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镇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值守、值班工作;负责事故灾害信息报送、预警、发布工作;负责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事务工作;负责森林防灭火总指挥部日常事务工作;负责统筹调度各类应急力量和应急救援资源参加事故抢险救援;承办县应急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西环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黎宗福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4万元 | 3.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镇安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镇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机构改革和法人变动,及时单位名称、举办单位、住所、业务范围和法定代表人等事项进行了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县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16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是抓机制体制建设,夯实工作责任。及时提请县委、政府研究,调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修订完善《镇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镇安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抓隐患排查整治,化解安全风险。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牵头,联合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办,先后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督查检查4次,防汛备汛督查检查4次,对发现的421个问题,下发责任限期整改责任书61份,督查通报3期,严格按照下发交办单,限期办结机制,跟踪督办落实,均全部按期整改到位。三是抓预案修编演练,提升处置能力。组织全县修订防汛应急预案1000余份,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172份,针对全县227个地质灾害点隐患点、172个安置点、231个重点区域、涉河工程逐个编制防抢撤预案,明确盯撤责任人、撤离路线、信号、安置点,共开展防汛演练1158场次、森林防灭火演练11场次、“人盯人”防抢撤业务培训6次,进一步提升基层自救自护能力。四是抓防汛物资储备,强化保障能力。制定了镇、村及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应急救援装备清单,明确最低限度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建成县、镇、村三级物资库173个,全县储备应急物资2大类65小类21万余件,其中防汛抢险物资铁丝100吨、编织袋13.7万条、救生衣3338件、救生圈1825个、卫星电话200部、发电机162台、污水泵107组,以及手持扩音器、手摇报警器、雨衣雨鞋、铁锨等防汛应急物资,采购补充151.28万元防汛、森林防灭火物资。建立县级防汛抗旱抢险专家库,并成立了专家组,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254支4735人,联系租用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116台,确保遇险能调得出、用得好、抢得了。五是抓工作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实践。制定印发了《镇安县防汛救灾“双2+5”模式实施方案》《镇安县暴雨洪水预警信息“叫应”机制》《镇安县防洪减灾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以“人盯人防抢撤”机制为基础,以“双2+5”模式为抓手,将河库路崖等重点区域纳入管理责任清单,确定重点重点监管片区1166个,重点监管对象9966户40594人,设置避险点1107个,落实网格责任人5094人,实现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网格监管全覆盖。针对9轮强降雨,县气象、水利、资源、应急等部门派驻专家进驻指挥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及时研判分析,下达撤离指令,启用避险安置点203个,提前撤离转移群众3878户11517人,做到了应撤尽撤、应撤早撤,实现汛期人员零伤亡。六是抓宣传教育培训,增强防范意识。充分利用“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防汛救灾宣传教育,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块,发放宣传单2万份,出动宣传车16台次;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创办《应急管理在线》栏目,编辑刊播6期,广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和工作动态,着力增强全民防汛救灾意识。先后组织开展全县“人盯人防抢撤”智慧管控平台操作培训2次,平台操作实战演练6次,县镇村三级开展防汛业务培训307场次,参训培训8504人,全面提高各级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和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较好成效,被市应急局评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先进单位、森林防灭火工作先进单位。1.社会效益:夯实“人盯人防抢撤”责任,全面贯彻“双2+5”模式,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在全年9轮强降雨过程中,及时分析研判,下达撤离指令,提前撤离转移群众1.1万余人,做到应撤尽撤,应撤早撤,实现了汛期“零伤亡”。2.经济效益: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四、存在问题。一是预案编制质量不高。个别镇办和重点部位防汛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不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宣传培训不到位。二是抗旱灌溉基础薄弱。已有灌溉设施老化失修,配套不全,抗旱机具更新补充和维修经费不足,骨干调蓄水源工程数量少。三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防汛办)在岗16人中,部队转业安置11人,无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影响工作效能。五、整改措施。一是强化预案修编。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河流、河道堤防等因素,加强对各类预案的修编,确保防汛抗旱预案内容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防汛抗旱工程的投资,加大新建和修复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力度,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及时补充防汛抗旱物资。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与编办、人社等部门沟通,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同时,采取多种培训途径,加大单位干部职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六、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分级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主要责任人,村组干部、片长、护林员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双2+5”工作模式、暴雨洪水预警信息“叫应”机制、人盯在建工程(项目)包抓防汛安全责任工作机制、防洪减灾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人盯人+”护林防火工作机制运行,压实各级责任链条,增强联防联控工作合力。三是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深入开展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工作隐患排查,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汛期和防火期安全稳定。四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在前期队伍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人员管理、日常培训等相关制度,配齐应急抢险装备,确保一旦发生险灾情,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五是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常识,做到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章、广播里有声音、路边上有标语、微信里有动态、短信里有提醒,提升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六是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落实汛期和防火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及时、准确、规范上报工作动态,不得瞒报、漏报、迟报。要切实做好预案、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一旦发现险情,立即报告,有效应急处置,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