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塞区> 延安市安塞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办公室

延安市安塞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16 15:15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一)重点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基础设施的修补、修复;(二)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公共空间综合整治;(三)乡村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四)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管理;(五)民居改造;(六)公厕新建、改建。
住所 延安市安塞区老县委办公楼2楼212室
法定代表人 张小龙
开办资金 45.7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安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3.1万元 203.1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来,安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持续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按照先川道、后拐沟、先中心村重点村、后偏远村的布局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清脏治乱同步推进,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统筹生活圾处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一)高度重视、一线推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安排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春节收假后区上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做好工作的决心。同时,区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下乡进村入户进行调研、指导,一线推进动工作开展、推进工作的落实。(二)夯实责任、分工负责。区上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杨卫东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建虎、区农业农村局长马锐为副组长、区级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镇(街)也成立了专职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镇街主要领导发挥了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作用,以上率下亲力亲为,形成了区抓镇、镇抓村、村抓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成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建章立制、长效发展。区上制定了《延安市安塞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指导。化子坪镇推行了“三三”工作机制,砖窑湾镇推行了“三包四定五清”机制,真武洞街道办推行了“张思德服务队+人居环境整治”,坪桥镇推行了的“企地共建”,沿河湾镇推行了“观摩互评”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全区上下逐步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和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四)加强检查、巩固成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农业农村局立专项督查组,对标工作重点,采取查阅资料、现场督导、明察暗访等形式,常态对各镇(街)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交办,做到了人居环境整治时时抓、处处管,巩固整治成效。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常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坚持以“治理八乱、清理三堆、治理三口、整治三道”为切入点,以“扫净、摆齐、放正”为基本要求,清脏治乱同步展开推进,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投工投劳20482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320吨,清理河塘(沟渠)3806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1271吨,干净整洁村占比达到了97%以上。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家家户户搞清洁,干净整洁的环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二)农村厕所改造摸排整改有序实施。全区117个行政村,共有常住农村户23108户,目前全区共有卫生厕所18521座,普及率为80.1%。其中:2018年以前由爱卫办实施改造的1228座;群众自建符合标准的2423座;2019年改造23个村4334座,2020年改造31个村6845座,2021年改造13个村2656座,2022年改造7个村1035座,2023年上级下达任务500座,现已完成建设600座。摸排整改工作现已全面完成,2021年累计摸排整改问题厕所233座,2022年累计问题厕所25座,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及时将摸排的问题厕所列入整改台账,并附整改过程中以户为单位整改前、中、后的影像资料。(三)深入推进三档村建设。按照“经济、生态、实用、方便群众”原则和“人产业建到哪里,基础设施跟进配套到哪里”的要求,布局村庄基础设施。不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根据功能布局,按照先川道、后拐沟、先中心村重点村、后偏远村的改造建设思路,抓好三档村建设。先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再统筹解决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精神状态焕发出新的活力,增强了群众的家园认同感和自豪感,吸引更多的群众返乡创业,促进农旅结合,文旅融合,促进村庄的产业发展,本年度已建成示范样板村3个,重点达标村5个,截止目前,累计创建创建示范样板村23个,重点达标村86个。(四)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安塞政府网、安塞宣传公众号、抖音、美篇、电子显示屏、逢集遇会发放彩页、走访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度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本年度累计编发宣传动态37篇,发放宣传资料39463份,张贴宣传标语542条。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五)着力完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年制定《延安市安塞区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建章立制。继续推行并完善“5+2”网格式管理模式(即党政主导、镇街主责、村委会主抓、村民小组主管、群众主体五级管理和社会监督、业务部门监督的二级监督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发展。(六)督导考核常态化开展。组织相关业务工作人员,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法,对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和管控、农村厕所改造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工作动态、简报通报表扬好经验好做法,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指导,下发整改通知,有效推动工作落实。通过不断地努力,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三、存在问题(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多、面广,需要多部门联动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实施,提升整治效果。但目前的现实是只有农业农村局一家单打独斗。(二)群众的主体意识发挥不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普惠性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但是在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等工作中,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意愿不高、意识不强。(三)信息统计报送过于繁杂。普惠型民生工程的实施和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统计上报的表格内容基本一致但又稍有不同,常态化的与基层对接收集各类信息,导致本来就任务繁重的基层同志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四)整治资金严重短缺。由于财政压力普遍增加,各级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困难。(五)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较多。厕所环境卫生较差,保洁员作用不明显,村民自行维护管理意识太差,新改厕所有闲置和改变用途现象,使用率不高,闲置不用或挪做他用堆放杂物的现象普遍存在,旧厕所拆除和转用不到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对改厕摸排整改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和督促检查,严禁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二)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镇(街)、村、群众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提高认识程度,引导群众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保洁员作用,实现常态化保洁。(三)常态化督查检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采取不定期检查、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将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实、排查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镇(街)酌情扣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