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1 09:55
单位名称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科技资源统筹共享、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培育、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科技宣传、科技培训。
住所 大荔县城关镇府门前12号
法定代表人 曹葆钧
开办资金 239.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大荔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8万元 10.26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聚力“两心一园两链”平台建设,助力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质效提升。1.强化政策创设,营造良好生态。4月10日县政府印发《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建设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理清任务目标、责任单位,有序推进核心区建设工作。8月18日,县委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统筹优化政策、项目、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配置,形成支撑全域创新的科创孵化体系。9月16日,举办秦创原渭南农创谷(大荔)核心区重点建设任务专题研讨会。聘请市秦创原渭南农创谷建设咨询委员会、科技服务团专家为农创谷核心区建设运营工作“把脉支招”。省科技厅、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多次到核心区调研指导,对我县核心区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3年9月被命名为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大荔)试验区。2.按照规划定位,加快推进“两心一园两链”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科技智库。聘请中国农科院吴永常教授等为首席专家,成立了核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企业技术攻关、研发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数据服务中心。秦创原农创谷大数据中心完成硬件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即将与省市秦创原信息平台同步连线。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中心建设项目,通过与西北大学食品学院进行多次交流研讨,初步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创业孵化中心:按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标准,装修、改造提升了科创大厦8000平米区域用于核心区孵化中心建设。建设方案已经县政府专题会议通过,建设单位开始施工,预计2024年运营单位入驻开始运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了现代农业展销中心环境改造、1号冷库、1号快速分拨车间主体建设和智慧冬枣交易中心项目选址、合作模式确立工作。正在开发定制产业园资产管理、商品管理、农产品仓储、商贸等信息管理软件。冬枣技术创新链:开发大荔冬枣精准施肥APP一套,指导全县枣园精准配方施肥。在澳林公司基地建成冬枣延迟栽培试验棚2个,探索冬枣春节前后成熟上市的延迟栽培技术模式。智能农机农技融合创新链:建设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棚9个、红萝卜全程机械化示范点1000亩,打造智能农机、精准农业、机艺融合示范应用场景,带动主要农作物,逐步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较上年增加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较上年增加44家。工业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9851万元,科技研发投入强度0.65%。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28.7%;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6%。先后促成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等6家高校院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份,开展院地校企合作活动14次。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个,省级科技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科技工作显示度稳居全市前列。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专家团队3支,“三区”科技人才18名,申报技术经理人5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支、新双创队伍4支。申报省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1个,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1个,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个。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肥料、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5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一链一平台”两链融合实施方案。深入企业指导技术合同登记工作,上报技术交易合同额3.5亿元,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1.46%。完善并落实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36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实现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快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偏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少,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慢。公共科技服务水平偏低。全县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较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公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科技与金融结合不紧密,为企业和产业提供服务与支撑的作用有限。中小企业总体科研实力有待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少,科研水平比较发达地区较低。高端人才匮乏。全县科技队伍仍不够强大,企业科技研发、推广、成果转化人员较少,数量和质量与大荔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科技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科技社会化推广应用力度仍不够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偏弱,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与经济发达县城的差距还很大,亟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整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与各部门统一思想,密切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完善扶持政策。落实各项科技政策法规,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合力。强化科技服务,继续加强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运作方式,构建起大荔特色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激发双创活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对双创的扶持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提高对大荔科技创新工作的认同,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县委十七届六中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要求,承担好“一线一园一区一谷”中秦创原农创谷大荔核心区建设任务。全力推动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两心一园两链”平台整体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完成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任务。1.健全“两心一园两链”运行机制,高标完成农创谷建设任务。与西北大学食品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共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区域农业科技成果库、智能农机装备(线上)展示平台、大数据中心,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设立解化种子基金,运营好解化中心,入孵企业15家以上,力争省级孵化器创建命名。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依托秦创原(大荔)创新驱动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孵化一批科创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3.聚集县域创新资源,搭建平台引育人才。积极承接高校院所“三项改革”科技成果来荔转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等重点科研单位合作,柔性引进各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探索共建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10支以上。出台新的《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兑现政策奖补资金。组织举办“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北京农业中关村合作论坛”,建立与国际一流的农业科创中心交流合作机制,打造区域科技交流转化显著IP;举办大荔县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