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金融工作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监督、管理、服务,协调金融工作。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10楼1003室 | |
法定代表人 | 贺宁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经济发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经济发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工作(一)金融服务业稳定发展2023年,各银行存贷款稳定性进一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1.64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4.15%和11.97%。存贷比为67.38%。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2亿元,支出0.59亿元,支出占比44.69%。小额信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余额0.52亿元。(二)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区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夯实成员单位责任,奠定了全区防非处非工作组织领导基础。建立健全了区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互联网金融风险、金融放贷领域等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加强专项整治。坚持开展非法集资风险防范、金融领域扫黑除恶、金融领域涉企“四乱”、“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金融放贷领域、五类地方金融机构等专项排查整治活动,有力净化金融环境,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三是加强教育宣传。结合《陕西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施行,集中开展了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处置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营造全民学法用法,增强防范意识的浓厚氛围。全区累计组织各类广场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传单、手册等宣传材料1万份,张贴或悬挂图、展板、横幅近20张,接受相关咨询1000余人次。(三)金融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市区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支农支小的能力。截止11月底,企业贷款余额达32.51亿元,较年初增长15.73%。其中新增企业贷款8.09亿元,本地企业贷款7.61亿元。新增涉农贷款1.67亿元。一是积极开展政银企联席活动。通过政府搭桥,建立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全年共开展政府层面政银企对接活动4次,解决“张思德服务员”反馈企业融资问题5户2500万元,解决工商联调研规上企业融资需求9户5330万元。组织驻塞银行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金融助力中小企业“早春行动”,共举办金融产品推荐会26场次,为31家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服务,共签约贷款意向31户、13110万元,其中落地贷款21户、12121万元。二是充分发挥金融顾问作用。18名企业金融顾问积极履行职责,深入企业走访交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截止11月底,累计有10名金融顾问向有融资需求的35家企业协调发放贷款8720万元。三是创新服务。各银行普遍建立服务清单,做好业务办理流程展示,让企业和农户真正享受到“一次办好”。大力推广“网捷贷”、“惠农e贷”、“市民e贷”、“秦V贷”、“乡村V贷”等数字金融服务,提升企业和农户获得信贷的便捷性。全面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整体授信服务。累计建成信用镇8个,覆盖全区大大部分行政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四是减费让利。引导银行机构在信贷方面做好“加法”,在减费让利层面做好“减法”,综合运用降低利率、减免收费、优化流程等措施,降低企业和农户融资成本。目前,全区各银行对融资服务费、承诺费、管理费、顾问费等20余项涉企融资收费项目予以免收或银行代缴,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和农户融资成本。五是加强担保增信。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继续在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和放大担保基金倍数上下功夫,为企业获贷提供担保。截止2023年11月底,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合作银行达6家,累计贷款担保余额140笔39001万元,其中今年新增26笔7693万元。担保利率控制在了0.5%以内。六是搭建融资服务阵地。建成了安塞区“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各项金融工具,为我区民营小微经济提供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截止11月底,首贷累计发放86户、8714万元,续贷累计发放139户11468.7万元,信用贷累计发放828户、11093.76万元,随借随还贷累计发放383户、22948.27万元。(四)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新领域一是积极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加强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工作,深入挖掘培育挂牌上市后备资源,帮助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023年,共有2家企业在陕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二是浙江网商银行县域普惠金融项目平稳运行。为农民群体提供免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支持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让农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截止11月底,网商银行已向全区累计发放贷款累计1.53亿元,累计服务人数0.24万人,当前贷款余额0.36亿元,当前贷款人数0.1万人。(五)保险业社会“稳定器”作用充分发挥驻塞保险公司继续以车险、人寿、财产为主推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拓力度,促进保障性险种的快速发展。继续推行“政府救助二元民生保险”,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推进。截止11月底,各承保公司累计向受灾农户赔付2303.73万元,其中苹果赔付1146.72万元,大棚赔付660.71万元,玉米赔付89.56万元,其它赔付406.74万元。二、存在问题一是信贷支撑不足。各行贷款投放态度谨慎、额度紧缩,贷款门槛高、利率高、周期短的问题仍普遍反映存在。二是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普遍不高,企业法人征信意识不强,企业融资风险大。加止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企业经营发展活跃度不够,获贷意愿不强。三是非法集资隐蔽性强、手段多样,防非处非工作任务艰巨。三、2024年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工作主线,扎实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一要围绕扩面增量降成本,增强有效金融供给。紧盯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以及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区域经济发展重大任务,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考核,切实增强驻塞金融机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围绕精准对接发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提升金融营商环境,高效利用高新区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等融资服务平台作用,落实好企业金融顾问和融资会诊制度,多层面开展政银企联席活动,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支持优质金融机构入区发展,加快布设乡镇网点和镇村服务终端,提供更有活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三要围绕重大风险防控,全面优化金融生态。充分发挥区处非领导小组协调职能作用,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加大日常风险排查和处置力度,有效做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防非处非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