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能源发展中心

延安能源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5 10:06
单位名称 延安能源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园区建设提供管理和服务。园区项目协调;入园项目立项、审核、备案、核准等报批工作;申报审批事项办理。制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策;园区其他相关工作。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1号楼
法定代表人 王延伟
开办资金 416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20万元 1462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能源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在市发改委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能源供给能力稳中有进。坚持把保障能源供应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电力安全可靠发运,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能源生产供应总体稳定。(二)能源清洁转型步伐加快。LNG氦气回收、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等项目建成,实现我市同类技术应用零突破。317万千瓦新能源按期并网,全年在建新能源项目共32个412万千瓦。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9.7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1.8万户、196万㎡,完成燃煤锅炉拆改及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55台,下达中省补助资金7.616亿元。(三)能源产业链条持续延伸。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做强煤炭电力、石油化工2条产业链,加快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多元、低碳发展。以煤炭产能提升为基础支撑,依托陕武、陕皖等电力外送通道,加快煤电转化步伐,子长矿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获批后可新增1380万吨煤炭产能。推进延安能化集团100万吨/年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示范等重点煤化工项目,示范带动煤炭分类生产、分级加工和分质利用。按照先立后破、关小建大,积极推进延安千万吨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先后多次在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就项目纳规赴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进行汇报,项目优化方案基本得到认可,纳规事项得到国家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能源局四部委支持。批复同意洛川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项目用地已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园区供水管线方案完成制定。(四)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延长志丹LNG输气管道工程实现贯通,西一线延安支线工程加快推进,榆林至西安输气管道工程(一期)、宜黄区域管道互通项目获得核准。全面摸清全市各县区充电桩数量及分布情况,掌握全市充电设施建设“底数”。组织编制了《延安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案(2023-2025年)》,遴选可新建、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场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站点165座,充电桩1077个。境内除子长服务区外,其余高速服务区均覆盖充电站点。(五)能源保供能力日趋增强。积极推动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大唐延安热电厂2023年电煤长协全覆盖,电厂存煤达到20天以上。2024年电煤中长协合同量下达我市280万吨,已签订297万吨,超额完成任务。指导电网企业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有效保障居民和重点用户用电需求。赴延长石油集团等上游资源方争取合同气量,2022-2023年度全市签订9.39亿方,较上年度全市实际消费量增长33.96%,实现民生用气全覆盖。采暖季以来未出现合同量短供、燃气断供情况。督促延安城投、陕西新源切实做好储气工作,LNG储罐液位达到80%以上。印发《延安市2022-2023年度天然气“压非保民”应急预案》,组织各城燃企业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民生用气安全可靠。二、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全市生产煤炭5378.15万吨、增长2.6%,生产原油1428.38万吨、下降0.9%,生产天然气99.5亿方、增长9.2%,加工原油960.86万吨、下降0.7%,生产LNG209.79万吨、增长19.6%,发电量213.93亿千瓦时、增长88.1%。三、存在问题经过全市上下能源干部的共同努力,延安能源工业发展成果斐然,但是问题与成绩同在:一是受安全事故影响,多处煤矿停工停产,煤炭生产能力受到冲击;二是受资源区块和自然递减影响,长庆油田在延原油持续减产,全市原油增产压力持续加大,波及对延原油供应量减少;三是石油化工产业链龙头项目延长石油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进展缓慢,但受国家“双碳”政策约束,炼油工艺淘汰在即,全市石化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四是安靖飞地园区选址尚未落实,导致各项前期工作停滞。四、整改措施及工作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中省经济工作会议和能源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启动实施延安市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以三大龙头项目为牵引,持续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力促陕皖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年内全面开工。配合省发改委完善陕皖通道配套电源方案。推动通道配套火电电源大唐延安电厂(二期)尽快开工、延长石油富县电厂(二期)加快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根据通道新能源建设方案初步确定配套项目,同时启动220万千瓦共享储能电站前期工作。二是力促延长石油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纳规。紧盯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目标,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对接力度,督促延长石油集团加快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力争项目年内纳规获批。三是力促子长矿区总体规划获批。争取子长矿区总体规划上半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启动新建9个矿井前期工作,为我市新增1380万吨产能。(二)夯实四类能源生产底盘,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一是保障煤炭稳产增产。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监测,稳妥推动复工复产。力争年内建成黄陵宏兴、黄陵聚众福、富县芦村一号等8处煤矿,释放有效产能985万吨。确保陕煤集团、延能化等重点煤炭企业放量生产。二是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支持延长石油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石油煤层气、中石油辽河油田等油气公司推进油气产能建设,加大致密油、页岩油、煤层气开发力度,提升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推动延长石油天然气产能倍增计划和宜黄区域天然气勘探开发,论证王瑶水库准保护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可行性,争取协调中石化河南铜川分公司、中石油辽河油田在延入统。三是推动煤电基地建设。督促大唐延安热电厂、黄陵煤矸石电厂等6个建成电厂合理安排检修,保障运行。推进省内支撑性电源黄陵店头电厂(二期)、陕投安塞热电联产(二期)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9亿元。四是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推进23个317万千瓦续建风电、光伏项目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建成5座26万千瓦共享储能电站。争取省政府和省林业局支持,同意我市使用天然牧草地、覆盖度低于50%人工灌木林地及部分低效园地发展复合型光伏产业;或争取《延安革命老区林草光互补试点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23-2025年)》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支撑我市光伏产业获得合理发展空间。(三)着力五个发展方向,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立足科技创新,加快数智化建设。加快煤炭产业数字化建设,持续分类分级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国有、新建和产能12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年内实现智能化开采,确保禾草沟煤业等3处煤矿智能化示范工程年内建成。年内建成延长石油26万吨/年CO2驱油与封存项目,实现CO2注入规模36万吨/年。二是加大谋划力度,推动产业链条延伸。煤炭电力方面,重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陕皖通道配套火电项目建设和煤矸石、粉煤灰循环利用。推动子长100万吨洗中煤项目环评获批,争取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石油化工方面,以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伴生气综合利用项目等项目生产的乙烯、丙烯和合成气作为原料基础,招引下游聚烯烃弹性体(POE)、高密度聚乙烯黑料、可降解新材料和氨纶制备等项目,积极推动能源产业从“能”向“化”、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三是巩固发展基础,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推动构建坚强电网,切实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需求。力争陕皖通道75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一季度获得核准,开工建设西延高铁供电工程黄陵西、甘泉330千伏输变电站,适度超前、主动谋划千万吨炼化一体化、100万吨洗中煤多联产等重点项目施工用电及正式用电接入方案。建设充电场214座,充电桩1381个,充电枪1634把。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支持能化企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提升,用好重大项目“周解扣”和企业“周解难”工作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按照“增储扩能、上大提小、提质增产”的思路,利用产能置换和资源整合建设大煤矿、培育大企业。加快推动剩余12处油气与非油气资源互不影响保障安全协议签订工作,持续破解资源重叠区勘探开发难题。五是树牢安全理念,抓严能源安全生产。将保障能源安全放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讲政治担使命,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和主要领导对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部署,围绕产、供、用各环节,切实保障能源安全生产和稳定供应。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紧盯重大节日、节点,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督导检查。加强电煤中长协履约监管,保障电厂存煤充足。科学预估2024-2025年度采暖季天然气需求量,督促天然气年度合同足额签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