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府谷县>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2 16:19
单位名称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土壤养分检测及耕地质量监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开展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新器械的引进与推广;承担植物检疫基础工作。
住所 河滨路农业大厦5楼
法定代表人 王俊飞
开办资金 2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府谷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3.33万元 222.42万元
网上名称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技术推广示范工作1、完成省市下达种植任务。实施完成了全膜覆盖深沟探墒穴播种植6000亩;玉米增密度种植50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7000亩;大豆种植13000亩和油料作物种植9000亩;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种植任务的验收和直补兑现工作。推广种植2024年度薯麦轮作种植麦子880亩,已完成初验,入冬以来派技术人员多次实地指导寒潮防范应对指导工作。2、继续推进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今年在全县共建设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6770亩,其中“漫灌改滴灌”600亩,山旱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1170亩,旱作集成技术推广15000亩,总投资1072万元。3、开展院校合作推动示范推广。与榆林学院共同完成了120多个种子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并推广实施玉米膜际间种植1万亩,提高了农民对膜际间种植的认识。4、助力打造“中国黄米之乡”的品牌建设。在木瓜镇实施6个糜子新品种试验示范和120亩的糜子展示,带动了木瓜万亩糜子种植的实施。5、发挥示范推广作用保护种质资源。在武家庄镇实施了39个种质资源保护展示和30亩的保水剂试验示范(其中;玉米20亩、马铃薯10),目前试验示范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计划今年继续试验示范。6、摸清底子针对性开展中药材种植。按照市农技中心要求摸清了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共21995亩;今年推广实施种植了黄芪240亩,柴胡200亩,黄精60亩、苍术24亩。(二)植物资源保护工作7、掌握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应持续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2023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扩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0.14万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30.5%,其中:玉米33.02万亩,马铃薯8.74万亩(含甘薯0.17万亩),小杂粮17.07万亩,大豆1.31万亩。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累计104.17万亩次,防治面积56.51万亩次,其中化学防治面积26.004万亩次,生物防治面积9.69万亩次,种子处理15.18万亩,土壤处理4.73万亩。挽回损失1.34万吨,实际损失0.82万吨,实现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8、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力度,检修测报设备。9、研判病虫情况,做好监测调查,发布病虫情报报道。全年田间调查各类病虫害累计208次,科学研判,编印《病虫情报》,准确率在95%以上,打印200余份纸质版报送农业农村局、种植科和各区域站,并将电子版发送到上级业务部门及全县各乡镇种植微信群,利用QQ、手机短信、府谷媒体等平台及时进行宣传,累计发送信息4000余条。全年按时上报各类报表208份次。截止目前在各类媒体平台共发表报道67篇,其中省农业厅植保专栏平台发表53篇,制作植保短视频40个,发布《病虫情》报21篇,工作成果成效位居省市同行前列。10、持续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11、大力宣传绿色防控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12、控制金针虫、玉米瘤黑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13、开展植物检疫,防控有害生物。14、“一喷多促”工作开展。为夺取秋粮全年粮食丰收,根据【陕农办发】77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的紧急通知》,下达我县防控任务11.28万亩(秋粮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等)。中心对集中连片地块按照统防统治标准要求,组织无人机集中喷洒实施。按时完成了“一喷多促”任务。(三)土壤肥料工作15、根据群众需求中心委派农技人员到墙乡、庙沟门、海则庙等乡镇进行统防统治、《种子法》、《肥料与耕地力》的培训,培训人次总计339名。16、认真完成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任务和八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监测上报。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积极推广“三新”技术,推广商品有机肥料15万亩、1.8万吨;推广新型肥料4000多亩,166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发放黄板;安装了太阳能灭蚊灯(40台)。17、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开展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委托第三方对全县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推广测土配方面积102.1万亩次,配方肥料1.166万吨,保障了土壤养分平衡,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达到高产增效目的。18、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完成了600亩滴水灌溉和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建设示范引领,带动了我县从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粗放式生产,逐步向精细生态化农业生产转变。19、积极推广生物菌肥的使用。20、因地制宜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我中心土肥科从3月份开始土壤墒情监测,每月10日和25日定期开展监测,在农作物播种期、关键生育期及旱灾发生期,增加监测频率和报告次数,认真做好监测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今年共上报墒情监测和发布墒情简报各16次。21、积极配合第三次土壤普查。按照普查要求,我中心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我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采样点共有1747个,目前1714个表层样点已全部完成外业调查采样、样点资料审核和样品流转工作。采样过程中省级专家对9个样点进行现场质控。(四)种业工作23、开展种子检验,净化种子市场。对我县所有种子经营门店进行了抽检,配合市种业工作站抽取5个玉米样品,同时对我县“十个一”工程的两个玉米品种瑞普908、瑞普909(10万斤,2万亩)、马铃薯种子晋薯16(56万斤、800亩)进行检验合格并发放;对抗旱应急项目荞麦种子甜乔9976、榆乔4号(20.65万斤、面积4.13万亩)进行检验合格并发放,确保了我县农业用种安全。根据单位工作职能,开展种子市场监督管理,积极配合行政审批局完成种子经营备案11家共46个品种。24、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府谷试验基地的示范种植,实施完成了孤山镇杨家沟87个糜子新品种试验示范的一系列工作。(五)综合协调配合调度工作25、积极组织实施府谷县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活动。中心21名中级以上农艺师帮扶指导21个新型农业主体。选派29名技术人员对85户脱贫户和庭院经济发展户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其科学管理提质增效。动员全中心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撂荒地图板核查审核工作,圆满完成5个乡镇19068个点的审核任务。26、农技干部直播助农。今年以来,在抖音、快手平台共参与直播助农活动,推荐老乡农货帮助带货销售,涉及品类中帮助销售贝贝南瓜10000多斤,西瓜20000斤,在促销带货的同时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创造了较好的媒体宣传效果,起到了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收益的良好作用。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中心单独完成14个项目928.11万元,其中超1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单位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项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为一等奖,两人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单位获得省级植保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级农技系统先进集体,在“旱地糜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于应用”和“旱作农业‘四位一体’补灌关键技术及应用”中,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登记为技术成果奖,在省市两级植保技能竞赛中获得集体市级三等奖,同时个人获得省级优秀奖、市级一等奖,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表彰“年度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先进工作者”,单位编制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1册,打印宣传册6种宣传册5000份,明白纸若干份。三、存在的问题1、农技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新鲜血液注入不够,以老带新工作传承不够。2、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重视上级推广任务的同时,有忽略农民对农业技术更专业的需求,对农民多样化需求了解、重视不足。3、在工作中只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亮点工作的宣传和总结不足,没有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四、整改措施1、新的一年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3、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农民所需,更加专业的服务农民。五、工作计划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支部活力。重视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头脑,成为最大动力。持续破题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突出党的建设引领作用。2、恪守本职,扎实实践“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聚焦农民需求,持续完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农民主体作用,为县域多产粮、产好粮打牢技术基础。3、久久为功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接地气。努力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老百姓中间;把工作重心下沉到田间地头,开土方、解难题;全面拉近农技单位、农技人员与老百姓的距离。让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府谷大地遍地开花。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