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塞区> 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15 09:58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制定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工程任务分解、年度作业设计和申报;工程建设的种苗生产、供应;工程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档案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墩滩
法定代表人 冯晓君
开办资金 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安塞区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万元 22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安塞区林业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退耕还林补植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2022年市级综合考核和政策兑现暂缓及重点区域不合格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在区财政资金紧张,各镇街全面自查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块,对0.92万亩不合格面积组织农户自行补植完善。在补植过程中,我办按照高标准起步,安排包乡技术人员深入到山头地块逐块现场指导农户补植,着重抓好“苗木质量,整地质量,造林质量和检查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补植造林成效。2、封山禁牧工作。根据市政府与县区签订《2023年度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管理责任书》,深入开展封山禁牧工作,加大《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等条例宣传。区委、区政府召开封山禁牧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封山禁牧工作实施方案,拿出强硬措施,各镇(街)也成立了禁牧工作队,采取责任到村、到户、到人的办法,扎实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整治。同时,区林业局、森林警察大队和退耕办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封山禁牧工作组,对各镇街封山禁牧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和指导行政执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了解偷牧乱牧户的家庭情况,引导其舍饲养殖或清理羊子,分类施策,限时拍卖。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处理羊子后的农户进行转型,使放牧户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引进推广养殖湖羊,开展绵羊置换山羊。四是依法加大打击力度,采取划片包干、干部联动、依法打击的办法,处理了一批偷牧乱牧“钉子户”和“难缠户”,找准了突破口,震慑作用明显。五是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封山禁牧目标责任书,把封山禁牧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凡被省、市、区在检查考核、明察暗访中发现乱牧现象而通报批评的镇(街),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按总分每次分别扣除20%、15%、10%处理。3、退耕地与基本农田交叉重叠整改。2014年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按照延安市退耕办“优先消化已纳入延安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另行规划”的设计要求,安塞区逐年转换完成国家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6.72万亩,转换率100%。其中2014年3.4万亩、2015年4.3万亩、2016年1.2万亩、2017年1.7万亩、2018年1万亩、2019年5.12万亩。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程有关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延政办函[2021]101号)、《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关于退耕还林地块与“三调”中基本农田重叠进行核实调整的紧急通知》(延市退耕办发[2022]22号)等文件要求,我办将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2014-2019年矢量化数据库提交于延安市安塞区自然资源分局,数据融合,比对重叠面积。按照中省“三区三线”规定规则要求,将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与国土“三调”耕地重叠部分,但尚未成林、成草的,根据退耕还林还草图斑和面积确定的,不划入耕地保护范围。4、退耕还林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灌木平茬)实施工作。根据陕西省市林业局、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林财发〔2022〕182号)文件要求,我们精心安排部署,对2023年度0.8万亩森林抚育项目任务进行实施。5、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完成情况。为了确保兑现工作稳妥有序实施,严格按程序实施兑现,建立了自下而上逐级自查申报验收制度。由村组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对面积、造林质量、树种和成活率进行自查上报,镇街复查并签注意见后,报林业部门核查,实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具体兑现中,严格按“十不兑现”标准予以兑现,并加强兑现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确认的兑现面积、补助钱粮数额,均以村委会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当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并在本行政村“张榜公布,三榜定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满意。2023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任务涉及第一轮(1999-2006年)退耕地还生态林纳入森林质量提升补助任务55.46537万亩,补助资金1597.9004万元;第二轮退耕还林2014-2018年国家延长期补助兑现任务11.6万亩、补助资金4220万元。目前,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一卡通已全部录入完毕,预计12月底完成各镇(街)兑现资金的发放工作。6、信访案件查办情况。截至12月配合纪检部门及本单位接访5件(次),涉及4镇,主要是关于地界不清、个别小班内退耕农户兑现分配不公等问题,已处理5件(次)。7、档案管理情况。为了实现“山上有林子,室内有档案”的要求,使退耕还林档案更好地服务于退耕还林工作,实现了专室、专柜、专人管理,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查询方便迅速,并实行登记借阅和重要档案领导批阅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鼠等工作,保证了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目前,按时完成2022年退耕还林档案归档工作,对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等各类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二、存在问题1、由于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白于山区土质疏松、土壤瘠薄、常年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低,多数地块需多次补植才能达到国家验收标准。2、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块比较分散,离村远,坡度陡,政策补助标准低,农民造林积极性不高。3、由于受羊子价格高利润因素影响,羊子总量急剧增加,部分镇街偷牧、乱牧现象十分严重,县、区交界处乱牧方式由偷牧、夜牧向滥牧转变,有些乱牧户明目张胆在迎川面、公路沿线和村镇周围放牧,遭受乱牧破坏的退耕还林地块,保存率极低,植被无法得到自然修复,乱牧给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三、整改措施1、持续不断做好补植补造工作。各镇街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分解任务,组织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和上一轮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进行全面自查补植工作,对保存率和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块,组织退耕农户,逐小班逐地块补植完善,将补植责任、任务落实到人,扎扎实实进行补植补栽,确保每一块小班达到合格要求。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拓宽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造林补贴项目,对部分退耕还林地块进行林分质量改造,提质增效,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与林业其他部门紧密配合,争取林地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经费,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3、坚持不懈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对照职责任务,常态化开展封山禁牧工作。加强封山禁牧的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封山禁牧检查和执法工作,加大检查和执法力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