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1 16:48
单位名称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产品生产安全提供检测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住所 商洛市北新街东段军民路1号
法定代表人 董照锋
开办资金 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7.41万元 118.7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范围开展情况(一)强化质量监测,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按照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的通知》(商农发〔2023〕29号),及时下发文件,细化分工落实任务,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指标的顺利完成。一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年组织市县级监测抽检种植业产品和畜禽产品样品53863个(定量检测样品2832个、定性速测样品51031个),样品合格率99.99%,其中市级抽检样品1701个(定量检测样品1048个、定性速测样品653个),样品合格率99.47%,县级抽检样品52162个(定量检测样品1784个、定性速测样品50378个),样品合格率99.99%。二市级例行监测。全年开展市级例行监测3次,抽检样品1463个,合格样品1455个,样品合格率99.45%。其中:定量检测样品937个,合格样品929个,合格率99.15%;速测样品526个,合格率100%。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厅和市局,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实际,分析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隐患,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上报市局。三市级专项监测。全年开展专项监测5次,一是开展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三个“双节”的节前专项监测3次;二是开展中亚峰会产品保供监测;三是围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对全市豇豆规模化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收购主体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共抽检样品238个,其中定量检测样品111个,定性速测样品127个,样品合格率99.58%。四指导日常监测。以现场指导和电话、微信、QQ等线上咨询等方式随时随地对县级机构检测技术指导,巩固提升县级机构能力,指导开展县级日常监测。每月底汇总分析全市检测结果,形成检测月报上报市局,全年共上报月报12份。五配合省级监测。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积极配合省级例行监测,承担商洛市辖区种植业产品监测抽样工作,共抽取样品533个,样品定量检测合格率99.81%。(二)创新工作路径,推动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一质量监管扎实有效。持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建设标准化镇办监管站14个,健全了基层队伍,夯实了镇办职责。积极推进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制度,全年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54万枚,确保上市产品源头可溯、质量可控。二产品认证稳步推进。聚焦“二品一标”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引导服务,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全年共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14个,申报待批7个,全市累计获证64个,其中加工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有效增加了优质农产品供给。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信息采集工作,将全市305家获证企业的基本信息指标全部录入系统,为国家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提供了基础支撑。三名特优新持续领先。创新“3335”工作路径,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深度挖掘和培育商洛农业特色资源,2023年全市新增名特优新、特质农品1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到87个,继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四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围绕菌果药畜茶渔酒等特色产业,发布实施省级地方标准《黑木耳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和《冷水鱼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9个,全面完成了九大优势特色产业质量控制整市推进工作任务,16项质量控制标准落地推广,极大提升了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五品牌价值持续攀升。洛南核桃、柞水木耳、商洛香菇品牌价值分别突破30.68、30.42和18.51亿元。商州绣球菌等4个产品入选中亚峰会保供产品,山阳牛肉和镇安腊肉荣获202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最受欢迎产品奖。柞水木耳等6个产品推荐申报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和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商洛香菇区域公用商标完成注册申请。(三)规范体系管理,提高检测机构工作效能一加强人员管理。根据实验室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人员岗位,进一步细化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原则,并按计划实施人员培训、开展人员能力考核等,提升了人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加强设备管理。所有仪器设备实施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管理,大型精密仪器专人操作、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计量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和功能检查定期开展,并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查故障,开展维护维修,以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性能良好,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三加强质量控制。一是规范开展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及维修服务等商品采购与验收,严把检测质量“源头关”。二是定期开展标准查新与确认,确保所用标准规范等现行有效。三是采用加标回收、质控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实验室比对等对检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四是严格落实检测记录及检验报告逐级审核制度,确保记录与报告真实、完整和规范。五是加强抽样、检测、报告编制等岗位人员监督,规范工作行为,保障工作质量。四严格内审与管理评审。组织开展了内审与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五规范体系运行。一是强化对县区机构运行管理的培训、指导和督查,进一步规范机构的体系运行和管理。二是安排2名技术骨干参加新版《评审准则》宣贯培训,并确定专人负责体系文件的转版及学习宣贯工作,于8月底完成了体系文件转版工作。三是及时修订“液相色谱法测定原始记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原始记录”等记录格式,建立完善“开展新方法验证作业指导书”、“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管理程序”等相关文件。四是定期组织开展体系文件学习宣贯,督促指导大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新变化、新要求,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六完成机构“双认证”复查扩项,认证通过农产品和农业环境2个领域共205个参数,实验室检测能力跃居全省市级农安机构第一位。(四)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机关党建“双融双促”。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工作主线,以机关党建“三个创建”为抓手,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以“双创双融”为重点,压实压紧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持续推动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前、作表率。(五)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改进作风,以更深的认识、更高的自觉教育学习,以更强的责任、更实的举措监督执纪,坚持不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二、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全市新增名特优新、特质农品1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到87个,继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中心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业务技术优秀工作机构、全省农业检测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局表彰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中心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示范党支部、市局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安惠民生”党建品牌评为优秀党建品牌。三、目前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一)定量检测工作的运行,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数量、检测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仍有个别实验室,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不符合当前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与商洛市级中心承担的任务和机构影响力不匹配。(二)检测室管理还不够规范,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在实验室规范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一)加强行业技术培训,举办检测员、内检员培训班,参加技能竞赛活动,提升队伍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二)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完善、规范实验室制度。(三)加强县级机构检验检测与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技术指导,推进县级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巩固实验室“双认证”成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持续做好农业品牌建设,深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发展样板市创建成果。(三)持续抓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和质量追溯。(四)持续加强县级机构“双认证”工作指导。(五)持续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六)积极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全市新增名特优新、特质农品1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到87个,继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中心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业务技术优秀工作机构、全省农业检测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局表彰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中心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示范党支部、市局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安惠民生”党建品牌评为优秀党建品牌。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