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紫阳县妇幼保健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女病普查,遗传病筛查,产前诊断与接生,高危孕产妇筛查,监测与监护高危新生儿的筛查,治疗与监护儿童疾病防治,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妇幼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妇幼保健科学研究,妇幼保健咨询。 | |
住所 | 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环城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贾耀华 | |
开办资金 | 191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04.03万元 | 2642.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扎实推进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工作。按照《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照543条标准,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发现问题,逐一梳理、整改和落实,2023年6月通过省、市专家验收,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二)积极争取妇幼机构能力建设工作。一是更新完善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换了科室信息化相关设施设备,全面优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二是积极争取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626万元,回购原卫生局家属1299.99㎡,改造装修为康复保健中心,现已全面投入使用,能完全满足全县妇女儿童就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三)巩固提升妇幼健康项目工作。切实履行全县公共卫生职责,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儿常见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及时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信息,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妇女保健、围产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等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控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二是对入园、入托儿童、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卫生保健的监督管理。三是做好辖区内妇幼计生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及妇幼卫生计生服务质量的检查、考核与评价等工作。四是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产科并发症、孕产妇分娩的助产技术及新生儿危重症抢救和治疗等服务,对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接受下级转诊。五是做好全县妇幼计生信息统计、分析、汇总上报、质量控制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等工作。(四)医疗业务服务稳步发展。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目标,开展内儿科、康复保健中心、疫防接种门诊、宫腔镜等业务,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妇科、产科、儿科已成为优势专科。一是通过医疗资源共享、专家驻点帮扶带教等方式,着力抓专科、提技术、强人才,重点抓好育龄妇女、儿童领域就近就医需求,各项临床业务稳步向好发展,尤其是在全市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住院分娩人数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儿科增长迅速。二是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的督导检查,通过指导与考评,采取抽查与每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提升病历质量、手术质量安全,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意识和书写质量大大提高,甲级病历达98%以上,未出现丙级病历。三是年度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邀请省、市级专家分别对“高危孕产妇筛查、转诊与急救、难产的处理原则、儿科保健”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参加培训达400余人次,陆续选派6名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短期60余人次,全体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提升,强化了县级专科医院专业技术力量。(五)推进强村富民,继续巩固乡村振兴。2023年围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计划,落实了春耕生产、消费帮扶、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及住房安全监测排查等,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到村定期召开研判会,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入户和电话走访的方式对群众生产生活、收入开支等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对脱贫户、一般户实行动态监测,防止致贫、返贫。二是坚持以健康帮扶、产业帮扶及消费帮扶等为己任,积极探索搭建平台,加强特色产品产销对接,确保帮扶产业持续发展,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到村开展健康义诊2次、为生活困难群众免费送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常用药品10余种;举办集体升学1次;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共计20户。四是通过开展“党建+”活动,驻村工作队同包联干部大力开展消费帮扶、产业指导,先后帮助农户销售土鸡、脆红李、蜂蜜、土鸡蛋、干土豆片、莲藕等农副产品,助推农户增收致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临床业务方面:2023年度门诊服务人次16417人,住院服务1024人,产后康复701人次,中药熏蒸102人次,儿童体检1360人次,四维超声检查381人次、心脏超声943人次。2023年业务各项指标较去年稳步提升,业务收入较去年提升34%,全年医疗投诉3起,无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二)妇幼健康项目方面:2023年全县机构产妇总数1423人,活产1434人,住院分娩活产1433人,住院分娩率99.99%,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0.69‰,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指标范围。一是保质保量完成了妇女健康促进项目,“两癌”筛查任务完成率100%。查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64人,低级别病变25人,高级别病变39人,宫颈癌4人;乳腺可疑阳性13人。通过项目人员的督促随访,可疑阳性管理率98%,阴道镜召回率达80%,较去年明显提高,乳腺钼靶及乳腺穿刺率达到80%。二是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全年完成婚检807对,婚检率8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目标1200对,完成1274对,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持续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23年完成免费产前筛查1303人,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筛查1428人,筛查率和筛查告知率均达到99.5%,新生儿听力筛查共1428人,筛查率99.5%,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筛查共1428人,筛查率99.5%,筛查出听力障碍1人,筛查确诊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人,对阳性患儿均及时纳入高危儿管理,并进行督促治疗和跟踪随访。四是全年发放叶酸1802人,服用率95%,目标人群知晓率达95%。完成孕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903人,发现梅毒感染2例,乙肝病毒感染64例,对检测梅毒阳性患者进行了规范治疗,对乙肝阳性患者均及时采取母婴阻断及治疗措施,对感染孕产妇所生的婴儿按时随访并督促检测,确保不失访、隐私保密性原则,相关记录完整存档。五是全年发放儿童营养包24685盒,发放率99.94%。签发《出生医学证明》803份,废证9份,废证率1.12%,全年无证件办理人员投诉事件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特别是产科、儿科等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实施带教指导,业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单位体制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落实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政策,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受制约,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二)改进措施:1.组建好人才队伍,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采取公开招聘和选调的方式,优先将单位培养取得医学类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或业务骨干人员纳入编制内管理或备案制管理。2.积极争取公立医疗机构“两个允许”政策,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促进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意识。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确保自查自纠工作走实走深并整改到位。做好清廉医院建设和公立医院巡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二)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多方争取苏陕协作和陕南循环建设资金,加快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改善院内就医环境、诊疗条件,为全县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好地医疗保健服务。(三)强化医疗保健质量。以保障母婴安全为抓手,围绕妇幼打造妇科、产科、儿科、儿保、康复等专科特色,继续做好“二甲”医院巩固提升。(四)巩固提升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乡村振兴和创国卫复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五)继续将生产安全和医疗安全做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牢抓实,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75523639661092411G1001有效期:2021年3月1日——2026年2月2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