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西安市高陵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1 09:40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银政、银企信息交流服务工作;协调和服务地方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发展改革、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开展金融风险知识宣传;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监管;负责地方中小企业上市挂牌、“新四板”等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县门街32号
法定代表人 杨斌
开办资金 10.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84万元 12.5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要求和规定程序开展了法人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1.协调金融要素保障。深化政金企融资对接,组织召开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举办各类融资对接会6次,组织召开金融惠企政策培训6次,切实提升企业和项目融资便利度。2.推动融资信息畅通。构建全区“大金融”服务格局,整合政金企各方资源,发挥金融网点优势,累计协调新增10台征信查询设备,长安银行新增2个营业网点,进一步加强惠企便民力度,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积极配合中国工商银行北方数据运营中心落户高陵,金融支持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3.“金融+政务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在秦农银行泾渭支行揭牌设立高陵区政务服务驿站,助力提升市场主体政务事项办理便利度,同时,通过“金融+政务服务”机制,各类市场主体可以获得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兑现《高陵区稳经济保增长若干措施》“活金融促经济发展”5家企业的贷款贴息87.39万元;同时,贯彻落实《高陵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链提升扶持政策》,今年已有15家企业申报了有关扶持政策,并按要求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资料进行评审,目前评审结果已经汇总报牵头部门,待牵头部门汇总过会后,按程序统一拨付。(三)优化融资对接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1.深入开展2023年“百家助万企·融资能力提升年”活动,汇编发放《高陵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手册(2023版)》1000余册。强化金融顾问服务,联系驻区金融机构精选业务骨干61名组成金融服务团,延伸金融服务深度、对接企业发展规划、了解企业金融需求,针对“金融支持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全区“亲商助企”活动中征集的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一对一”精准融资服务。2.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宣传培训。一是加强与券商等服务机构合作,赴中泰证券就2023年度高陵区企业上市挂牌宣传培训活动如何开展进行座谈交流2次。通过“高陵金融云讲堂”开展线上培训活动4次,向企业宣传多层次资本市场最新政策,激发企业挂牌上市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加强走访协调,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水平。1.多渠道搭建融资对接平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政金对接会、融资培训会、金融服务送下乡等形式多样的融资对接活动,有效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对脱贫人口及监测户进行全面的贷款政策宣传和意愿摸排,深挖有效需求贷款。同时,每季度做好实地走访和贷后管理,坚决杜绝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不合规使用,切实做好风险防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7户、54笔、108.25万元。3.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联合金融机构实地走访了解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等情况,截至年底,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04笔,金额4.53亿元。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5.37亿元,较年初增长9.92%;贷款余额456.45亿元,较年初增长24.3%;存贷比为82.19%。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0.31亿元,增速11.6%。2.“整村授信”实现涉农行政村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力度,积极联合秦农银行高陵支行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工作,2023年新增信用村29个。截至年底,累计授信61个行政村,实现高陵区涉农区域全覆盖。授信户40116户,授信额度31.64亿元,依托信用评级发放贷款1522.8万元。3.“金融顾问”金融服务实现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完善金融顾问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金融顾问融资、融智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驻区银行机构为全区7个街办86个行政村选聘了46名金融人才顾问,实现了村组全覆盖。通过召开金融顾问推进会、开展实地督导检查等途径,充分发挥金融顾问职能,全力配合做好整村授信及金融政策宣传、信贷产品推介等工作,切实提升惠农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4.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了“乡村振兴·惠农贷”系列7个线上贷款产品,以及“产业链贷款”、“农贷通信用”、“农贷通保证贷款”等信贷产品等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年底发放贷款1513笔,金额2.79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最新金融政策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学习、学用结合还不充分,业务工作能力、创新思维方式及工作综合素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四下基层”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对涉农街办、农村经营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的日常走访、实地调研、对接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够。三是按照国家机构改革安排,将不再保留区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相关职能上收至人民银行市级支行,对于全区银行机构存贷款等信贷数据的获取带来难度和不便。(二)整改措施。一是切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结合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和金融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强化对各级金融政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本领。二是加强日常走访走访调研和向上级部门、区县同仁的学习借鉴,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找准工作抓手,积极搭建各类政银企联系对接和融资合作平台,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协调服务质效,努力帮助企业、农村经济组织、涉农经营主体等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对接,加大与驻区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力度,积极建立政金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信贷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做好全区金融运行数据分析。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百家助万企”系列活动走深走实,聚焦制约企业融资痛点、难点,建强用好金融服务团,通过开展融资对接活动、辅导培训、座谈讨论等形式,发挥辖区金融人才“智库”“外脑”专业优势,为区内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融资咨询等各类服务,持续扩大金融政策、产品知晓和服务覆盖面,帮助区内企业提升融资能力,更好的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通过“整村授信”加大小额信贷投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加大对涉农产品融资推介,有效解决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三是做好做实金融顾问工作。协调金融机构加强金融顾问日常管理,持续督导金融顾问认真履职,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四是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政策要求,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质量监测、新增贷款意愿征集与发放、续贷展期管理和贷后风险防范等工作。五是配合做好地方金融组织协调服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协调驻区金融机构开展创建文明城市、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