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活动组织,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文化宣传与交流,群众文化文艺相关的辅导与培训。 | |
住所 | 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施家沟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媛 | |
开办资金 | 25.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文广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83万元 | 6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3年,在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下,开展了以“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和“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展示家乡美好风土人情的“寻找最美紫阳”摄影大赛;“丹青歌盛世·翰墨颂党恩”紫阳县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心向青山绿水”吕峻涛写生作品汇报展;2023年第六届“春之茶”开园节活动;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玉兔纳祥•喜迎新春”民间社火大赛和元宵节系列文化晚会活动。2.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培训活动。开展安康市围棋协会公益培训、“爱在童年益在未来”留守儿童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积极推进紫阳县公共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开展“礼赞二十大妙手绘丹青”美术创作培训、国画公益讲座培训,积极为繁荣发展紫阳文艺,给美术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乐动西音声润紫阳”研讨交流及声乐技术技巧培训、“紫阳民歌”专题培训班、陕南民歌演唱骨干人才培训班,切实为做好“紫阳民歌”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开展中老年第二十三套健身操公益培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崇尚健康、参与健身的良好氛围。3.以直播为媒,促进紫阳特色文化传承。多个大型文艺活动在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网络同步直播,我馆共上传活动直录播6场,累计10.4小时;并发布了线上精品直播课程—紫阳富硒茶的溯源与工艺流程,共6节课程,累计3.2小时;全民艺术普及课程—紫阳县乌(铁)陶传统制作技艺,累计2.3小时。4.强化文化交流,共促文化事业发展。我馆积极参与外界文化交流,赴旬阳县文化馆和白河县文化馆进行馆际交流活动,不断加强馆际协作与协调,共同促进文化馆事业积极发展。开展“乐动西音声润紫阳”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及“山水安康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活动,为广大群众带去紫阳之音,彰显紫阳文化的风采魅力,共促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组织紫阳幼儿园、紫阳高中学子走进文化馆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探寻本土文化风采,传承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我馆不但在大型文化活动上注重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并且在各乡镇的基层公告文化服务上注重保质保量,继续完善“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型式,深入全县各大乡镇共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以文化为壳,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针对紫阳县各乡镇留守儿童,整合社会资源,定期举办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活动,普及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艺术知识,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艺术创作技巧,认识社会构成,树立懂得感恩的道德观念和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爱好。2.引进嫁接优质资源,促进县域文化事业发展。今年,我馆与安康市围棋协会共同举办青少儿围棋培训及2023年第三届围棋擂台赛,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围棋、学习围棋,挖掘孩子们的围棋天赋,深刻感受围棋这项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青出一蓝一间教室”项目培训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更新三县一区20所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礼赞二十大妙手绘丹青”西安中国画院走进紫阳美术创作培训,进一步培育美术人才,繁荣发展紫阳文艺;我馆为全力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共征集全县中小学百余幅作品,举办“快乐六一七彩童年”少儿美术作品展,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3.促进“紫阳民歌”的非遗文化有效传承。“紫阳民歌”也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紫阳民歌历史悠久,为推动紫阳县公共文化服务全面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旅游事业进步,我馆积极转变新时代文化工作思想,结合我县地方文化特色和非遗文化亮点,不断推广“紫阳民歌”,开展安康学院艺术学院紫阳民歌采风活动、西安音乐学院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紫阳县音乐教师“紫阳民歌”专题培训班、安康市陕南民歌演唱骨干人才培训班,为紫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凝聚力量,搭建紫阳民歌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4.申报各级非遗项目工作成绩优异。紫阳县乌(铁)陶传统制作技艺与郑氏传统修脚技艺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入围省级第二批非遗工坊;陕西省紫阳春富硒茶叶有限公司、紫阳县城关镇何氏演唱队和紫阳县富硒茶陶博物馆入围安康市第二批非遗就业工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全县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少、编制少,专业化水平不高,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文化服务产品不够丰富,形式单一,在常规的管理和落实上,欠缺创造性。(二)改进措施:我馆将积极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扩充艺术业务门类;鼓励馆员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业务能力,学习丰富的文化艺术,开展更丰富的文艺培训、讲座。大力鼓励青年大学生来我馆实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宣传紫阳文化,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到紫阳文化建设中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修养。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职工的能力及思想素质,加强全馆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我馆将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推进目标责任制,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全员素质。3.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免费开放工作。我馆将继续扩大免费服务范畴,加强规范化建设,研究更多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的宣传工作,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树立文化馆良好的社会形象。4.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把服务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让人们更有效、更公平的分享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5.加强“非遗工坊”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进一步打通非遗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文化产品产业化推进的直接途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