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执法监察保障。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地下水污染防治执法、生态破坏执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执法;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自然保护地内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执法。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镇南大街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王超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3万元 | 40.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有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执法监管责任全面夯实。印发了《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要点》,明确了重点任务、执法目标、股室职责。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管包抓联系制度》,实行“股室包抓镇办、干部包抓企业”的“人盯人+”网格监管体系,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夯实了环境监管一体化责任,全县18个镇办154家重点企业实现包抓监管全覆盖。建立了《城区涉气污染源联系包抓制度》,将城区划分为四大片区,实行“科级领导包片,干部职工包企”,不断夯实城区环境网格监管责任。今年以来,各股室深入包抓镇办,开展了水环境突出问题、环境安全隐患等多次排查整治,各包抓责任人坚持定期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依法合规生产,有效防止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一是加大日常执法检查频次。坚持每月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定期对其它污染源企业开展抽查。2023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28人次,检查企业415家次,累计在移动执法平台上传检查笔录415条,月人均上传笔录9.2条。二是严格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每季度在陕西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随机抽取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今年累计抽查企业130家次,均通过执法终端上传了检查笔录,并在省环境厅网站公开了检查情况。通过“双随机”检查,发现环境违法行为3起,立案查处3起。三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23年以来,共向企业下发责令限期整改环境问题的通知59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3起,共计罚款181.764万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1起,移送公安2起、拘留2人,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3件。四是扎实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先后开展了节前环境安全检查、春季执法大检查、“查隐患强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汛期环境安全大检查,加油站、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业炉窑、医疗机构、“双高”项目建设、城区建筑工地、饮用水源地、排污许可证后、静音护考等专项执法行动,不断规范行业监管,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五是积极推进联合执法行动。2023年以来,我分局先后联合县公安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开展了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检查,联合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对城区在建项目开展了施工扬尘治理联合专项执法检查,联合县交管大队开展了四次机动车尾气路查路检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抽测,联合县卫健局对医疗机构开展了医废和辐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三)信访问题及时有效查处。成立了环境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山阳县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任务责任清单》《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局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接访、下访、回访、包案工作,深入开展“积案大清理、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带值班制度,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2023年,我分局共受理群众投诉43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件)。经核实,43件群众投诉信访件中,属实35件、不属实8件。属实的35件中,涉及噪声污染问题22件(建筑噪声5件,社会生活噪声12件,工业噪声5件),水污染问题4件,固体废物污染问题4件,大气污染问题4件,违反审批、许可规定1件。所有群众信访问题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理,查处结案回复率100%,无一件超期。(四)应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先后印发了《2023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山阳县生态环境系统今冬明春“强基础、查隐患、促提升、保安全”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春节和“两会”期间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全县环境安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山阳县环境安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不断提升环境安全监管水平。共排查整改环境安全隐患21条,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62家,风险等级均为一般。组织辖区山阳秦金矿业有限公司、山阳秦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7次,与山阳纵横矿业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演练1次,与城管局在县污水处理厂开展联合应急演练1次。坚持做好节假日、重大活动、极端恶劣天气的值班值守,严格落实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要求,不断提升迅速出动、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2023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五)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印发了《落实省委第十二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按期完成了我局牵头的3个具体问题整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现场验收,对1个涉及环境违法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高质量完成了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扎实推进第二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整改工作,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向整改不力、整改进展缓慢的部门下发督办通知16份,开展现场检查50余次,不断夯实整改责任,推动任务落实。超前完成了我县陕西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岭镇大兴沟锑矿矿洞涌水污染问题整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县级验收。截止目前,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县的19个信访件、反馈我县的14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县的19个信访件,已全部整改到位;反馈我县的8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已整改到位4个,4个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整改。(六)网格化监管工作强力推进。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扭转了前期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的颓势。我县240名专职网格员均积极使用商洛市环境网格化监管APP开展环境巡查工作,网格员累计在线90597次,较上年度增加2.5倍多,累计上报巡查信息94418,较上年度增长了5倍多,无问题个数75317条,有问题个数19101条,已处理19101条,网格员累计在线次数和累计上报巡查信息较上年度均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网格巡查的全覆盖、无死角,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七)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培训。为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营造“学技能、当标兵、树形象”的练兵氛围,实现全员练兵目标,我分局先后开展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制作等专题培训;选派生态环境执法业务骨干4人次,参加省厅组织的监督帮扶“实战练兵”活动;选派3批12人次参加市环境局组织的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攻坚月专项行动监督帮扶工作;选派1人参加省厅组织的执法技能比武活动,3人参加市环境局组织的执法技能比武活动。通过执法大练兵活动,我分局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批善于钻研、能力突出的环境执法业务骨干。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是生态环境执法成绩突出。2023年1月17日,我分局被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联合表彰为陕西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二是环境执法力度显著增加。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28人次(较去年增加335人次),检查企业415家次(较去年增加176家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企业130家次(较去年增加5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3起(较去年增加22起),共计罚款181.764万元(较去年在增加79.214万元)。三是环境信访问题持续减少。2023年,共受理群众投诉43件(较去年减少77件)。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首先,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县的空气和水质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环保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环保问题,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非现场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在日常执法中大多是执法人员执法,发挥视频监控、自助在线监测等非现场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二是执法工作要求还不够严。在日常执法工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够严、环境问题整改标准不够高,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大多采取口头要求责令整改,未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导致个别企业存在侥幸心理,环境问题反复发生且整改标准低。三是四个配套办法案件未清零。今年只办理按日计罚案件1件,移送公安案件2件,未办理查封扣押、停产限产类案件。四是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宣传不到位。上报的宣传稿件少,许多工作开展后,未及时宣传,舆论引导、震慑不够。上报的典型案例材料质量不高,未被省以上部门采纳、发布。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非现场监管能力的建设,提高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水平;二是进一步严格执法工作要求,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提高整改标准;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宣传,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遵循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执法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环保技术,推动环保工作创新和发展。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