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旬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4-04-16 14:57
单位名称 旬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参与编制全县农技推广规划并指导实施。承担全县粮油、魔芋产业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负责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工艺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
住所 旬阳市健康路94号
法定代表人 钱博
开办资金 481.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6.14万元 206.7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粮油生产稳中有增。按照市上“稳面积、提单产、扩油料,保产量”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策,压实责任,下力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在以吕河镇敖院、白柳镇西沟河、城关镇宋家河等村(社区)为核心抓千亩粮油示范点10个,以仁河口镇水泉坪、双河镇西岔河、金寨镇小金河流域等为重点抓粮油示范带8处,在构元镇羊山村抓马铃薯地膜高产栽培示范点1个,在仙河镇竹园河村继续打造20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省级示范核心区一处,不断总结经验为陕南地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落实粮油政策性保险64.5万亩以上,其中水稻保险1.5万亩、玉米保险24万亩、小麦保险17.5万亩、马铃薯保险1.5万亩,油菜15万亩,大豆5万亩。(二)蔬菜生产供给有效。按照旬阳市政府“4+4+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要求,继续提升4个市级(小河金田、双河隆科、仙河天佑、神河国桦),4个县级(小河世成、吕河农丰、蜀河三官、构元羊山)及21个镇级蔬菜保供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推进蔬菜订单种植,依托陕西尚都富硒辣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颜椒旬阳红”系列订单辣椒1.3万亩,收获辣椒6500吨;通过整合产业资金89万元扶持设施蔬菜产业,新建设施蔬菜350亩,争取省级千亿级设施农业专项资金500万元。(三)魔芋、蚕茶果产业优势彰显。为推广魔芋健身栽培技术,提高魔芋单产水平,春季分三个区域召开魔芋现场培训会7场次650人,发放技术资料1500份。在城关、神河、金寨、吕河、棕溪、红军、桐木、小河等重点镇新发展魔芋种植4500亩,辐射带动全市新发展魔芋种植1.5万亩。今年新建桑园710亩,改造低产桑园2265亩,发放蚕种10179张,生产蚕茧412.5吨,蚕桑主产镇村及经营主体桑园套种马铃薯、红薯等粮食作物3310亩。新建茶园260亩,低产茶园改造600亩,建立良种茶园示范圃1处,育苗20万株。市级茶叶园区4个,茶叶种植合作社5个。茶叶园区及辖区群众生产绿茶产量156吨,较上年增长4.7吨。在仁河口镇、甘溪镇等新种植栽桃树1300亩,城关镇李家台村新引进红美人柑橘品种7000株,全年水果种植面积9.1万亩,产量7.61万吨。(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序开展。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以粮食、油料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今年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81.6万亩,覆盖率达到96%;完成“有机肥+配方肥”技术示范3100亩,对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1处和县级监测点130处的进行规范管护,完成农户施肥调查表102份,田间试验4个。按时完成下达我市撂荒地核实任务8243个图斑4.46万亩,全市注册三级管理员413人,网格员831人。积极开展秦岭生态和耕地流失整治工作,配合局法制股,对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整治和验收工作,已完成图斑验收34件。(五)病虫害监测防控有力有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原则,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农业病虫监测预报,根据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植保技术与信息》16期、报送各类信息资料43期、190余件。如期完成旬阳市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普查工作,初步掌握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菌、畸形外囊菌等4种入侵病虫发生及分布概况,按时完成普查技术总结、工作总结、防控总结、质量控制报告及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分布图等普查成果汇交任务。(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按照农作物秸秆“全域全时段”禁烧要求,组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人员50余人次,宣传车30余次,发放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技术资料3000余份;我市秸秆产生量15.57万吨,可收集量13.6万吨,利用量12.65万吨,利用率93%以上;完成秸秆台账建设任务,包括6镇12村120户农户秸秆利用量入户及3个市场主体秸秆利用量调查,已顺利通过省市审核。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省控点6个监测点土壤农产品监测及50个受污染耕地加密监测农产品采样工作,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5%以上。制定下发《关于加强2023年全市农村沼气设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户用沼气重点区域496户及养殖小区13处、大型沼气工程3处进行了安全生产和运行情况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业主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七)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已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数量2286台,申请补贴资金264.9万元,受益户2033户,已兑付资金117.706万元。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培训21次,提醒纠正违规操作7次。已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28台,检验率达95%;办理驾驶证3人,拖拉机上户3台、联合收割机上户4台。引进新型耕整机械3台、联合收割机械4台、水稻插秧机械2台、水田平整机械2台、植保无人机1台、粮食烘干机械6台(套),协调调运农机配件及整机设备11次。水田耕整1.97万亩,烤烟土地耕整4.8万亩,魔芋耕整起垄8万亩,蔬菜耕整4.7万亩,机械化育秧0.2万亩。水稻机械化收割2.03万亩,小麦机械化收割3.7万亩。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2万亩,产量12.3万吨;油料收获面积16.8万亩,产量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9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6%;产量2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4%,实现了产量、面积双增长。魔芋总面积达到13.8万亩,产量20.7万吨,综合产值可望实现16亿元。通过技物配套、病虫害监测预报、绿色防控技术、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等技术示范,全年共指导农业病虫防治147.4万亩次,累计配发防治药剂4.4吨,防治器械50台,粘虫板2万余张,粮食挽损17369.6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扶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抓点示范的规模和效果。2.学习提升不够,技术服务方式落实不到位,专家技术团作用发挥不明显。3.单位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人才断档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需求。(二)整改措施:1.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提高抓点质量。2.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发挥传帮带作用,创新服务手段,以过硬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升技术人才业务本领,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小组,技术骨干牵头,全员参与,每年确定1到2个课题攻关,破解技术难题,落实传帮带行动。四、下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广优质、高产、多抗的粮油新品种,深入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抓好各类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做好动态预报、准确发布,依托项目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2.继续主动服务设施蔬菜、魔芋、桑茶果及食用菌等产业建设,做好全县产业规划及技术指导,抓实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完善做好耕地质量和墒情监测点管理,全面开展化肥减量工作。3.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加大新型农机具引试示范力度,加强农机安全培训宣传。4.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等工作。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积极应对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发布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坚守农业安全生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度被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表彰为“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