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以简政提效为统领,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加速推进工作步伐,全面构建快捷高效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新体系。业务范围:全县不动产权籍调查,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和档案管理。 | |
住所 | 福源小区A区三号楼三层 | |
法定代表人 | 牛占兵 | |
开办资金 | 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延安市不动产登记局)安塞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39万元 | 46.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自然资源安塞分局党组的指导帮助下,我中心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强化责任,确保时间任务圆满完成。现将2023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开展情况1、已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情况。安塞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登记难”纳入自然资源部到户台账共16个小区,涉及房屋2365套住房。为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安塞区人民政府成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专班,印发《安塞区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方案》的通知(塞解决登记难专办发〔2022〕1号)和工作交办单。对纳入自然资源部到户台账的16个问题小区已全部完成首次登记,已办理首次登记房屋1133套、占比47.90%;已具备办理转移登记小区12个,涉及房屋727套,转移登记发证144本,占比19.8%。2、台账外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情况。台账外摸排历史遗留影剧院等5个问题小区,涉及房屋956套,自然资源安塞分局进一步加大化解力度,对出现的复杂疑难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汇报区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专班,经研究通过,印发了《安塞区化解电影院安置小区等5个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登记难”工作方案》(塞解决登记难专办发〔2023〕2号),针对每个问题小区对相关责任单位下发工作交办单。已完成5个小区的首次登记,已办理首次登记房屋350套、占比36.61%;已具备办理转移登记数量270套,已办理转移登记60套,占比22.2%。(二)不动产登记、交易、查询业务办理情况今年以来,我中心共办理产权登记1437件,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3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552件,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862件;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500份,其中一般抵押登记165件,预告及预抵押登记335件;出具不动产查询证明1961份。(三)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情况1、加快推进“交地即交证”改革工作情况。自然资源安塞分局制定并印发了《延安市安塞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工作方案,细化明确“交地即交证”改革适用范围、办理条件、流程步骤、审批时限、职责分工等,确保“交地即交证”改革推进、高质量落实。不动产登记中心会同行政审批、住建、税务、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建立“交地即交证”部门会商机制,加强组织协调、信息共享,合力推动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办理流程,确保“交地即交证”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目前,已完成“交地即交证”不动产登记2宗17.377亩,分别为陕西中苑燃气有限公司、延安市安塞区气象局项目。积极推广“交房即交证”改革。自2016年以来我区不动产登记机构成立至今,我区无符合“交房即交证”条件的新建商品房开发,无具体典型经验。为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制度,正在逐步升级改造不动产登记系统,能够导入导出各类工作表,实现大批量办理功能,在开发商预售之初,将不动产大批量登记统计表发送给开发商,由开发商将详细信息进行统计,收取相关资料,导入不动产登记系统,进行大批量确权登记操作。3、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情况设立不动产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窗口,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一次性收取全部所需材料,统一受理后,分发给相关部门后台并行办理。对不同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制定不同的收件材料清单,各部门按需自行存档,能够通过共享的免于提交;申请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窗口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待申请人按要求补正内容后立即受理,避免群众多头重复提供有关证明。4、重大项目涉及的不动产首次登记、抵押登记服务情况一是重大项目涉及的不动产首次登记,在企业提出申请后,提前开展权籍调查,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缩短办理时限至2个工作日;二是重大项目涉及的不动产抵押,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缩短办理时限至1个工作日。5、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减免落实情况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减免政策,企业做出书面承诺后,免收相应的不动产登记费,不需企业另行提供属于小微企业的证明材料;个体工商户凭工商营业执照直接免收不动产登记费,无需承诺。(三)住房领域不动产办证难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1、受理群众信访线索举报情况。对群众信访举报1个问题(福源A区产权登记面积与合同面积不符的问题),安排专人对信访线索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对接信访人,对信访举报事项予以核实。协调开发企业与信访人沟通协商,关于产权登记面积与购房合同面积不一致问题已经解决。信访人对我局作出的结案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承诺不再上访,并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2、移交问题线索情况。按照《2023年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要求,根据《安塞区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工作方案》的通知(塞解决登记难专办发〔2022〕1号)和塞解决登记难专办发〔2022〕15号工作交办要求以及塞解决登记难专办发〔2023〕4号督办要求,对化解山水龙庭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工作进度缓慢、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久拖不办等问题向安塞区纪委移交线索1个。3、专项整治建章立制情况。新建制度3项、修改完善制度2项。重点关注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不动产登记规范服务、登记窗口应急能力等环节,解决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群众反复跑路、增强窗口工作人员应对疫情、灾害、业务激增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问题,新建“十不准十严禁”制度、窗口应急管理制度,修改完善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四)不动产登记作风常态化工作情况中心持续开展为民服务宗旨教育,落实三个经常”,开展为民服务宗旨教育5次,参加58人次;创建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1个,成立“张思德文明服务队”聚焦企业、群众关切的办证难问题,推出“上门服务”举措;设置党员先锋岗1个,组建党员先锋队1个;开展警示教育共5次,参加警示教育34人次;常态化开展人员培训4次,参加培训人员45人次。(五)集体土地所有权、城镇及全库数据汇交工作情况安塞区集体土地数据汇交涉及114个行政村1455宗集体土地,调查数据于2023年6月29日汇交数据提交省厅,同步制作发证数据的表册,对接不动产登记平台集体土地发证模块升级事宜。城镇及全库数据均已按要求提交至省中心。(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情况3月29日,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历史登记数据离线拷贝事项对接了安塞区农业农村局,由区农经站为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拷贝了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历史登记颁证成果。不动产登记中心按照市局相关要求,已成功将离线数据移交市局。二、工作中存在问题(一)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中、省、市、区虽然出台了相关意见和方案,着力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但从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类型和表现形式来看,因用地、规划、建设等环节的问题导致不能登记,由于这些管理环节不规范、不衔接、不到位,问题产生后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购房人入住多年仍因缺失要件而无法按正常程序办理登记。(二)当前多种登记业务类型、业务量与工作人员职数及业务能力不匹配。近年移交的农经权、林权等,缺乏专业的人员,单位现有的编制,满足不了当前工作要求。(三)不动产登记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应对业务办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难以得到技术保障,办证工作压力较大。三、2024年工作安排和打算(一)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办证难问题。对资料完善的达到登记要求的积极给予办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二)加强业务培训。为各类登记业务工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限,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三)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减轻群众负担,加强优化工作流程探索。(四)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发证。按照市局安排的工作计划,持续加快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发证进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