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汉王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紫阳县汉王镇中心卫生院紫阳县汉王镇健康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为搞好计划生育提供技术指导。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与护理,院前急救,巡回医疗,恢复期病人康复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咨询管理、相关技术及人员培训。 | |
住所 | 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街道8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程同林 | |
开办资金 | 4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9.9万元 | 72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紫阳县汉王镇中心卫生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落实基础医疗工作。1.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严格执行传染病自查、上报及奖惩制度。每日浏览门诊日志,全年共报告传染病病例23例,未发现迟报、漏报、瞒报病例。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2.医院创建及就医环境改善,一年来先后创建并验收了“省级示范中医馆、胸痛救治单元、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本年进行了康复病区室内改造,打造特色康复科室,增加了手术室改造、临床科室办公设施的更新。3.扎实开展“四送”活动贯穿工作实际,耐心细致的引导职工的政治思想认识,教育全体职工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优化就医流程,减少多跑路,排长队,提高效率,高度重视加大与患者面对面的政策宣传,扩大群众受益面。实现药品零差价,大量购入集采药品。(二)重视重症检查工作。1.重视精神疾病管理,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询问的方式来发现患者。是对确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尽量提供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对病人及病人的家属询问病情,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并定期组织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讲座,在讲解健康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管理患者目前病情基本稳定。截止目前管理重症症精神病患者69人,随访276人次,管理率85%。2.肿瘤、死亡、心脑血管病的监测工作。有死亡病例及时上报,做到不漏报,尽可能达到千分之六的年报率。与各临床科室及门诊医师配合做好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监测上报工作。截止目前上报死亡病例115例,心脑血管病36例、肿瘤27例。3.两癌筛查工作。35岁—65岁两癌筛查。任务数应检人次231人,实际参加体检人数231人,体检率达到100%。孕前优生应检46对,完成达98%。慢阻肺筛查2023年度累计管理筛查高危181人,完成高危随访管理161人。(三)落实特殊人群健康管理。1.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可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同时为居民提供中医药体质辨识服务。行动不便的居民医务人员根据预约为居民提供上门随访及体检服务。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1637人体检1166人,体检率71.2%,并按要求录入健康档案系统。2.妇女儿童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孕产妇管理61人,分娩活产55人。0-6岁儿童573人,对于脊炎、A+C疫苗、甲肝等接种率均98%以上,接种累计针次3174剂次,新冠接种86人计次。在工作中不断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建设,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确保预防接种率达到要求。(四)严格中医药管理。2023年共完成1532人次老年人中医指导服务;其中1310人次高血压中医指导服务;280人次糖尿病中医指导服务;471人次儿童中医指导服务,记录且装入辖区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并同时录入公卫平台。对辖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慢病自我管理小组。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血糖,健康体检测血压、血糖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为其提供健康指导。目前我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1322人、随访6332人次,体检1322人;糖尿病275人,随访907人次,体检275人,管理率均达标80%以上。(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常住人口建档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与村卫生室协调、配合,做好漏建的居民补建工作。继续居民健康档案的复核工作。在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下,督促健康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合档、更新管理;截止目前共为辖区内居民累计建立健康档案1309份,23年度新建档案40份、档案开放率完成21.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2023年以来全年医疗收入706.1万元,其中门诊345.5万元,住院360.6万,门诊诊疗2.66万人次,门诊人均费用129.1元,住院共计1937人次,同比增加258人次,住院人均费用1861元,平均住院天数7.1天。(二)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健教工作,提高居民对公卫的认知度,让居民知道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服务项目。全年组织开展宣教、义诊活动共计18次,截止目前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3次,健康巡讲10次,公众健康咨询及主题日宣传16次,个体化健康教育收益12788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3018余份,镇村更换宣传栏次数60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现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临床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无法满足患者就诊需求。3.医保资金受限,缺乏医保监管系统及合理的调配机制,存在人员流失风险。(二)改进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多方协调,解决现有业务用房布局问题。2.计划2024年购进CT设备,利用医共体平台,进行轮岗保量人才培养计划。3.协调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大量采用集采药品,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打造特色康复业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主管部门及政府的衔接,共同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完成卫生院的迁建工作,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二)充实技术人才队伍。借助医共体的平台,按照人才队伍轮训计划,分批次的到总院进行学习,在紧缺的岗位安排人员到省级转岗学习,同时,邀请总院专家来院定期坐诊指导,形成团队互动的良好局面。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形成“大综合、小专科”的布局进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每个医生掌握一个专科特长,构建适合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梯队。(三)动态调整医保政策。积极与医保局加强衔接,建立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总额预算方面,争取每半年调整一次,降低住院起付线,城乡居民按照职工的起付线进行报销,同时合理调配乡镇卫生院的总额受限问题,鼓励绝大部分病源留在乡镇。二是将儿科、心血管等无法报销或限制性药品,争取纳入医保报销,缓解群众就医难题。(四)增加大型设备投入。按照国家优质基层服务行及陕西省改善患者看病体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业务发展需求,购进大型设备CT,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业务发展,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74126441761092411c2101有效期:2019年5月6日至2024年5月5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