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韩城市>
韩城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韩城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6 10:45
单位名称
韩城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建设服务。业务: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方针政策拟订;全市互联网宣传和舆论监测、处置和引导工作;全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市互联网基础管理工作。
住所
新城区金塔路国资委办公大楼四楼
法定代表人
杨旺峰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韩城市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5.51万元
226.25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为:2023年3月6日,变更单位法定代表人以及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中共韩城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切实降低市域内网络安全风险,提升信息化覆盖面。对市域内相关重点网络应用部门采取现场检查、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了检查,提出了相关要求,对口令及密码弱化的情况要求整改。截止目前,市融媒体中心完成了二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黄河大数据中心、教育及卫健系统网络均完成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强化网络正面宣传,不断壮大网络主流舆论。严格执行上级网信部门工作要求,坚持把“讲政治、顾大局”贯穿到网络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三个年”活动等重要节点,制定下发《网络宣传工作方案》9期,确保新媒体正确把握宣传导向,网络传播秩序规范,让主流声音占据网络主战场。同时,深化传统文化进网络活动,依托市域内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赞颂中华美德,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不断推进我市传统文化进网络的进程。强化舆情应对处置,守好网络信息传播底线。坚持“人防+技防”监测手段,全天候24小时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敏感信息,即时转办相关责任单位核查处置,对可能造成舆情的敏感信息,有效发挥全市网络监督员队伍作用,动员各部门、街办干部主动参与,全面搜索并锁定不良系信息,及时联系化解线下矛盾。坚持日报告制度,做到舆情监测“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早报告”。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推进网络空间清朗发展。组织团市委、文明办、教育局、公安局、妇联等单位,持续开展文明上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先后深入民德贤社区、盘河路社区、状元街社区、司马迁祠景区等,开展“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围绕辨别网络虚假信息,抵制网络谣言、诈骗等相关知识点,向干部群众讲解文明用网、依法用网、安全用网的重要性。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开展“网络中国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系列宣传活动,开设专栏12个,累计发布图文信息108条、短视频39条、开设互动话题6条,融媒体产品阅读总量超过170万余次,着力弘扬传统文化,赞颂中华美德,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围绕“两会”“国庆”等重要敏感节点,印发《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提示函》5期,围绕保交楼、校园安全、民工讨薪、汽修行业专项整治等印发《专题风险隐患预警提示》6期,向市委报送《舆情社情动态》288期,要求相关部门配合处理,推进了舆情处置工作;向涉事单位发送《舆情抄告单》237期,向省、渭南网信部门发送网络舆情处置协助函8期,实现了全年网络舆情总体平稳可控,有效化解不良传播,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部分单位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对于网络安全工作不重视,部署不扎实,工作成效不大。整改措施:督促各党委、各部门、各单位继续壮大网评员队伍建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认识,组织网评员开展“网络文明传播问卷调查”、“网络知识问答”等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切实维护良好网络环境。下一步工作打算定期对市域内重点网站进行巡查,发现漏洞,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网络安全。按照中、省、渭要求严格部署做好各项正面宣传报道。持续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有效传导压力,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