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学历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养。专业学历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 | |
住所 | 柞水县下梁镇沙坪村 | |
法定代表人 | 钱自豪 | |
开办资金 | 2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柞水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02.45万元 | 5972.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柞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柞水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1.德育为先,培根铸魂。学校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展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专题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2.智育为重,质量赶超。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常规,保障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学校狠抓专业技能教学,将教学和大赛相结合。学校紧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促进课证融通。3.体育为基,强健体魄。学校坚持落实一课三操;举办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学生健康测试、视力测试和心理监测,学生考前减压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4.美育为要,以美化人。学校积极建设美丽校园,创建文明校园;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教育;落实社团活动课堂化,开设41个学生社团,举办成果展示;参加了省县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5.劳育为本,热爱生活。学校常态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探索实行“学生管理与劳动实践值周”活动,全方位参加学校管理;开展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二)全力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引领作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输血”与“造血”并重,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站引领作用,传帮带8名徒弟,有87名教师赴帮扶学校交流学习,引进帮扶资金112.18万元,帮助学校在科研、大赛、德育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三)三教改革,一体教研,教师综合素养明显提升1.教师素养全面提升。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教法改革;本年度共组织听评课活动70余次;开展校本研修20余场,组织近50余名老师外出交流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业务比赛,全年累计103人次在比赛中获奖,其中省市获奖61人次;实施青蓝工程,结对15对师徒;申报省市级课题21项,立项10项,。2.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力。学校致力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成立了1个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了学校第二届班主任能力比赛,4名班主任在省市赛获奖,举行了首届班主任节。(四)产教融合,社会培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一是与柞一幼合作开发校本教材3本、学生见习手册1本,与陕财职院共享数字资源,实现合作、资源共享。二是组织21级学生分别在幼儿园、溶洞、惠达房地产公司进行企业见习,实现课岗对接。三是组织了200多名学生参加跟岗实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四是与斯瑞特等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五是学校为县旅游相关企业输送17名旅游专业学生,为全县各乡镇幼儿园输送28名幼儿保育专业学生。2.社会培训,扶智扶技,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完成各类培训46期,培训人数达2058余人。3.成人教育,送教下乡,服务终身学习。2023年,学习中心完成开放教育招录新生230人;继续教育共计培训3996人次。(五)创建验收,以点带面,集中办大事能力明显提升1.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全力创建“双优校”,幼儿保育专业创建为陕西省优质专业。二是全力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现已顺利通过县委文明办和市委文明办验收。三是积极进行清廉示范校和数字校园创建工作。四是申报获批为商洛市“第一批康养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五是申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重点项目”;六是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2年度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被县科教局授予“教科研先进集体”。2.积极承办重大活动。全年承办了“陕西开放大学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全市班主任能力比赛、商洛市开放大学“以评促建”工作推进会、柞水县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县教育系统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现场观摩会等重大活动,促进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3.高质量通过各类验收。学校借助“双达标”“教学诊改”“办学行为”等重点检查验收,对标对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顺利通过省级“双达标”复验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二是顺利通过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期考核,检阅了帮扶工作成效;三是积极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完成了市级复验工作;四是全校一盘棋高效率完成全国中职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工作;五是落实学校承接的“提质培优”任务,填报了2022-2023学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六是教学诊改工作常态化开展,做好省市复核迎验工作。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教育质量名列前茅,对口单招高考本科上线42人,上线率40%,专科上线率100%;技能大赛省市获奖22个;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国赛;学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合格率达95.8%。(二)专业建设与时俱进。2023年,学校优化了专业设置,新建了幼儿保育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升级了计算机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软件,与陕财职院、西航、陕国防、商职院达成中高职贯通培养,与斯瑞特等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幼儿保育专业创建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专业。(三)队伍素质明显增强。2023年,设立了名师工作站2个,名师工作室3个,教师省市比赛获奖61人次,立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9项。(四)服务职能稳步提升。2023年,完成了各类社会技能培训46期,共计培训2058人次;继续教育共计培训3996人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采用“内培外引,名师引领”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学校仍然存在专业课教师引进渠道不畅、数量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较少的问题,制约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二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提高,手机给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落实,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三是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实训条件匹配度不高。学校将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家校协同,使之高效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整改措施(一)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研培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强化1+X专业研修,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加强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布局紧密衔接,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三)加强与科教、人社、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系,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四)加强学校管理,特别是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效实施“党建+”精细化管理,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聚焦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用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苏陕协作、西商同行计划等优势政策,实现帮扶效能最大化。三是坚持“一条心一盘棋人为本”立校三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疫情防控”“团委”“双促”“现场”工作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研”和“一体化教学”,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文化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并重,实现岗课赛证有效融通。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全面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发展。六是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新路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七是以创建为抓手,争取创成省级文明校园,全力创建陕西省“双优校”,积极创建清廉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八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安全生产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同步推进安全和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