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商洛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1 16:34
单位名称 商洛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控制政府性投资项目造价,保证资金效能发挥。财政性投资项目预决算评审及批复、绩效评价;部门预算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预决算审核;参与财政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财政投资评审业务指导。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工农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余淑琴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7万元 10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财政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政府系统“过紧日子”以及财政“三个年”活动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不断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和效能,全面完成预定工作目标,现将2023年度主要工作报告如下:一、业务工作情况2023年,全市共完成了1147个单项工程的预决算审查工作,其中预算项目1023个,结(决)算项目124个,其中:市本级完成了144个单项工程的预决算审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度,全市送审投资额99.54亿元,审定91.32亿元,净审减投资额8.22亿元,平均审减率为8.26%。其中:市本级送审投资额12.45亿元,审定投资金额10.8亿元,净审减1.65亿元,平均审减率为13.22%,全市节约建设资金8.22亿元,其中市本级1.65亿元。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为节约建设资金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严守基本建设程序,优化评审工作流程。建立项目评审前置审查制度,审查内容包括市政府审批手续、发改委立项及概算审批、资金落实、概算执行等情况,各项手续完备后才可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防止出现未批先建、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支解工程、超概算建设等问题,力促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合法合规、建设资源集约管理,防范财政资金损失。(二)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论证及审批制度,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要求建设单位通知评审中心现场查勘,并组织相关各方现场论证形成书面意见后才可实施,涉及隐蔽工程还须留存施工全过程影像资料备查。单项工程造价30万元以上的重大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须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项目结算审核必须现场查勘、实测实量,杜绝利用变更、签证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三)严控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改造和资产配置标准。机关单位基本建设、装修改造等项目实行政府审批制度。在审核涉及装修及资产配置项目时严格按照《商洛市性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执行,杜绝超标准建设,节约财政资金。(四)推行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安全可靠。一是落实市政府《加快整合市级数字平台基础资源推动数字化建设向节约集约化转变实施方案》,严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规模,未经市政府批准一律不得新建数据中心,倒逼相关主管部门将数据处理集约于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秦岭智谷·数字商洛”建设。二是响应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须经网信部门及机要保密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财政投资评审,评审过程中发现一例纠正一例,做到网络信息安全、软硬件国产自主可控,始终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杜绝重复建设。(五)评审工作“三一三”改革,部分试运行,节约财政资金成效显著评审工作“三一三”(即一个项目的工程预算及决算均由三家中介机构审核,三家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均报市政府审价领导小组,由审价领导小组确定每一个项目的最终预算价、决算价;项目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付施工单位)改革,进行了部分试运行,即仅对市区道路“白改黑”四个工程及环城西路绿化提升工程等五个项目的预算,实行了由三家中介机构同时审核。具体操作:首先,三家审核单位审核结果出来后,评审中心确定最低价的为主审单位,其余两家为复审单位;其次,三家审核单位将工程量、适用定额、计价规则等核对一致后,评审中心二级复核后将主审单位初审结果提交建设单位复核;建设单位有异议的须书面提出意见由评审中心同时提交三家审核单位确认并提出意见,直至建设单位无异议了,评审中心将最终审定结果再次提交两家复审单位最终复审同意后,评审中心再次复核后组织建设单位签字盖章确认。上述五个项目平均审减率18.81%。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总结“三一三”评审工作机制试运行经验,研究制订“三一三”评审工作机制改革相关办法,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及管理水平。(二)完善清廉财政建设相关制度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警示教育,确保评审队伍和财政资金双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