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就业促进做好服务。业务: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方针,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等业务。 | |
住所 | 韩城市新城区桢洲大街南段人力资源市场 | |
法定代表人 | 宋娟娟 | |
开办资金 | 7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3万元 | 6.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搭台铺路”拓宽就业渠道。依托“韩城人社”“韩城就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组织友发钢管、陕建十五建、红马科技等30余家企业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网络专项招聘行动”等线上招聘活动4场次,促进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337人。同时,开展“春风行动”“政校企联合双选会”“企业进校园”“金秋招聘月”等线下招聘活动14场次,累计参会企业481家,提供就业岗位11280余个,现场求职登记4061人,实现重点群体稳定就业1771人。(二)“授人以渔”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深化和巩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劳动者掌握和提升职业技能。截至目前,累计组织金雀职业、鑫睿职业、鑫业职业、星皓职业和陕西业结缘等五家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60期3023人次(脱贫劳动力577人)。其中家政培训开展9期430人次;花艺培训开展2期110人次;茶艺培训开展3期132人次;林木种苗工(职业农民)培训开展4期220人次;手工编织培训开展9期401人次;保健按摩培训开展1期60人次;美容师培训开展1期50人次;西式面点培训开展1期50人次;快递员培训开展6期310人次;保洁员培训开展8期443人次;导游培训开展1期33人次;创业培训开展15期448人次,其他类型培训336人次。(三)“输血送氧”激发创业活力。为推动掀起农村“双创”热潮,激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兴业,以“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韩城市第三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共有52个项目报名参加,经过初审筛选、初赛评选,最终有10支创业队伍进入总决赛,涉及项目包含农产升级、非遗文化、健康农业等。韩城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通过这项赛事,一批优秀的创业者脱颖而出,一批新兴项目陆续涌现,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四)“筑巢引凤”搭建帮扶载体。通过企业申报、实地考察、综合评估等环节,新认定陕西南强一号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恒创博达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陕西润友阳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团队85家,带动就业403人;新认定韩城市古龙门酒业有限公司、韩城诚誉食品有限公司为我市社区工厂,带动就业3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人;新认定陕西友发钢管有限公司为我市就业帮扶基地,带动就业121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1人。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开展专项招聘活动18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场次的120%;促进实现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108人;组织开展家政、花艺、茶艺、手工编织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60期3023人次,脱贫劳动力培训568人次;审核就失业登记706份,审核录入公益性岗位人员256人。(二)经济效益: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721人,创经济收入23.8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技能培训就业难。因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有限,培训课程内容单一等原因,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法更好适配,导致培训后就业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二)重点群体求职难。脱贫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整体素质较为偏低,个人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流动性较大,就业不稳定,劳动力“求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三)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对化工材料、食品工程及专业化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因环境、薪资等因素影响,留用方面难度较大,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日益凸显。(四)就业载体提升难。社区工厂等乡村就业载体多为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加工型企业,经营规模相对偏小,季节性用工较为突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整改措施:(一)根据劳动力培训意愿,联合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社区工厂等机构,持续开展农民工和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二)结合重点群体就业意向,分期分批举办线上线下,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保障企业人才需求。(三)以我市规上企业、重点项目等为重点,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并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实现“一企一策”“一人一策”。(四)充分发挥移民搬迁群众离土未离乡、无业可就的人力资源优势,培育社区工厂积极发展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就近就地吸纳群众就业,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融合,提升社区工厂承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细”任务,确保年度指标圆满完成。对标省市任务要求,建立健全职责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事项、推进措施、责任人及责任科室,分段执行,倒逼落实,以务实举措推进工作脱虚入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圆满完成。全面开展农村转移就业监测工作,动态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80000人。(二)“实”措施,双向发力稳主体保就业。聚焦重点群体实际需求,积极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启动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现场招聘活动,全年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次,招引产业工人2000人。确保为服务对象至少提供1次就业指导、一次技能培训、3次岗位推介,精准帮扶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三)“强”技能,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实施技能培训提升行动,紧扣市场需求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厨艺、茶艺、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技能培训“小切口”撬动重点群体“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能力。(四)“扩”容量,激发创业活力带动就业。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市域特色,创建具有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带动就业强的劳务品牌2个,并进行发展提升、壮大升级,稳定扩大就业。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大赛,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辐射带动就业,扩大创业项目知名度,促进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健康发展,助力就业率稳步提升。(五)“夯”基础,完善就业载体考核机制。积极促进就近就业,全年认定就业帮扶基地1家,社区工厂1家。健全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等年度考核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落实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岗位扩大就业;对生产经营不正常的,督促指导企业整改提升。(六)“畅”通行,推动扶持政策精准落地。持续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和“就业服务进万家”活动,深入镇办、园区广泛宣传,“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用足用活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