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培新小学

汉滨区培新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5 16:21
单位名称 汉滨区培新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汉滨区培新街77号
法定代表人 陈大安
开办资金 2719.5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23.53万元 2574.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举旗定向,党建引领谱“新”篇。党支部通过教师大会、主题党日、党小组学习会等扎实开展学习,找准凝心铸魂的思想坐标,增强“感恩奋进、躬耕教坛”的新自觉;以省级党建“双创”创建为契机,高质量推进“4321”党建工作机制、“三抓三培育”工作、营造“四比”良好氛围,画好最大同心圆。(二)规矩为基,制度管理汇新智。制定《培新小学2023——2028五年发展规划》、完善《培新小学管理制度》“1277”网格管理、“AB”角色协作管理以及级组“3+x”包联制,汇编《培新小学构建新模式促进新发展》;夯实师德考核“四制”管理办法,树牢师德师风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增强了教职工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三)德育为先,科学评价 拓“新”局。以“德润汉滨”为引领,以承办安康市德育典型案例、优质课题成果展示活动为契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完善“三位三全三新”大德育评价体系。常态长效开展大家访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会等辐射引领作用,“家校社联动三全育人”新格局已见成效。(四)抓纲扣本,教学教改赋新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了课程,完善“三晒一亮五课”管理办法;发挥名师骨干引领作用,创新“三诊一高”教研教学提质增效模式,推进实施“109”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发挥“一主题二主线三主体四主径五成果”的级组“12345”校本研修范式作用,鼓励激励教师进行卓越课程研发,着力打造“三个课堂”。(五)品牌展翼,特色引领绽新彩。充分发挥全国新教育示范引领作用,纵深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扎实做好“1+3+N”实验模式,做优“喜阅说写”“财商素养”“书信文化”等特色校本课程。(六)和谐稳定,安全护航织“新”网。持续打造“生命至上,健康成长”的安全文化,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安全、大综合、大防范机制。聚力美好,文明培育提“新”品。按照市、区局创文办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常态长效开展“环保小卫士”“未成进社区”等活动,营造“创文”“国卫复审”浓厚氛围,确保“创文”工作走深走实。(七)克勤克俭,后勤不后展“新”姿。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实行“阳光财务”,控制开支,按照程序对设施、设备、系统进行维护、修理,升级改造大会议室、多媒体室。同心同行,工会服务凝“新”力。学校举办退休教师荣休礼,为在职教师举办集体生日会,提升教师归属感、幸福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学年,6位少先队员荣获陕西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称号;2位老师荣获“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能手”称号;在德润安康全市中小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我校25名学生分获一、二等奖;成功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安康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献词,受到市区领导一致好评;学校荣获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称号。校本课题有2项荣获“安康市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活动一等奖;1位老师在安康市第十六届语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特等奖;2名老师荣获安康市第四届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论文一等奖;在汉滨区第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中,10位学生荣获一、二等奖;在汉滨区新教育年会上,我校被评为新教育优秀学校,“鼓号社团”被评为精品社团,4位教师“行动叙事”荣获一等奖、1位教师荣获“榜样教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部分新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学习习惯,教学理念有待增强。部分学科缺乏骨干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教学理念更新和创新意识。2.学校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教学楼建设年代较久,对教学安全有影响,智慧化校园建设有待更新。3.部分学生来源大多为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家校共育配合不力,增加了教育教学难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二)改进措施:1.加大培训力度,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新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培训,给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2.加大对校园建设的投入,全力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积极推进学校硬件设施提升。3.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教育,进一步做实做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提高政治站位,培育时代新人。一是巩固提升思政教育成果。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扎实推进“四走进三帮扶两论坛一加强”工作。三是加强党员作风廉政建设。2.强化制度建设,激发团队活力。进一步加强班子作风建设,持续推进“1277”网格化管理等管理制度,让建章立制向建模立制延伸;切实加强教职工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提醒,完善师德监督长效机制。加大培训力度,给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3.凸显文化底蕴、构建育人氛围。一是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校园人文精神,让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校歌在全体师生中入脑入心。创新教育实验,凝练教育成果。深耕“1十4十N”新教育实验项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规范双减工作,减负提质增效。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完善“三晒一亮五课”“三诊一高”工作。深化校本课程,提升教研品位。创新德育品牌,绘制德育图谱。擦亮“三位三全三新”大德育品牌,推进“德润安康”建设。5.打造安全文化,促进生命教育。敬畏财务制度,做好后勤保障。加强群团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