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未央区> 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发布时间: 2024-04-16 15:35
单位名称 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宣传和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劳动人事的法律法规;根据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组成仲裁庭,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负责本辖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处理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指导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街道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承担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南路西段9号
法定代表人 柏洁
开办资金 24.4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万元 6.52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的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一)开展“百日速结”活动。近两年来我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量增长较快,为稳定就业市场、化解劳动关系风险,进一步提升案件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和仲裁终结率,区仲裁院不断探索路径、创新方法、多措并举,自3月21日至6月30日开展“未央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积压案件百日速结”攻坚行动,聘请律师担任兼职仲裁员和我局现有仲裁员共同化解积案,案件化解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期间共审理1216件,其中本院工作人员处理586件,律师兼职仲裁员审理630件。(二)举办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培训。为了深刻领会“枫桥经验”时代新内涵的系统阐述,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2023年6月29日,未央区举办2023年度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培训。我院业务骨干和10家企业代表及拟聘任金牌调解员共3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在辖区内企业间引发热烈反响。未央区将以全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进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未央区大明宫建材集团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示范效应,积极打造“贴心服务、暖心调解”品牌,持续发力抓好金牌调解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未央力量。(三)开展“助企纾困解难,护航营商环境”解剖式调研。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安排部署,响应区委“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推动人社服务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未央区劳动仲裁院党支部开展“依岗承诺转作风”活动,组织党员在“三个年”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央区劳动仲裁院先后走进西安聚坤物流有限公司和陕西喜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助企纾困解难,护航营商环境”解剖式调研活动。作为新业态企业典型代表,仲裁员听取企业在劳动关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对企业提出规范用工、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争议调解等方面,现场进行了详细解答,并从帮助企业完善用工管理制度、减少用工风险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稳定劳动者队伍,助力辖区经济平稳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央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2023年收案2229件,已经审理1973件,“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共有群众反映案件2882件,均已经处理完毕,有利地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三、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岗位流动性过大,长期性工作开展受限。部分需要长期工作的岗位,例如收案登记岗位,采用轮岗制,缺少专人负责,导致数据散乱难以汇总,造成工作上的困难。二是与院外调解机构对接不到位,调解组织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双方调解数据不互通,缺少统一台账,导致部分调解工作并未有效记录,无法完全发挥对于机构外调解组织的指导效能。三是案件量逐年增加,办案人员过少,办案效率不高。目前未央区仲裁院实有专职仲裁员5人,人数严重不足。四是办公经费不足,办公设施简陋,信息化建设落后。五是业务混同且办公缺少统一标准,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缺少专门的立案庭和登记室,缺少严格的职责划分,导致办事效率不高,存在工作重复现象。(二)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进一步强化技能学习,提高实战水平。二是进一步着力普法宣传,提升维权意识。三是进一步强化调解,提高办案效能。四是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建设。五是与工会合作,推进“调解+仲裁”纠纷化解新模式。六是持续做好仲裁积案化解攻坚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