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建设项目稽察;经济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静泉村商丹园区管委会 | |
法定代表人 | 贾小成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9.4万元 | 158.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1.02亿元。(二)项目建设稳中有进。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157亿元,开工率100%。一是多措并举谋项目。全年谋划项目123个,总投资686.12亿元。二是完善机制建项目。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包抓、问题项目跟踪推进等动态管理机制,34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其中,省、市级9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44%。三是强化监管抓项目。建立高新区“六库两线一码”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年内国蜂蜜水大健康产业园、比亚迪年产500万只安全气囊、年产150万只方向盘、弗迪科技线束工厂三期、秦岭云大数据中心等12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三)工业发展不断夯实。一是印发了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全年完成新增产能19.56亿元,完成任务的109.7%。二是对君威、正太2户停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困境,目前,君威公司已正常生产,正太公司绿氢制储用示范项目已经建成,并与陕西国飞签订了合作协议。(四)科创工作深入推进。一是坚持政策保障,一方面市政府将设立1000万元科技引领资金,用于支持商洛高新区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一方面合理利用省科技厅奖励高新区200万元的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发明专利等予以激励奖励,不断激发企业积极性。二是坚持投行思维,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用好用活市级设立的产业扶持基金1亿元,累计完成债权融资总额5.38亿元。三是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8942.5万元;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2家,较上年增长3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8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3145.4万,较上年增长33%;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个。新增“科学家+工程师”团队3个;新增“新双创”队伍2个;新增市级科技经纪人12个;新引进新增高层次人才8人,较上年增长33%;落实科研助力岗位6人。(五)市场培育持续增强。建立高新区重点项目和“五上”企业培育库,截止12月,我区“五上”企业共52家。全年固定资产新入库项目18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目前在库项目共计40。(六)数据统计监测持续加强。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学习统计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统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二是深入开展纳规入统工作,全年新纳规企业5户,分别为:工业企业2家(陕西岭南佳泰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商洛鑫忠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批发零售业1家(商洛天汉鸿乔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建筑企业1家(陕西中汇天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宿餐饮业1家(商洛印象悦豪酒店有限公司)。(七)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一是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清明”节前后“五一”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10余份文件。二是每季度开展安全大检查,共发现安全隐患23处,现场整改16处,下达整改通知单5份。三是按照安委办人盯企业包抓责任表,深入包抓的7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6条,现场立即整改20起,限期整改6起(已全部整改完成)。四是联合市城管局、园区消防队、园区应急局对园区企业开展了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深入21家企业,帮助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62项,对查出的事故隐患,督促并帮助企业按期完成整改。五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设立展板4块,发放科普资料100份,参与58人次,发布安全风险预警提示信息35条;在公众场所滚动播放安全公益广告4个,张贴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68个。(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建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打通“中梗阻”。二是按月报送营商环境突破年开展情况,持续开展“双包一解”活动,累计收到问题数28个,已全部解决。按月报送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现已新建制度4个,发现问题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扎实开展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省内外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目前已复制推广的先进改革举措3条,打造特色亮点2个。(九)国资监管深入推进。一是修改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起草了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二是把好决策批复关。全年党工委管委会共批复事项2件,国资办共批复事项16件,其中批复成立批准成立国有企业1家(商洛恒诚绿洁公共服务公司)。三是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对商洛高新建设开发集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彻底清查企业资产,理清债权债务,摸清企业资产存量及分布情况,促进企业国有资本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十)清理拖欠推进有力。一是成立了高新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并下发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三是今年共摸排需清偿年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6700万元,涉及高新区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高新区高新大道白改黑两个项目。我区专题会议研究具体项目清偿计划、资金统筹方案,细化无分歧账款清偿时间节点任务,截止12月,我区共偿还欠款6700万元,提前完成全部清欠任务。(十一)秦岭保护持续巩固。一是落实各成员单位责任,学习传达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二是开展“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7·15生态保护集中宣传日”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三是不断巩固前期整改工作成果,对《省总台账》、疑似问题图斑、市暗访等反馈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为纳入高新区计划盘子的项目申报陕南发展专项资金、津陕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16个,今年已下达各类资金1.22亿元,计划争取2024年度各类资金1.3亿元;认真落实“十个马上”措施,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企业各类历史遗留问题34个。2.积极为企业申报荣誉。商洛热力公司被认定为“瞪羚”企业、香菊公司为“2023年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德中小企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林强电缆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比亚迪和天野公司荣获市级“2023年健康企业示范单位”、陕西延长石油氟硅化工公司获得“陕西省第四批绿色工厂”称号,正太公司正在申报创建第七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比亚迪公司获得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省级汽车发展专项资金共469万元。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入园企业产业上下游配套发展不足,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协作不够,产业链较短,集聚优势还不够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二是项目建设成效不明显。受企业融资、手续等问题影响,新开工项目少、投资额不大,好项目、大项目不多,项目储备不足。三是创新能力还需增强。我区大部分是传统型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滞后,高科技人才和高端技术偏少,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改进措施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成。依托“六库两线一码”全过程管理智慧平台,对项目进行全流程滚动管理。二是优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产能提升等方面提质增效。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进企业,协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改造的难点问题。三是推进科技赋能。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含新量、含金量的企业。四是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完善区内水、电、气管网、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聚焦项目,破解难题。一是落实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和督查考核机制,要求各包抓部门每周至少深入企业2次;二是建立企业困难问题台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召开项目现场会、项目联席会、早餐会等方式,对台账上的问题进行处理销号,将纾难解困工作做深做实。(二)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一是对于高新区重大项目,实施专班负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推进;二是重点跟进单晶硅二期、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三期、保力新20GWh储能电池生产线等大项目,持续做好跟踪服务,争取尽早落地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力。(三)科学谋划,动态管理。一是聚焦“一都四区”建设、3+N产业集群、“12345”发展定位,精准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动向谋划项目,建立高新区项目储备库;二是依托商洛市全过程管理智慧平台“六库两线一码”,对项目进行全流程滚动管理,从谋划到招商、从编制可研到立项,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全力流程跟踪推进。(四)主动服务,优化环境。一是针对重点企业及时跟进,指导各企业对标中省专项资金政策,谋划、引进项目,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为抓手,不断降低运营成本。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进企业,解决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难点问题;组织企业外出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推广、营销、会议和展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2020年1月6日至2025年1月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