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举办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会议12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我镇始终把农业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抢抓农耕时间节点,统筹开发利用撂荒地,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业生产。今年以来,完成粮食种植面积超15390亩,粮食产量超2584吨,种植小麦1330亩,玉米7480亩,马铃薯2310亩,大豆3920亩,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450亩。在和坪村建成80亩双油料种植基地一个,通过在回龙社区建成100多亩的马铃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发展复合种植330多亩,实现了种粮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收。同时,组织农民机具使用、农民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等培训7场次,满足了群众对农耕生产、农具使用技术需求。另外,我镇向各村社发放化肥130吨、玉米种2000斤、小麦种2100斤,发放农机具5台,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面助力我镇粮食产业发展工作。(二)特色产业发展明晰。2023年宏丰村瑞通宏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种植30.07亩,实现年产量1500公斤、产值130万元,兑付补助资金15.035万元,带动38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务工;发展烤烟种植340亩,实现年产量41729.5公斤,产值139.029539万元,投资14.36万元新建生物质烤烟炉4座,维修烤烟炉9座。发展魔芋种植2210亩,2023年对132户脱贫户、监测户种植的112.2亩魔芋补助5.61万元。按照“农户自愿、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以枣园村为重点着力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进一步激发了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回龙社区“雾养茶居”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已种植茶树80亩,建成气雾大棚3个,发展立体式无土有机蔬菜种植,该项目总投资7416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助推回龙农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万寿村种植槐树、拐枣等植物1000亩,打造蜜源地,积极培育产、供、销一体化的养蜂产业,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双龙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集生态、经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水杂果园,园区占地面积约500亩,总投资370多万元,栽植的有桃、杏、李、大樱桃、枣等五个品种,2023年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150多亩,魔芋90多亩,真正发挥产业优势,通过鼓励群众以土地、资产入股,激发群众参与合作经营的积极性效,不断强化连农带农成效,助力乡村振兴。(三)畜牧产业结构优化。2023年全镇养猪10000头、养牛800头、养羊8100只、畜禽养殖48300只、水产品20吨,全面完成春秋两季防疫和牛羊布病专项监测工作,采集血清样本260份,完成畜禽检疫2930头、只、动物产品2吨,全年向295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畜牧养殖补助22.5360万元。2023年初,南京苏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与双龙村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活动,捐送黑猪20头,且在年底不低于市场价进行了回购,产值6.5万元。(四)林长制全面落实。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维护生态安全。镇上成立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签订了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双向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从严管理林地资源。二是全面落实林长制。回龙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从“林长制”到“林长治”的工作思路转变,实行“三四五”工作机制,夯实各级林长责任、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紧抓森林保护工作落实,全面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确保树有人栽、山有人管、绿有人护、责有人担。三是严格退耕还林、绿化造林工程管理。2023年度完成造林绿化22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化林修复)4000亩,实施森林抚育5000亩。全面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2023年地方公益林面积49050亩,补助资金232987.5元。2023年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面积6811.88亩,补助资金108990.08元。(五)水利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成立回龙镇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河道健康环境和水质安全,全面推进河道“河长制”管理。二是根据我镇河道治理现状和上级要求,制定《回龙镇河道“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明确镇村两级河长的主要职责,组织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工作,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三是制定回龙镇河长制工作制度,进一步推进我镇河长制各项工作,促进水环境的保护管理。四是多次召开镇村“河长制”管理工作会议,与各村、各单位分别签订“河长制”管理目标责任书,听取各村、各单位关于河道管理情况的汇报,对组织领导、人员安排、隐患排查、巡视巡查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五是完善巡河体系,确保河道管护到位,巡河时做到“三个保证”,一是保证巡查频次,二是保证巡查质量,三是保证巡查效果。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跟踪问题处理进度、结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了河道巡查实际效果。(六)通过贴近于民的横幅宣传栏、广播电台、公益讲座、社区画廊、微信平台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业政策的宣传,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全年刊发宣传信息130多条。同时,我们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评选道德模范、乡村振兴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惠民政策宣传讲解,发放宣传彩页5900余份,做到宣传工作全覆盖,切实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营造了群众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农综站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是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群众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林果产业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全年完成水杂果范建园500多亩,实现产值13.5万元。三是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成立回龙镇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河道健康环境和水质安全。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更新慢。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加之当前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新需求,部分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慢,对农业新品种种养及加工技术等不熟悉,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行情和产前、产后服务束手无策,不能满足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五、整改措施。一是拓宽农综站工作人员培训途径,强化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鼓励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二是通过制定完善各种产业发展奖励激励政策,鼓励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农业产业。三是通过整合资源,做好产业发展前期规划,引进产业发展新技术,进行立体化种养殖。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工作责任,持续推动回龙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突出重点抓工作。在改革路径上再创新,根据每个村每个地域不同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继续做大特色产业,谋划符合村情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让回龙的农业农村工作走在前列,真正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乡村面貌改善,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二是创新方式抓工作。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群众大事,我们将继续把宣传工作再做精做细,加大农业指导,提升农村质量,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继续通过巩固宣传栏、宣传彩页、咨询点等宣传阵地,强化微信、qq等网络宣传平台的作用,使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业科管等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全面传达到千家万,当好服务群众的“三员”,既是“宣传员”,又是“信息员”和“服务员”。三是建强队伍抓工作。持续健全大农业体系网络,优化农业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交流,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在农业农村健康发展的制度上再规范,在管理上再严格,在方法上再创新,不断巩固现有成果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熟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