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4-11 16:32
单位名称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土肥技术研究与推广。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商中路24号
法定代表人 李拴曹
开办资金 5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9.18万元 165.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该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商洛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建立试验示范,开展技术研究。一是木耳代料本地硬杂木与关中苹果枝条木屑不同配比试验。在商州区麻街镇丰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试验。二是复合种植试验。制定印发实施方案,采购试验大豆、玉米种子200多公斤,设置带型模式试验、玉米与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玉米密度试验、大豆化控试验等5类14个点。三是马铃薯减肥增效技术示范。在商州区牧护关镇秦岭铺村、山阳县高坝镇鱼塘村、柞水县红岩寺镇盘龙寺村建立马铃薯减肥增效技术示范860亩。四是玉米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在商南县试马镇毛河村、过风楼镇县河口村、山阳县高坝镇建立玉米单产提升技术示范480亩。五是大豆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在洛南县保安镇鱼龙村、洛源镇涧坪村、山阳县高坝镇鱼塘—栋青流域、色河镇夏家村、屈家村、柞水县杏坪镇肖台村建立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大豆单产提升示范1300亩。六是甘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在山阳县十里等建立甘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500亩。七是蔬菜减肥增效示范。在丹凤县竹林关镇王院村设施蔬菜基地、商州区板桥镇草莓基地开展水肥一体化示范150亩,在商南县十里坪镇建立供港蔬菜技术示范500亩。2、强化集成技术推广,扛牢粮食安全主业。一是抓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复合种植试验5类14个点。建立示范点119处1.74万亩,提炼复合种植技术模式9个。推广复合种植18.34万亩,带动大豆种植34.19万亩。二是指导洛南县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指导制定实施方案,注册小程序,多次深入洛南县永丰镇东沟村、城关街办窄口村、古城镇何村、石坡镇等试验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大豆单产提升工作。三是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制定印发玉米主推“一增二调多促”、甘薯主推“选种育壮增钾降渍”、大豆主推“五改一定”提单产技术要点,制定印发玉米、甘薯、大豆、马铃薯、油菜主推技术模式。四是制定印发主推技术。制定了秦巴山区马铃薯春玉米套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制定印发了全市农作物主推技术模式11个。制定了粮油作物、食用菌、蔬菜“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小麦分期田间管理意见、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意见,作为强春管促丰收四大行动方案附件印发。五是加强苗情监测和产量结构调查。实施春季小麦、油菜苗情监测周调度,调查上报作物苗情11次,开展夏粮、秋粮产量结构调查预测。六是开展粮食生产情况调查。开展了主要秋粮作物生产现状调查、作物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小杂粮生产情况调研,汇总形成分析报告。3、减肥增效技术应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减肥增效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亩化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5%,经济作物减少10%,粮食作物亩节本增效50元以上,经济作物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1.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化肥使用量较上年降低2%,降低了碳排放和氮素流失,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4、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结合实施“三个年”活动,深入2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调研指导,完成调研报告《培育市场强基础扩大产业促增收》。二是调研制定厅市共建方案。派出1名技术人员,调研柞水木耳产业,参与制定厅市协同支持柞水县木耳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建设3个示范带、打造6个功能区、实施8大工程,创新协同共建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三是柞水木耳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派出专人与省厅调研组深入柞水县调查木耳产业发展情况,参与省厅完成《小木耳大产业—关于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四是调研总结食用菌生产典型。派出调研组,深入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和柞水、山阳等县,调研木耳生产技术环节提高单产的因素和影响因子,完成《链式发展助推“小木耳”成就“大产业”—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木耳产业发展经验》《商洛市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是制定督查问题整改方案。围绕督查反馈问题,制定调研方案、整改方案,多次讨论修改完善,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六是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制定《商洛市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讨论修改完善,提交市政府审定。七是完善监测体系。重新由各县区推荐上报,确定监测点24个,签订监测服务协议。5、加强蔬菜技术培训指导,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一是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步入常态化,逐旬、月、季度填报并逐级审核蔬菜生产信息。二是抓好“三棵菜”整治。开展“三棵菜”专项整治宣传调研指导,指导商州区、丹凤县、镇安县建立豇豆生产台账、农药采购和使用情况台账。深入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豇豆生产基地,现场宣传政策,讲解技术要求、建立台账、生产记录。三是开展供港蔬菜技术培训指导。对县、镇农技人员、基地村干部、种植大户等100多人从马铃薯栽培技术、萝卜、甘蓝规范化种植、供港蔬菜质量标准要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发放宣传资料和挂图1000多份,为十里坪镇赠送生物有机肥10吨开展技术示范。四是开展蔬菜栽培技术调研。开展了老旧设施蔬菜基地摸底调研、蔬菜全产业链建设情况调研,完成2022年度设施蔬菜“三改一提”、高山露地蔬菜“一新二改三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总结。五是指导完成蔬菜生产任务。确定蔬菜稳产保供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26家,稳产保供基地面积8万多亩,食用菌稳产保供企业、合作社38家。全市蔬菜面积41.22万亩,总产量68.54万吨,产值18亿元,其中高山蔬菜16.93万亩,供港蔬菜4800亩产量1.26万吨;特色蔬菜2.48万亩,产量3.83万吨,产值6004亿元。6、配合中心工作,完成包抓督导。与市水产站协作,完成了商州区干干净净过元宵农村卫生整治督查,山阳县农村卫生整治督导、农业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产业转型督导、农业农村系统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农药门店农鼠药检查、小麦抢收抢种、复合种植督查调研、干净山阳抽查验收。二、取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组织编写出版书籍《商洛主要作物栽培技术》,分粮油作物、特色作物、食用菌、中药材等4篇41章。参与申报省成果奖2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市级地方标准2项。二是玉米“增密度”效果显著。制定提单产技术方案,实施玉米“增密度”32.61万亩,亩密度2509.4株,较上年亩增加265.6株,平均亩产428.8公斤,亩增产45.3公斤。三是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稳步发展。完善食用菌产销信息监测体系,食用菌代料栽培5.15亿袋,鲜品产量47.95万吨,实现综合收入91.8亿元,其中木耳1.75亿袋,干品产量8700吨。四是创新土壤普查模式。创新的“3+2”五位一体工作推进、技术培训模式,被省三普办在全省推广。五是化肥减量增效降低碳排放。形成减肥增效技术模式4个,推荐省上2个,建立减肥增效示范区83个、“三新”技术配套升级版推广7.92万亩,肥料利用率达到41.5%。六是复合种植带动大豆产能提升。建立技术试验14个,建立省级核心示范区4个1950亩,市级22个6310亩,推广复合种植18.34万亩,探索了“5+7”等技术模式。指导洛南县实施大豆单产提升8.28万亩,带动全市大豆种植34.19万亩,油料18.2万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项目和资金量减少。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由上年的30万元调减为5万元,全市由310万元减为155万元。粮油生产类、土壤三普市级无项目支持。二是工作头绪多,工作压力大。我站工作统筹不够到位。个别工作落实还不扎实、不细致。2、整改措施:一是抓试验示范点工作,积极开展技术研究,抓好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二是开展农技人员素质提升技术培训活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力度保障粮食安全。推广复合种植16万亩,大豆种植33.7万亩;玉米增密度30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作套种示范区15万亩,马铃薯种植45万亩;加强麦油管理保夏粮丰收。二是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培育链主企业、全产业链建设情况调度,加强调研培训指导,搞好食用菌产销信息监测。代料栽培4.8亿袋,其中木耳1.8亿袋,综合收入120亿元。三是示范推广“三新”技术。指导减肥增效示范县工作,建立肥效田间试验30个、“三新”示范5万亩,农户施肥调查900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主要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1.8%。四是指导蔬菜生产,发展园艺产业。抓好蔬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发展高山供港蔬菜、区域特色蔬菜;加强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三棵菜”农药残留整治。蔬菜种植35万亩,总产60万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