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

韩城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7 10:19
单位名称 韩城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业务范围:生活帮扶;大病救助;上学救助;信访接待;技能培训。
住所 韩城市太史大街和韩原路十字
法定代表人 贾晓明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总工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56万元 80.89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3年11月22日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由王丽娜变更为贾晓明。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总工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深入开展“双节送温暖”。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精心筹划安排了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分别由市委常委及市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困难职工进行了慰问,共慰问困难职工46人。分别由市委常委及市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慰问,此次送温暖活动体现了工会组织替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职能,同时也让困难职工家庭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参加2023年统一高考且被录取到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进行助学帮扶,此次助学活动共资助11名学生,资助资金48000元。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了一大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梦大学,已成为我市总工会组织的一个品牌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职工群众的普遍称赞。(三)扎实开展日常救助。在“五一”“国庆”节日期间,按照每户2000元的慰问标准对在档困难职工开展普惠性节日慰问活动,共慰问职工56人次,慰问金总计11.2万元。通过一系列帮扶救助,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困难职工家庭的经济困难,得到了职工家庭和基层工会组织的一致好评。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联合企业招聘强化职业介绍2月份和10月份与市人社局联合,分别在韩城市太史园和禹甸园广场举办了“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和“携手促就业,筑梦赢未来”金秋招聘会,以2023届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返乡回流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为服务重点,为求职者及用人单位搭建一个“双向选择”供需平台,缓解企业“招工难”以及求职者“就业难”问题。两场招聘会各邀请8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3500余个,涉及工业制造、食品餐饮、家政服务、物流管理等多个行业,进场咨询、求职人员均超2000余人次,累计登记求职意向85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60人,切实帮助高校毕业生、无业人员、外出返乡人员及农村富裕劳动力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助推就业稳定。2.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待就业群体掌握技能,实现增收联合金雀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了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班,共有7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为填补了我市文创产品空白,联合市欣怡坊手工专业合作社举办了手工文创技能培训班3期,以芮国博物馆、司马迁祠、党家村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设计制作相应的文创产品,解决了部分景区周边移民搬迁群众居家就业的问题。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技能培训职能,先后开展了手工珠绣、布艺刺绣、藤编、勾边、保健按摩、家政服务等免费技能培训共9期,培训学员共400余人,全面提升了参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促进失业人员熟练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3.携手法律服务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深入太史园、禹甸园、企业、工地等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共计16场次,向职工群众“送法律”“送服务”,从劳动纠纷、农村普法等问题切入,现场为农民工讲解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解答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拖欠等法律问题,从法律角度给予有效建议。共发放《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法规条例4000余份,针对性地做好了农民工法律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工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确保服务实效,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海燕新能源、友发钢管、龙门煤化工等20多家单位进行平安法治宣传,了解企业内部涉稳风险防范化解情况。帮助农民工了解劳动法律常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掌握劳资法律程序,在用工中严格遵纪守法,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二)经济效益:针对上一年度出险的大病会员情况,积极向省办事处争取互助保障关爱助济金共2.04万元,分别向8名看病花费较大的职工发放了关爱助济金,让生病职工真正体会到了工会“娘家人”的关怀。截止12月底我市已有13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互助保障参(续)保,总人数达6738人,总会费619780元;截止12月底共计理赔632(人)次,合计631097元。对已参保职工开展针对性地宣传讲解,使每个参保个体都能成为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宣传者和推广者,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与基层工会联系不够紧密,基层工作的活力和动力不足。2.因压力影响,下岗失业造成的困难职工人数增加,帮扶范围扩大,帮扶资金有限。3.法律维权相关专业人员短缺。(二)整改措施:1.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紧密结合建设服务型工会的要求,不断拓展帮扶救助内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继续加强与基层工会的联系,扩大工会服务覆盖面,为基层工作增添活力和动力。2.针对就业压力影响,我们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发展需要,加大开展各类培训力度,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拓宽帮扶资金渠道,逐渐提高帮扶资金标准。3.通过上报主管部门,争取1-2名专业性法律维权人员,不定期对全员进行增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做实做细精准帮扶,关心关爱困难职工。按照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求助需求清、思想状况清的标准,进一步完善规范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强化与困难职工所在单位的联系走访和信息沟通,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服务解决职工困难。2.加大职业介绍,助推再就业。就业是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一是通过和社会企业单位联动,吸纳未就业人员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面对下岗、失业职工、未就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三是开展活动促进就业。及时和企业联系,了解需用工情况,适时开展用工洽谈会,帮助下岗职工未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3.加大对互助保障工作的宣传。一是通过典型理赔案例、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在单位、企业中宣传互助保障政策,对未参保及脱保的企事业单位开展针对性宣传,积极争取行政支持,争取企事业单位职工全员参与互助保障工作,争取全员覆盖,扩大互助保障覆盖率、知晓率。二是举办互助保障业务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工会干事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新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政策,真正将这项惠民政策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做好参保职工服务工作,通过优质服务,增加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赖,从而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取得更大实效。4.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法律服务和维权工作,加强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及时受理职工投诉举报,为职工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走访排查,协调、处理职工在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