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服务、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培训、气象灾害与雷电灾害防御。 | |
住所 | 商洛市移动路信息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向荣 | |
开办资金 | 52.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176.3万元 | 768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气象局 | 从业人数 8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气象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成效明显。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有力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主题教育有序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有序推进调查研究、问题检视和建章立制。坚持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年内党组学习16次,中心组学习6次。二是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两个作用”在防灾减灾、气候康养、重大服务等工作中有力有效发挥。三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对商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全年未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扎实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主动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全面完成巡察整改,修订制度25项。开展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自查,持续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纪检干部教育整顿。(二)气象高质量发展和“两个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纲要》落实取得成效。成立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市政府主动申请将商洛纳入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并获批复。市政府召开全市气候康养经济工作大会,印发《商洛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成立气候康养经济工作专班,召开推进会。二是积极谋划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围绕“国之大者”,全力推进秦岭气候观象台建设,加大投资申创气候生态产品,完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建设商洛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等项目,打造秦岭气候生态研学路线,全面谋划和务实推进以创新驱动、人才集聚为主线的商洛气象现代化。三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落实局县合作协议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内容。防灾减灾能力和气候康养产业发展项目均纳入地方财政重点投资计划。四是重启雷达数据楼建设。市政府召开雷达数据楼专项问题协调会。保障雷达数据楼重启工程如期开展。(三)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防灾减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优化站网布局,提升精密监测能力。新建雷达6部,观测站网密度从7.8公里缩小到5.9公里。二是加强组织管理,观测业务质量显著提高。建立常态化通报、不定期检查制度。全市业务数据均有大幅提高。三是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平台建设。三个县区建成“三合一”平台并投入使用、落实了运维经费和人员编制4名。四是强化汛期气象服务。成功应对17次暴雨天气过程,群众撤离人数从2020年的46.8万人次减少到2023年的4.5万人次,防抢撤精准度明显提升。在近三年的极端天气应对中,实现了汛期“零伤亡”,守住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四)高位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依托气候优势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编制《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7月中国局正式批复,8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商洛成为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省两市”试点之一。一是积极主动谋划。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协同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深化试点工作。二是夯实试点基础。建设105套北斗通信区域站、87处天气气候景观观测站、38个负氧离子站、79个全彩显示屏,143个微智气象站,1个温室气体站、1个水域站,气候生态站网布局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建成“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一期)。三是打造品牌矩阵。2023年全市申创4个中国天然氧吧县、3个气候宜居城市、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18处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29个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和13个气候好产品。展现商洛好山好水好生态,提高商洛知名度。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气象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一)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两个能力”建设,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王青峰市长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两个能力”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政府)督查室对“两个能力”提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二是优化站网布局,提升精密监测能力。(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进一步深化巩固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双2+5”防汛救灾工作机制,党政领导到气象部门调研工作、调度指挥112余人次,气象预警的先导性作用发挥明显。二是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平台建设。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统一调度指挥的大应急格局。三个县区建成“三合一”平台,并落实了运维经费。三是强化汛期气象服务。成功应对17次暴雨天气过程,防抢撤精准度明显提升,实现了汛期“零伤亡”,守住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三)高位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一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协同工作机制。二是夯实试点基础,气候生态站网布局不断优化升级。三是打造品牌矩阵。创建4个中国天然氧吧县、7个中国气候宜居县、7个避暑旅游目的地、45处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9个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和13个气候好产品。四是建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一期),推进气候生态品牌和商洛气候生态综合观测站网等项目。(四)专业气象服务和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在融入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入挖掘需求,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打造全市专业气象服务新的增长点。二是在构建防雷安全监管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防雷安监管“5+1”工作机制,开展全市防雷安全检查和人盯企业专项检查,提升了全市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监管水平。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力量仍需强化,科技创新环境还需优化,激发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不够多。二是雷达数据楼推进工作中,在债务偿还、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存在还款时间紧和资产盘活时间跨度长和难度大的矛盾。(二)整改措施一是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的同时,积极争取中、省气象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投身商洛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与全国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实力,努力推进“一室两中心”建设。二是启动雷达数据楼后续建设,彻底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抢抓机遇,变危为机,继续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加强与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对接,实现资产盘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局将以落实《纲要》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高质量发展。(一)以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气候康养经济。一是持续打通气候资源向旅游、康养等资源转化的路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以试点为基础,以发展气候康养经济为主线,加快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建设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秦岭气候经济研究院和秦岭气候博物馆。三是探索出一条通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推动经济发展落后和气候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形成有价值可推广试点经验。(三)以建设防灾减灾示范市为抓手,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两个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二是深化巩固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双2+5”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主动、互动、联动”,全面建设更加科学的“三合一”防灾减灾平台,形成科学预报、精准调度、高效协同的良好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气象+”气象服务机制,加强部门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