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交流合作、效益评估、产品开发、产品制作和信息发布。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移动路通信巷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娜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万元 | 2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市气象服务中心在市气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局党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气象高质量主题主线,以重大活动和气象服务保障为重点,加强媒体阵地监管,汇聚气象科普宣传合力,保持全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1.直通式服务,保障决策服务科学有效。开展汛期气象工作自查检查,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及时整改落实。落实气象服务责任制,动态调整更新预警信息发布对象,组织省突二期培训,加强预警平台维护保障,强化汛期会商联动和气象应急日报,规范内部值班流程,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没有出现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等造成的责任性事故。2.融入式服务,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联合市交安委建立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建立交通气象安全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制作发布交通气象服务专报22期。做好国家级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产品本地化应用,及时组织做好迎峰度夏、度冬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制作发布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报10期。3.场景式服务,优化公共气象服务供给。通过“商洛天气”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发布天气实况、预报、预警。融入市级防汛宣传群,汛期滚动发布降雨实况和趋势信息,为决策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融入气象+媒体”应急群,各类气象数据第一时间通过媒体“绿色通道”快速上链。精准服务“2023年商洛轮滑马拉松”、“商洛半程马拉松赛事”、“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高考现场气象服务等重大活动。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强化气象信息传播途径,全过程主动发声,做好意识形态和舆情引导。聚焦大事要事“小切口”,写好气象赋能经济发展“大文章”。在做好常规宣传科普任务的同时,坚持团结鼓劲、凝心聚力,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挖掘气象部门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切实讲好气象故事,传播气象声音,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突出全国气候生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成效,及时做好宣传科普,制作专题片1部,撰写“让秦岭山水含绿更含金”、“凉资源带火热经济”、“叫的响的生态品牌这样炼成”等稿件,被中国气象报、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媒体平台转载,浏览量超9万人次;汇聚多部门合力,与中国气象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等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积极联动,多渠道发挥媒体和政府部门平台资源效益,全方位展示商洛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做好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暨气候康养经济工作大会、“丝绸之路”气象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主题宣传,刊发各类新闻稿件20条,在线直播21万人;成功举办“中央媒体走基层”商洛采访活动,共发布稿件11篇;围绕气象防灾减灾两个能力成效,与《陕西日报》联动赴商州、商南、洛南开展采访活动,发布3.23世界气象日专刊。2023年,商洛宣传目标任务位列全省前列,其中气象服务中心完成了中气报,中国局网站,陕西日报和商洛日报稿件。(二)加强主题策划,汇聚气象科普宣传合力。充分借助部门和社会传播资源,发挥“宣传”和“科普”双轮驱动作用,促进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按照市局安排,精心组织谋划满足公众需求、体现气象特色,有新意、有吸引力的科普活动,力争把常规任务做优出新,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气象科普宣传体系。(三)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吹哨人”的作用。年初联合学会策划“最美商洛、气象万千”—商洛首个融入气象元素的摄影大赛,以活动为平台,云海、红叶、日出等45处气象景观脱颖而出,打造商洛气象景观旅游新地标;结合3.23、5.12、科技之春等重要时间节点,按照“线下活动体验+线上科普”的模式开展大型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6次;代表气象行业和商洛市局参加陕西省科普大赛、全省气象部门科普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代表省局参加第五届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观摩荣获优秀奖;利用“互联网+”思维,做优做强新媒体账号,制作亮点突出的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实现多端联动,放大宣传效果。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手机、电话、显示屏、公众号、报纸、社会媒体和自媒体等11类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打造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全覆盖的公众气象服务平矩阵式平台;组织策划“首席来了”系列气象科普视频,邀请首席专家解疑释惑,有力回应社会关切;启动重大天气“一过程一策”科普联动,充分发挥“商洛气象”两微一端在汛期重大天气过程重要作用,全网滚动推送预报预警信息和风险防范提示近千条,主城区实现“不死一人、不淹一车”。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社会现代化气象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市政府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数字化智能化公众服务手段亟待丰富,气象“避害”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机制还有待健全,气象“趋利”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二)整改措施加强人员专业化气象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培训与其他业务部门加强联动等方式提升职工业务能力。探索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公众服务手段,多加尝试不同渠道传播方式。基于现有的问题继续健全气象“避害”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机制。进一步发展通过气象“趋利”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本年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一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工作机制是关键。市局党组以新型业务体制改革为引领,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动力衰减问题为实际,理清了气象服务中心和天瑞公司工作职责,摸清了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痛点、堵点,保持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同行同向、同频共振。二是强化工作合力发挥“聚众力量”是支撑。建立气象与政府、行业、社会融合发展、互为支撑的协同机制,推动部门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共用,在全年气象防灾减灾、气候生态产品应用实现机制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气象服务中心将认真落实省、市局各项工作要求,开展“赋能行动”,推进基于行业应用场景开展数智化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发展全方位、多视角、广覆盖的全场景公众气象服务,依托“5G+4K+AI”新技术,建设融媒体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我的专属气象台”,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迭代升级,提供更有“温度”的伴随式气象服务,以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软实力”助推商洛气象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全年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