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旬阳市城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和气象公共服务工作;承担动植物防疫和畜牧兽医监管工作;承担农业、林业、水利综合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土地流转等相关服务工作。 | |
住所 | 旬阳市城关镇人民政府机关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张立武 | |
开办资金 | 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旬阳市城关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2万元 | 6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城关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履行职责,切实完成农业工作。一是种植玉米21000亩,小麦122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000亩,新增200亩魔芋示范基地一个,培育农业产业园区7个、家庭农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其中6家家庭农场被评为旬阳市级优秀家庭农场,种植烟草1700亩,收购烟叶5961.7担,实现产值726.60万元。二是以龙头、殿湾、小磨沟等村为主手工红薯粉条加工产业正在逐步向周边村社延伸辐射,2023年全镇共栽种红薯8000余亩,预计加工手工红薯粉条30万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兑付耕地地力358万元,一次性种粮补贴11万元。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经济扎实有序推进,新建卫生厕所120座,建成李家台、晏坪两个示范村,正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工作局面。四是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50万元以上收益的4个,10万元以上18个,5万元以上7个。(二)多措并举,全方面开展林业工作。一是常态化坚持林长巡林,镇级林长、责任林长、副林长巡林每月一次,村级林长巡林每周一次,及时研究解决林长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效推进年度林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持续开展拐枣、狮头柑、枇杷、仙桃等特色经济林常态化管护,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农民700余人次。三是按时完成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兑付面积53957.6亩,兑付资金86.33万元;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质量提升补助资金兑付面积3495.6亩,兑付资金6.99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延长期补助资金兑付面积4048.2亩,兑付资金144.81万元。四是大力开展森林防火、胡蜂防治、林区禁毒等宣传,印制、张贴森林防火、胡蜂防控、林区禁毒、野生动物保护等宣传标语6000余份,其中向重点人群发放森林防火告知书5000余份,大力宣传林业相关政策。五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护林员熟悉山情、林情、社情的优势,加强巡护密度和频次,开展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和枯死松树即死即清工作。六是顺利完成年度护林员选聘、业务培训工作,坚持督促开展巡山巡林,重点时段和区域现场看护,做到严防死守,全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无胡蜂伤人致死事件。(三)积极排查,全面落实水利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安全饮水大排查,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工作要求,排查工程建设是否正常运行,工程质量是否到位,是否有裸露管道,工程管护是否到位,农户用水是否安全有保障等等。针对排查的问题进行逐个研判,逐个制定整改方案,逐个整改清零销号,建立健全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制度,以制度为依托,抓好农村居民日常用水的正规化、示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逐步使我镇农村供水趋向于工程效益最大化,用户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良好局面。二是做好河(湖)长制及汉江十年禁捕工作。成立镇级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河长制办公室,固定专人负责日常办公。多次召开镇、村(社)级河长和警长参加的河道整治及汉江十年禁捕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层层落实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坚持平时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问题清单与检查督办相结合,责任追究与工作考核相结合,对各级河长、警长、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再细化、再明确。严格规范河长日常管理工作,推动“河(湖)长制”长效化、常态化发展。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在提高参与率和认知度上狠下功夫,提高全民“爱水护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摒弃陋习,树立良好的新生活、新风尚,自觉抵制一切涉河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接到非法倾倒弃碴、排污等各类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5次,依据举报线索现场纠违率100%,现场纠违、现场立等结果,为河道整治和纠违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线索。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整治力度。四是集中力量对刘湾社区、老城社区、鲁家坝社区、党家坝社区沿旬河菜地进行了集中清理。大力宣传长江十年禁捕工作,累计悬挂横幅30余条,联合公安、农业执法开展巡河10次,常态化组织护河员按时巡河。(四)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畜牧工作。一是畜牧产业发展工作。指导新扩千头养猪场1个,生猪饲养量达到4.6万头、牛饲养量达9700头、羊饲养量达到21000只、发展中蜂990箱、家禽16万羽、生态渔业达100吨。二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共免疫猪瘟19391头、猪口蹄疫头、免疫牛口蹄疫3744头、免疫羊口蹄疫4630只、免疫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50285羽、在城区集中免疫接种狂犬病159只。三是产地检疫工作。设立报检点1个,协检员26个,采牛血清5份、羊血清10份、鸡血清10份,猪血清10份。抗体检测全部达标。全镇共出具动物产地检疫200头,实现了“外疫不入侵,内疫不外传”的防控目标。(五)严防死守,紧盯防汛防滑工作。一是及时调整了组成机构,工作责任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各驻村(社区)工作组、所有联村责任领导和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对全镇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729户、2646人,房屋间数4064人)和21处重点渡汛部位(威胁269户、947人,房屋间数1871人)的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山洪防御执行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明确各灾险点在平时工作和应急抢险时应急措施、责任人、组织人,明确监测人员的工作责任。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24小时防汛防滑值班工作,并要求全体干部24小时开通手机,保证信息畅通。要求各村(社)对防汛防滑工作中发现的隐患做到即发现即报告即解决,坚决杜绝干部玩忽职守,擅自脱岗。镇党委成立防汛防滑工作督导组,对各村(社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四是千方百计筹措专项资金购置各类防汛防滑物资和器材,目前已储备救生舰艇2艘,救生衣130件,安装简易雨量站60处、自动雨量站40处、预警广播40套、警报器80个、喊话器110个、发电机2台、强光手电筒150只、雨衣60套、雨伞100把、防水鞋60双、救援绳(30米)5副、铁铲60把、编织袋1000条,为全体监测员发放了雨具、照明和简易信号传输工具。(六)规范程序,按要求做好国土管理工作。2020-2023年耕地流出整改331块图斑,945.427亩,其中基本农田103块,310.776亩,一般耕地228块,634.651亩,2020-2022年度流出均达到举证标准。2023年1-9月疑似永久基本农田流出17块图斑,150.81亩,已举证通7块,19.34亩,整改完成率12.8%。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坚决杜绝占用基本农田、未批先建事件发生,2023年以来共审批农村宅基地22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不断努力,我镇未发现乱捕滥猎、乱砍滥伐、林区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我站荣获2023年度人民满意单位荣誉称号。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经费缺乏农业综合服务站必要的设施和仪器严重缺乏,经费持续性投入的力度不够,造成工作很难顺利进行。2.专技人员少、待遇低、职称名额设置少。(二)整改措施1.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财政投入,出台可持续政策扶持。2.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进入基层农业队伍。四、下步工作打算。我们将紧紧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目标考核指标,持续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工作完成质量高、目标考核成绩好。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技指导,以点带面,确保全镇农户的农业科技指导到位率80%以上。二是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力度。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积极引导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让农民成为一种荣耀职业,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育,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配合支持农业园区业主搞好土地、政策、基础设施等工作,吸引更多园区企业,全力抓好设施农业建设,打造精品设施农业。四是加强田长网格化管理。加大日常土地督查检查,严守耕地红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