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提供水文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秦丹社区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权 | |
开办资金 | 1082.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1.42万元 | 1664.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及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工作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加强思想修养,促进单位建设。一是扎实落实作风整改,促进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目标,充分调动每个班子成员的民主管理和责任意识,组织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行纪律作风整改,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明德促能,加强水文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技能大讲堂等活动促进水文队伍道德水准、业务能力普遍提高。(二)测报工作成效显著。汛前下发《2023年水情站报汛报旱任务的通知》、《商洛水文中心2023年自动站维护通知》,成立安全度汛领导小组,印发汛前准备工作细则,完善《商洛水文中心应急抢险队支援方案》,编制10处基本水文站测洪方案、特大洪水测报应急预案,组织10站次测洪演练,与各站、科室签订目标任务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严格执行测验技术规范和《水文测验任务书》,每月10日前上传上月水、流、沙、降水、蒸发数据。派4人参加了全省2023年水文资料的复审验收,对各站的错误类型进行逐站通报,并给出改正措施和方法。(三)水环境监测服务有力。圆满完成省中心下达的水质监测与分析评价任务。完成省中心组织的氰化物的精密度偏性试验和质控考核工作。参与完成流域24个拟新增水质断面的踏勘工作和新实验室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丹江流域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调查、流量测验、水质采样分析工作,为商洛市政府提供水污染事件应急水情专报145期。完成《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陕西)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4名人员的内审员和新进人员的上岗考核工作,通过率100%。(四)行业管理持续加强。制定了《商洛水文中心机关工作纪律》《机关办公区管理制度》《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全中心各项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以“老带新”安排业务骨干现场教学示范培训,强化对新仪器新设备的掌握和应用,参与“2023年陕西省勘测水文技能竞赛”。从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入手,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宣传水文发展大好形势,正面鼓舞职工士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选拔充实中层干部和年轻干部,做好干部结构梯次衔接。(五)强化监测环境,打造平安和谐水文。一是在汛前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学习水文监测危险源辨识与防范措施,学习应急预案,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全中心职工人人参与,90%以上职工取得优异成绩。二是成立了安全度汛小组,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站科长负责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三级负责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开展每月1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水文测站高风险点进行排查,重点检查了测验水域、断面边坡等工作场所,测验设施设备,水质化验室的安全管理,以及在建水文工程的安全生产等,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能现场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以及整改限期,需要经费支持的下发安全生产经费专门整改,做到隐患整改全闭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水文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六)严格规范局财务管理。一是事业经费、专项经费按文件100%落实,编制完成2022年部门决算,每月10日前上报财务报表及说明,每季度末上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预算资金使用达100%。二是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办法,实际支出控制良好,完全在指标之内。三是按时拨付测站经费、拨付职工工资津贴、临时工工资、遗属生活补助、降温费。四是及时办理职工及新入职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工作;1-12月职工工资个人所得税的汇算代扣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水文测报工作取得成效。集中解决了测站缆道信号传输问题,给部分测站配备了遥控横式泥沙采样器,解决了武关、竹林关站测验断面夜间照明问题;及时开展暴雨洪水调查2次,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2.水文预警预报精度大幅提高。汛前对水情预报人员进行预报方案技术交底,开展自动站运维和报汛曲线修订工作,对全市28处自动水文(位)站进行信息复核、大断面及河道比降测量等,为部分没有预报预警方案的测站制作简易预报方案,实现43处预警预报断面预警方案全覆盖。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4月底由分管领导带队走访了市防汛指挥部、商洛水利局等服务单位,了解需求、听取建议和意见,编发“水雨情过程总结”,调整工作思路。3.两争一创”活动取得实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完成《商洛水文中心水情工作手册》;武关、竹林关等水文站音频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在机关和10个测站安装了会议视频摄像头,实现测站与中心的实时视频会商;水文资料整编5.0、2.0软件在10个测站全部投入使用。4.水文资料整编能力不断提升。多次组织技术骨干深入测站听取基层职工意见建议,结合多年资料整编中出现的普遍错误,编制完成《水文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步骤》,组织举办资料整编专题培训4次,培养年轻职工参与审查资料,水文资料整编质量较高,位列全省第一。5.“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省中心主要领导下沉一线,了解实情,下拨资金解决了竹林关院落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改造后的站容站貌焕然一新。机关办公楼改建了职工活动室、健身房,将机关院内闲置土地改造为责任田,种植蔬菜水果等,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增进同事间友谊;绿化美化机关院落,种植了草皮、花卉树木等,环境宜人;在老机关家属院修建车棚,解决了电动车停放问题;聚焦职工关注热点问题,筹措资金,提质改造单位食堂、职工宿舍,切实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稳定职工队伍。三、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职工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配发的新仪器ADC、雷达流量计、手持电波流速仪等已在我中心开展应用,然而,部分同志对新仪器了解过少,新仪器使用频率不高。2.干部队伍创新氛围不浓,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当前水文新形势下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能积极的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3.在固定资产监管、财务预算执行方面还不够精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表单上交不够及时,使得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四、改进措施1.提高水文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教育,输入新鲜血液,带动提高水文队伍;2.提高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工作向5G方向靠拢,积极促进年轻职工发挥自己的发展天赋积极创新思想,从工作中研发出适合水文测报的新技能,提高水文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3.将完善的工作流程系统纳入预算审批流程每个环节,对流程的每个工作环节规定相应的时间节点,保证流程进行的有序性,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商洛水文中心将继续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依托水文基础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服务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补齐商洛水文基础设施短板。紧紧围绕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乘新时代东风、做奋斗担当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重负重、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商洛水文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1.加快完善水文水质监测站网。把握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水量水生态监测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原则,推进水质、水量、水生态一体化监测与分析,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支撑。2.扎实做好水文测报工作。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和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密切监测雨水情变化,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确保水文信息和各项指令上传下达,为防汛抗旱提供优质服务。3.提升水文预报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短中期和延伸期预报成果,优化完善监测和预报方案,扩大预报范围,开展中小河流6小时预测、3小时预警,规范水情预警发布流程,提高预测预警时效性,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提升水文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大新技术新仪器应用研究,推动水文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打造过硬职工队伍。充分利用视频会商组织基层职工在站参加学习培训,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优化干部和人才队伍;三是依法保护水文合法权益。深入宣传贯彻《陕西省水文条例》《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强化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专项督查工作。5.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过紧日子”的重要意义,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多举措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