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南县>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6 09:19
单位名称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畜牧技术推广;畜产信息统计监测;无公害畜产品建设;饲料质量监测、饲草开发;技能鉴定。
住所 洛南县环城西路34号
法定代表人 田俊民
开办资金 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南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58.09万元 90.5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工作情况(一)强化技术培训,支撑产业发展。我们依托陕西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家教授的技术优势,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全年组织专家教授分类实施了生猪、肉牛、肉羊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和种草养畜有机肥自制等先进技术等培训,开展集中培训6场次,受训企业159家,参培人数500人(次);深入企业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现场指导培训12场次。(二)强化项目赋能,发展规模养殖。坚持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推进实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养殖企业,为陕西欧标兔业、洛南雄麒种猪站、益泰泽福牛场、梦圆湖鹿场等10家授予高质量发展创建引领企业,并予以授牌。到2023年底,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累计达159个(其中生猪53个、肉牛42个、肉羊8个、禽类54个、肉兔2个);新增肉牛养殖11户、生猪养殖18户、蛋鸡养殖6户、肉羊养殖7户,新增特色产业梅花鹿、林麝养殖5户,累计新发展养殖户47户。(三)强化科技推广,提升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组建科技专业服务队,采取技术干部包场户的办法,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扩量增效、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草畜配套,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草食生态畜牧业,实现产业强、农民富目标。到2023年底,通过粮改饲项目,全县共种植青贮玉米1.71万亩,全株玉米青贮量达到4.67万吨,黄贮4.64万吨,新建青贮窖32340立方,共下拨付项目资金396万元,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四)强化粪污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路径,高水平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探索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洛南模式”,既抓废弃物的全量收集发酵,又抓有机肥的还田利用,着力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遴选45个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主体,投资5917万元,建成种养结合示范基地4.85万亩,建成6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收集、存贮、厌氧发酵处理设施和消纳粪肥还田利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五)强化资源保护,打造畜牧品牌。按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要求,我县陕南白山羊保种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建成陕南白山羊保场2个。保安镇陕南白山羊保场一分场,目前羊只存栏280只,其中种公羊50只,基础母羊160只,羔羊70只。通过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科学选育,该场取得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建成古城镇陕南白山羊保场二分场,目前羊只存栏150只,其中种公羊18只,基础母羊94只,羔羊38只;两保种场养殖设施设备配套到位,生产运行正常,档案登记建立完善,为洛南开发地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六)强化疫病防控,严格卫生监督。全县实行县、镇(办)、村、场四级防控目标责任制,结合创建牛羊布病无疫县,创新县政府安排部署,镇办组织落实、村防疫员具体实施、规模养殖场户自防的四级防疫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养殖监测检测、阳性畜处置、消毒灭源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累计抽检牛羊样品20428份,检出处置阳性畜251头(只)。为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七)强化巡察整改,落实一岗双责。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谈心淡话等警示提醒2次。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八)强化驻村帮扶,力促乡村振兴。安排单位12名职工,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六查六问”、“对标提升”等活动开展为载体,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结合“敲门行动”、“十排查十研判十提升”、“百日提升”等活动的开展,推动解决了一组土地恢复、工资拖欠、供水故障、焦月芹、彭馨怡2户危改、及5户群众改厕等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以清理“五堆五乱”为重点,开展“三户”评定,打造“四美村居”、创建“五美”庭院,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卫生与村容村貌,杨庄村市级卫生村创建通过验收。二、工作取得成效:2023底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8.314万头,(出栏13.34万头,存栏14.80万头),产值60966万元;肉牛饲养量3.64万头(出栏0.8778万头,存栏2.7576万头),产值15029万元;肉羊饲养量7.2752万只(出栏3.4167万只,存栏3.8585),产值7578万元;蛋鸡饲养量172.63万只(存栏104.60万只,出栏67.63万只),产值12236万元,全年畜牧总产值实现9.58亿元。三、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制约因素较多,如环保、土地、资金、疫病、市场起浮等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县、镇畜牧技术干部严重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畜牧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畜牧产业链不健全,县域内缺乏畜禽屠宰链条,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四是招商引资工作主体不够明确,观念落后,养殖用地空间规划急需调整。五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广泛。(二)采取措施:一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布预情预警;积极与环保、国土、财政、扶贫等部门联系,共同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二是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专院校沟通、联系积极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解决畜牧技术干部严重不足问题。三是积极谋划畜牧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业,争取财政支持。四是积极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洛南工作站作用,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应用。四、2024年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以农业、自然资源、财政、招商、商贸等单位形成联合体,成立招商工作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养殖规模大的畜牧企业来洛投资发展。二是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有养殖积极性的社会人士投身畜牧养殖行列,力争年底引进3—4个企业在洛落地办场。三是鼓励现有规模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为县域畜牧业发展树立典型。(二)积极推进畜禽全产业链建设。一是依托欧标兔业现有产业链,采取招商、租赁等形式,加快推进屠宰场、饲料场投入生产。二是在三要、保安、石坡三地规划建设占地各10亩的小微屠宰企业。三是积极扶持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经营,推动建设一批符合防疫、卫生、环保等规定要求、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工艺布局科学合理的畜禽屠宰企业落地投产。(三)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和相关配套建设。持续推进草畜配套工程。全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3000亩,全株玉米种植10000亩,其他饲草1.2万亩,为草食家畜提供丰富的草料资源。(四)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编制方案,加快支持改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装备配套升级。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开展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试点,促进种养结合。(五)实行全畜种品种改良。加快地方品种改良步伐,一是采取“引进一批、繁殖一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不断增强良种生产率和群体数量;二是以夏洛来、西门塔尓、荷斯坦等优良品种对我县黄牛实施改良;三是以肉牛提质增量行动和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为契机,落实“见犊牛补母牛”政策;四是在开展陕南白山羊保种的基础上,以良种湖羊、小尾寒羊、杜波羊等优良品种为主,同时开展冷冻杂交改良。(六)确保畜禽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扎实开展“先免后补”政策,推进动物免疫接种工作。二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对养殖户、经营者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强化消毒灭源,保障动物食品安全。三是强化县级实验室监测作用,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加快动物实验室的升级改造,提升科学防疫质量。(七)2024年,全县畜牧产业工作将以肉牛提质增量项目建设为中心,持续抓好洛南卫岗乳业建成投产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体制机制完善提升,盘活欧标公司饲料加工和屠宰两条生产线,打造畜禽养殖品牌建设,补齐草业示范化种植和规范化加工两条短板,实施种养结合,巩固养殖业资源化利用成果,促进畜禽养殖循环绿色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成功举办全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现场会,受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省农业农村厅表扬,2023年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被商洛市农业农村局表彰为“先进集体”;2023年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被商洛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评为“先进集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田俊民、宋新良、姚建明、曹健被省农业农村厅表彰,田军民、孙李兴被市农业农业局评为“先进个人”郭军平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先进个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