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水产工作站

商洛市水产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4-11 10:29
单位名称 商洛市水产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监管保障。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行政许可;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技术引进与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134号
法定代表人 岐宁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8.96万元 92.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产业集群稳步扩大。全面落实冷水鱼全产业链建设方案,加快推动冷水鱼产业集群发展。全年新增陆基高位圆池等设施渔业面积1.46万立方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350亩、初加工生产线1处,新建和提升改造冷流水养殖面积1.83万平方米,冷水鱼产量达到3533吨,同比增长19.2%,冷水鱼产量和规模持续领跑全省。镇安县鲤跃项目入选2023年商洛市中国康养之都标杆项目。市农业农村局与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签订《共建冷水鱼产业示范区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二)项目争资实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持之以恒谋项目、抓开工、促投产。先后下发《关于征集2023年省级财政资金渔业绿色发展项目需求的通知》,精准谋划2023年省级项目10类45个,争资643万元;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13个,争资520万元;下达2023年渔业资源保护项目4个,争资60.5万元。按期完成2022年度、2023年度中央油补资金项目方案审查批复,加强项目指导服务和跟踪问效,确保项目绩效充分发挥。(三)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前期出台《商洛市“十四五”秦岭冷泉渔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冷水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的基础上,立足产业实际需要,制定了《关于推进稻(藕)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推进全市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专项建设的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总体规划+配套意见”为一体的渔业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四)技术推广扎实有效。印发《渔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五大行动”工作方案》,引进名优品种3个,建立“五大行动”骨干基地5家,推广陆基高位圆池、池塘工程化循环水、鱼菜共生等高效绿色养殖模式3个。依托西农大、省水产总站、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优势,组建渔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邀请省内权威专家来商现场指导8次,承办全省陆基圆桶养殖技术培训会和鲈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制定发布《冷水鱼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我市3项工作荣获省级表彰。(五)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宣传和丹江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日常巡护,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精心组织6月6日全国放鱼日活动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增殖放流经济鱼类苗种50万尾、珍稀物种大鲵苗种3000尾。在洛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放归大鲵11尾,联合市博物馆举行首批展品捐赠仪式,捐赠水产动物类标本10件。按期完成年度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任务,科学编制七县区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和长江流域六县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数据核查报告。新办和换发《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4家,指导县区开展涉渔违法案件有关鉴定认定5次。(六)安全生产狠抓不放。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22次。印发《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和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强化渔用投入品使用监管,守牢产地质量安全底线。全年完成市级监测抽检样品340个,合格率99%以上。(七)品牌培育实现突破。“秦岭冷泉鱼”成功创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南三文鱼、山阳鲟鱼、镇安金鳟鱼等3种水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实现了水产品零的突破。先后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全国南美白对虾绿色发展推进会、全国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陕西水产品进西安产销对接会等重点节会展会,并拍摄专题宣传片《商洛渔业奋楫扬帆谱华章》,大力宣传我市生态环境优势、产品品质优势、营养功能优势,全方位展示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亮点,“秦岭冷泉鱼”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不断增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稳中有进,惠民增收。渔业产量产值双丰收,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7537吨,同比增长10.7%,总产值4.14亿,同比增长16.1%。其中冷水鱼养殖面积突破20.3万立方水体,产量达3577吨。围绕“菜篮子”水产品稳产保供,调度生产信息40期,成为保障我市水产品供给和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求的主要力量。(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稻(藕)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推进全市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专项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立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增殖放流经济鱼类苗种50万尾、珍稀物种大鲵苗种3000尾。新办和换发《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4家,指导县区开展涉渔违法案件有关鉴定认定5次。(三)培育主体,品牌强渔。培育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利用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响商洛生态鱼品牌,提升渔业生产效益。商南三文鱼、山阳鲟鱼、镇安金鳟鱼等3种水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秦岭冷泉鱼”成功创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不断增强。三文鱼作为爆火网络的商洛新特产,受到市场热捧。三、存在的问题(一)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结构失衡。目前商洛市渔业组织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产销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产品基本上以鲜销为主,加上水产品市场不健全,精深加工品比例低,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应对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二)产区基础设施落后,水产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商洛市水产产业以往长期处在边缘化的状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远远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明显滞后于其它农业产业。各地从渔农到政府对水产产业作用长期忽视各种投入严重不足。水产遗传育种方面工作基础薄弱,自主选育优良品种不多,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较低,苗种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影响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水产品流通、加工及产业化基础薄弱。(三)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支撑不足。我市各县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缺乏种养殖复合型技术人才,综合服务能力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社会化服务仍是短板,苗种供应、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等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我市稻渔综合种养的推广。(四)财政资金支持有待加强,产业投入力度不足。2023年,我市地方政府将冷水鱼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予以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但仍存在下拨资金覆盖面有限,缺乏足够的资金政策扶持。尤其部分养殖产业地处偏远,水、电、路、渠设施落后,小池塘、小环沟,规模小,不适合机械化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低,传统池塘工程改造费和苗种购置费较高,农户得不到金融支持,影响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四、改进措施(一)充分开发利用冷水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通过收集县区上报资料、组织实地勘察等方式详尽调查我市冷水资源拥有量,掌握各地水资源旱涝季丰水量、流速、温度等相关信息,根据勘察结果对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发展建设配套设施,提高冷水资源利用率。加强丹江源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土著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建设一批高品质冷水鱼苗种基地,打造一批市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我市苗种自给率和良种覆盖率。(二)转变消费形态与趋势,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市冷水鱼主要依靠宾馆、酒店及销往外地,消费量有限,为大力发展冷水鱼消费量,仍要注重消费群体和食用意识的培养,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冷水鱼的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重要性。应助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鼓励从业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实现延链增收。(三)降低养殖疫病风险,推动养殖业绿色持续发展。目前研究发现中草药在促进饲料转化、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方面有显著效果,应时刻关注相关研究进展,避免爆发群体性病害。我市冷水鱼产业长期以来受地域、水源、温度的限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从养殖水工程设施的利用入手是解决受水源制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比如在大型水库设置封闭式养殖工程设备,建设陆基圆池养殖及相关配套设施,保证养殖水源及温度,实现节水、低排、工业化的环境友好养殖方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打造冷水鱼产业示范区。聚焦产业短板、发展弱项,精准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渔业项目,加快培育打造集苗种繁育、商品养殖、冷链加工、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确保水产品总产量80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5亿元,建设2-3个市级以上水产良种场、3-5家水产苗种生产许可企业,培育1家初(深)加工企业。(二)推进水产绿色养殖。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和实施“五大行动”为抓手,争创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部级“五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1-2个。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规范渔用投入品使用。做好商洛市水产养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冷泉水资源普查评估。(三)加大技术指导服务。深化与西农大、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合作,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重点推广的29个水产养殖品种和15个水产养殖技术,选择符合商洛实际的。建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不断提高渔业产业科技水平。(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动物疫病、水生生物资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等四类监测,市级监测样品数量不少于300个,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做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监测调查数据核查工作。(五)实施品牌强渔战略。启动“秦岭冷泉鱼”省级公用品牌创建工作,积极做好《“秦岭冷泉鱼”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商洛市“秦岭冷泉鱼”品鉴店管理办法(试行)》执行。认定地标产品1—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以上、“秦岭冷泉鱼”品鉴店3家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