯实业务基础,大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和信息化水平。要强化精准预报龙头作用,加强临灾预警、点对点预报和预报更新频率,稳步推进暴雨预警信号调整;要强化精密监测基础支撑,不断优化站网布局,推进综合立体观测能力建设,探索开展面向服务、多元组合的智能观测业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