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与利用,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等工作。 | |
住所 | 甘泉县委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宋晓宝 | |
开办资金 | 122.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委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5万元 | 142.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甘泉县档案馆.政务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的精心指导下,我馆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要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大力强化业务,优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1.大力加强档案党史工作。今年以来,我单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县委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组织召开全县档案党史工作会,传达中省市档案党史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对今年的档案党史工作进行了安排。同时起草制定并印发《甘泉县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档案工作的通知》《甘泉县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2023年)》。2.有效提升干部队伍业务水平。为了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4月21日,我馆在县委党校六楼报告厅举办全县档案员业务培训会,邀请四级调研员、市馆业务指导科科长刘宁,从机关档案管理、归档文件整理、会计档案整理、特殊载体档案整理、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重操作性、深入浅出的讲解,全县立档单位档案员、县档案局和档案馆干部130多人的档案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培训会上,向受训人员发放了由我馆编印的《甘泉县档案工作手册》。3月17日,我馆组织干部就新馆建设和档案业务工作赴宜川县档案馆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6月9日国际档案日,通过编发手机短信、散发档案法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活动,提高社会档案法治意识。9月13日,我馆选派干部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全市档案业务培训班,深入学习了档案“三合一”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促进了档案规范化建设。11月13日,选派干部参加了全县信息网络安全培训,使档案和党史工作的安全开展得到了有力保障。11月30日,选派干部参加了全省档案宣传通讯工作培训。12月7日,我馆全体领导干部参加了第四期全省党史干部业务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对陕西高质量发展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12月19日,组织全体干部参加了全省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推进工作视频会议,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推进全省红色抗战档案汇编编纂出版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3.大力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以档案数字化加工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步伐,积极谋划数字档案馆建设,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不断丰富档案工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手段。目前,我馆提出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所需必要设备的采购正在进行中;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正在提升完善中。5月17日,我馆先后深入县委组织部、县法院和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检查指导数字档案室建设、档案数字化安全和保密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详细了解3个重点单位档案室的数字化工作进展,强调在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的同时,要重视档案数字化加工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特别要在加工方选择、加工实施、存储利用、网络安全、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建设等重点环节重要方面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加强婚姻等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增加馆藏数量、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不断扩大民生档案服务范围。11月中旬,我馆派档案业务指导员去县妇联、县安监局、县经发局指导档案业务,协助规范整理档案、明确保管期限、正确填写归档章等,有效帮各单位解决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1月下旬,接市档案局印发《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延安市集中整改工作方案》(延市档发〔2023〕12号)文件,我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并有力推进国家档案局监督检查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认真落实省、市档案局关于集中整改工作要求,持续加强和改进我县档案工作。目前,我县婚姻档案(2011-2020)、宣传部文书档案、人社局文书档案(2012-2022)接收工作已全部完成;政府办档案正在接收中;县委办、教科体局、经发局、安监局档案正在按照整理标准正在整理中。高质量完成2022年度全县23个单位的档案年报统计工作;为各部门单位和干部群众提供档案查阅服务3326人次。4.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试点。坚持服务基层,积极推动村级档案工作。争取市馆支持,大力改善高哨村村委会办公条件。6月1日,邀请市档案馆业务领导深入我县石门镇高哨村指导该村档案工作。6月12日,我馆再次组织业务干部到高哨村进行档案业务现场教学和现场指导,多方用力,大力支持高哨村创建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试点。8月22日,我馆邀请市档案局副局长曹东锋一行来我县指导档案工作,期间又前往高哨村持续支持和推动乡村档案工作发展。9月18日,我馆副馆长谢莹带领档案业务指导员去下寺湾镇指导整理文书档案,进一步推进了乡村档案的高质量发展。5.大力推进党史基本著作编纂工作。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对党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标准推进党史基本著作编纂工作。《中国共产党甘泉历史(第一卷)》(送审稿)大纲(二审)已经于6月份送市委党史研究室审定,正文已经编纂完成,正上报审阅审定。《中国共产党甘泉历史》(第二卷)大纲已经于6月中旬送市委党史研究室审阅,文稿正在编写中。《中国共产党甘泉历史》(第三卷)已成立编委会,制定工作方案,启动专题资料征编,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依据党史界最新研究成果,我馆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甘泉历史大事记(1926——1935)》,该成果已经提供给组织部门,支持全县党建等各项工作高水平开展。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真实反映甘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脉络,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专题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出色完成了《三秦改革地标》(后改为《三秦改革印记》)编写工作。6.强化党史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积极指导和帮助县文保中心开展“下寺湾毛泽东旧居”“义子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象鼻子湾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地遗址”“劳山战役烈士陵园”“湫沿山周恩来遇险”5个革命旧址遗址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先后修正审定了由县文保中心报送的“下寺湾毛泽东旧居”“义子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象鼻子湾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地遗址”解说词以及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报送的“劳山战役烈士陵园”申报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的布展方案和解说词。高效开展“回望改革砥砺前行”口述史料征集活动,遵循“实事求是”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原则,广泛搜集人物线索,已经完成《绿叶对根的情意——“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崔院强记》等口述史料的文稿整理和图片收集。积极参与全县“红色村”建设和县纪委“清廉”主题布展等工作,支持全县党建、党风廉政、乡村振兴等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广泛搜集并深入研究党史资料,同时和汉中市洋县党史研究室积极对接,详细深入了解甘泉革命先驱、中共甘泉特支创始人陈金铠同志的相关资料,取得进展。7月13日迎接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一行以“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为重点的调研检查。8月31日迎接了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朱月嫦一行来我县道镇象鼻子湾村实地走访调研,了解革命先烈黄甦战斗生活的足迹和相关史料。9月21日我办推荐“‘路遥在甘泉’纪念馆”申报了市级党史教育基地。9月25日在县委宣传部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指导下,我办召开创建“弘扬延安精神研究示范基地”动员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及实施细则。通过强化党史研究和著作编纂、加强理论学习、参观旧址、开展主题实践、对标对表找差距、对照检视整改等方式引导鼓励全体领导干部立足岗位认真践行延安精神,尽职尽责做出突出成绩。11月6日我馆(办)被命名授牌为首批“弘扬延安精神示范基地”。11月10日我县“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会师遗址”“下寺湾毛泽东旧居”“劳山战役遗址”3个革命旧址遗址被拟确定为延安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7.新馆建设有序推进。按照省市要求,关于新馆项目建设进度每月及时汇总,向上级业务单位报告建设进展情况,积极争取支持。按照县上安排,聘用延安建筑设计院的技术员厘清了新馆建设有关技术问题,及时和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对接,合力推动建设进度。目前新馆档案业务设施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12月31日前设备安装到位,为最后投用打下了坚实基础。8.争资争项。我单位高度重视争项争资工作,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和资金支持。一是馆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协调争取“甘泉县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配套资金272.285万元。二是我馆协调市档案馆投资10万元创建高哨村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试点。三是协调项目资金24万元,对2009年全县林权档案资料进行了档案数字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