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1.网络宣传,舆情处置;2.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3.信用体系建设及管理。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区直机关综合办公楼1326室 | |
法定代表人 | 杨晓东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延安市安塞区委员会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56万元 | 2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区委办的领导下,深学笃用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上出重拳、亮利剑,在网络安全保障上夯基础、保发展,在信用建设上严规范、强支撑,在群众诉求办理上优服务、提效能,努力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安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现将我中心工作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一是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综合防护机制,坚持对我区网络安全进行检查监控;二是定期开展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准确掌握全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状况,建立了“两库两清单”;三是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对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应用程序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升级、木马病毒检测、网页篡改情况等进行监管,认真做好系统安全日记。对政府160个ip地址段资产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940台(服务器、办公电脑等设备)在线设备进行漏扫,其中共发现528个高危漏洞风险、1486个中危漏洞风险,并编制“网络安全检查报告”。四是开展网络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五是“中亚峰会”期间组织技术力量网络安全检查小组,依据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督促整改”为主要工作思路对安塞区4家重要单位开展网络安全检查评估工作,重点核实重要单位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运维、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网络数据安全保护等工作,检查涉及6余台服务器、539台电脑终端、3个应用系统,发现9类风险隐患共计203个漏洞,其中高危漏洞16个、中危漏洞48个、低危漏洞139个,共编制文件5份:“安塞区网络安全检查总结报告”“安塞区电教中心网络安全检查评估报告”“安塞区妇保院网络安全检查评估报告”“安塞区人民医院网络安全检查评估报告”“安塞区中医院网络安全检查评估报告”。六是监测收集整理威胁告警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安全告警且被利用的共计76229条,其中普通远控木马19627条,信息泄露736条,Sality感染型病毒活动事件226条,弱口令142条,MalAutoCAD远控木马75条,Pink僵尸网络活动事件17957条,挖矿蠕虫480条,DoubleGun病毒木马12条,端口扫描37467条,及时采取行动限制事件扩散和影响的范围,在准确判断安全事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事件整体安全解决方案,排除系统安全风险并追查事件来源,处置涉及网络安全事件主机44台。(二)、深化网络意识形态治理1.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一是吸纳各行各业网评员740名,集中开展网评业务培训3次,训练“塞上兵团”网络铁军;二是完善网评管理办法,建立鼓励激励机制。完善《安塞区网络评论员管理办法》《安塞区互联网信息创作和传播奖励办法》,财政每年列支4万元对网评员进行表彰奖励。定期清理清退消极懈怠的网评员31名,保证“塞上兵团”的战斗活力;三是严格落实《延安市安塞区党政机关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全面开展网络监督工作,密切关注各微信群发布内容,发现敏感信息后,及时迅速上报,确保微信群运行高效、内容规范、信息畅通、互动良好,有效预防和制止了不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四是狠抓网评任务落实。指挥官时刻关注圣地网军的任务下发,按要求向“塞上兵团”传达指令,在群内与网评员互动交流,调动评论员的自发性,使网评正面引导作用最大化。2023年,积极参与布置舆论引导任务34次,转发评论1.5万余条。“塞上兵团”为我区党委、政府紧密联系群众和引领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提高网络舆情监测管控力度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安塞区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安塞区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安塞区网信办关于重大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安塞区网络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信访维稳期间舆情管控工作安排》等,妥善处理重特大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利用舆情监测软件对各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上报处置负面舆情信息,重点做好具有敏感性和倾向性的舆情信息管控,确保负面舆情不发酵不扩散。2023年,共监测舆情信息12.28万余条,其中正面11.46万余条,负面4610条,中性3570条,其中人工筛选研判169条,均做了处置,上报舆情快报23期,发放告知函20期,编制报送《网络舆情月报》12期,网上舆情态势保持平稳。3.开展网络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一是今年我区配合《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行本1800余册,宣传单1万余份,为全区群众树立了网络安全理念,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网络文明素养,为推动“净化网上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络内容整治,全面“清理打击网上暴恐音视频、清理涉及民族宗教有害信息”“固定表述错误”等,排查“固定表述错误”251条并全部整改到位。(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参评陕西省信用示范区的创建活动,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以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为基础,联合奖惩为手段,信用应用场景推广为重点,高质量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被评为陕西省第二批信用城市创建示范区。一是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下发《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及时把“双公示”“双随机”等各类信用信息推送至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共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226834条;10个行业领域的信用信息7.519万条,其中企业社保信息0.2182万余条、医保信息2.3954万条、纳税信息2.0951万余条、公积金信息1.3456万余条、水相关信息0.0008万余条、电相关信息1.2780万条、气相关信息0.0031万余条、仓储物流信息0条、知识产权信息0.0558万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0.1270万条。二是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面向群众、企业、公职人员深入开展了以诚信和信用建设为主题的宣传与培训21次,极大提升了全区人民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开严格按照《陕西省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开展政务诚信承诺,共计44个部门和乡镇政府在安塞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政务诚信承诺并公示。四是推送“南沟村:创新苹果信用采摘,助推乡村振兴”获得全国第四届“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并在全国媒体上大力宣传推广。(四)、加强12345政务服务工单办理根据群众来电具体内容,采取电话催办、现场督办、跟踪督查等形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坚决杜绝承办单位敷衍应付,坚持在工单办理上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共办理12345热线工单173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7%,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办理件45件,其中市委书记16件,区委书记29件,办结率100%。存在的问题网络宣传方面,宣传相对局限单一,受众面、传播力、响应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作用发挥不够,网络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涉及的信息涵盖方方面面,信息数量规模庞大,而部门间、行业间的信息采集运用力度不够,信用信息资源割裂分散,整合程度不足,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整改措施提升网络宣传水平,有效运用图解、H5、动漫、短视频等网络宣传方法,在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广推送各类工作进展情况,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上舆论环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作,推进各职能部门掌握的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使用和公开查询,从而提高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总之,我们在本年度围绕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依然要清醒认识到网络安全重要性,决不能有丝毫放松懈怠,为我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上舆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