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一、参与全县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方案及重点开发项目的拟订与实施。二、负责全县硒资源分布勘探调查与硒产业数据统计分析。三、承担硒资源利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创新、引进孵化与示范推广。四、建立完善检测检验平台,为硒产品检测和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服务。五、参与硒资源保护与利用、硒知识科普宣传和硒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工作。 | |
住所 | 紫阳县双安镇闹热村 | |
法定代表人 | 冯忠江 | |
开办资金 | 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53万元 | 85.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严格按照通过“CMA+CATL”双认证的机构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工作。2023年我院在原有通过认证的基础上完成18项指标的扩项双认证,具备常见农兽药检验检测能力。严格遵照体系运营程序,规范实验流程,按时内部评审自查,确保程序合法、数据准确。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今年我院开展CMA+CATL基本知识、试剂保存与使用、仪器使用和维护、档案管理等内部培训12次。全年先后开展了硒、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检测26批次实验,15家企事业单位检测120件样品,为全县富硒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提供基础、便捷的服务和权威保障。(二)持续抓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金花葵对硒的聚集情况对比试验项目,建设栽培试验田2亩,开展硒肥试验,对其精准实施不同浓度的富硒营养强化剂作用下的对比不同硒浓度土壤下植株的聚硒能力,为开发高聚硒产品提供支撑;继续建设对“安魔128”与花魔芋栽培对比试验田,白芨、黄精栽培试验田;与中地大富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紫阳富硒茶硒含量达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重点项目,开展硒含量检验检测和重金属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三)合作指导建设重点科技项目。以紫阳富硒茶和典型土壤剖面为对象,开展土壤硒的垂向分布、茶叶施肥对比试验以及有机硒形态分析研究;探究土壤剖面硒的垂向分布规律、土壤-茶叶硒与重金属的吸收、迁移、转化机理,探讨构建标准化富硒茶园的示范模型。在实施“测土补硒”过程中,采集的土壤样本为茶树根系(根际)土壤,测定硒含量,为科学、定量施肥的提供关键依据。通过检测,探索了一种调理土壤、古法种植、标准化管护的富硒茶标准化种植模式,实现了产品“稳硒、降镉、缓释、增效”的目标,从机理层面解决紫阳茶硒含量不稳定达标的共性技术问题。(四)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通过前期规划设计、基础建设、技术认定等环节,建立了全县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通过检验检测等技术手段指导全县农业安全生产,实验室建有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等大型分析仪器20余台套,并于10月份通过了双认证,具备常见有机磷、有机氯等常见农药残留检验测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指导陕西科技大学、安康市富硒研发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安康学院等大学在紫建设专家工作站;二是为全县富硒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硒检测检验服务26批次,共测得样品120个;三是在双安富硒核心区开展硒富集药食同源植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筛选研究,探索通过富硒营养强化剂人为干预来统一硒产品中硒含量,为全县富硒产品开发和提质增效中提供重要支撑;四是为全县多家富硒茶、富硒食品企业提供检测服务,稳控茶叶硒含量,指导富硒产品开发;五是支持紫阳县硒谷工业园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硒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和畜牧兽医实验室,同时完成18项检测指标扩项。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一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实验人员工作人员少、力量薄,缺少专业性培训;二是实验研发工作经费匮乏,缺乏针对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的人才及经费。(二)改进措施:一是建立人员责任清单,专人专事,责任到人,强化人员培训,在体系管理、技术操作、仪器维护等各方面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二是积极编报科学发展计划项目,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预算专项服务经费,开展关键技术集成等科学试验,力争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富硒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研究及平台建设。围绕富硒产品质量和标准规范化监督管理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食品中总硒、有机硒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开展富硒产品检测骨干人才培养、技术及业务培训,建设富硒食品检测检验配套设备条件、技术体系构建、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机制等。(二)在扩项基础上,强化人员培训,尽快掌握各项参数的检验检测方法,建立年度人员培训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建设进度。(三)常态化开展紫阳县规模茶园茶叶中硒含量普查。对全县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在5亩以上的茶园茶叶鲜叶采样,检测硒含量,形成数据库,供产业发展参考。每年检测一次。(四)魔芋新品种栽培对比试验。对引进魔芋新品种“安魔128”,示范推广种植,开展该品种与地方魔芋品种的对比栽培试验,监测不同品种的适生性、抗病性和产量,开发魔芋低硫加工技术,推动富硒魔芋产业向深加工延伸,助推魔芋产业健康发展。(五)加强产业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开展实验理论,实验技能业务培训,提升检验检测水平,规范“CMA+CATL”体系运营流程,持续开展检验检测实验,计划开展农产品(食品)农、兽药残留检测实验,为维护食品市场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保障。(六)高标准完成富硒产业发展市对县考核,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