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社区福利服务中心

西安市高陵区社区福利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1 09:37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社区福利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社区服务工作的政策规定;为全区社区老人提供福利保障服务;负责引进服务项目和扩大服务内容。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上林一路区民政综合服务中心二楼
法定代表人 李乐乐
开办资金 137.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9.37万元 125.54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聚力人才建设,锻造力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基层队伍。一是充实社区工作者力量。通过全市统一招考,近三年为社区充实178名学历高、年纪轻、素质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区级采取分级分层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今年3月全区选派10名社区书记(主任)围绕党建品牌创建、阵地建设、网格化管理、物业党建联建、场地换服务等内容,赴新城区进行一个月跟岗锻炼。三是强化鼓励激励机制。对10名表现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工作者,推荐参加省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择优招录为街道干部。两年一次为社区工作者进行了健康体检。2、聚力阵地行动,建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服务阵地。一是阵地建设持续强化。统筹社区奖补资金,财政投资2100万元,分批对19个社区阵地建设进行了提档升级。二是按民所需引入社会组织。统筹使用社区奖补资金,从硬件设施、社会组织引入、丰富群众活动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三是持续为社区减负增效。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全面规范社区(村)机构牌子、上墙制度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规范社区(村)盖章证明20项,落实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认真执行依法自治事项清单23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49项。3、聚力特色服务,打造贴近基层、群众欢迎的品牌活动。一是推行“三方协同微治理”模式。在鹿苑街道试点建设“三方协同微治理办公室”,设立服务热线,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搭建议事平台,协同解决群众问题。二是社区活动品牌化。积极孵化孕育社会组织,每个街道围绕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打造了一批阵地强、队伍好、服务优的基层治理品牌10个。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做优叫响。今年在党建引领“‘高•幸’食堂”助餐服务的基础上,新建30家“高•幸食堂”,将助餐服务与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和文体活动有机结合,融入医疗康复、心理调适、文化娱乐等服务内涵,推动形成“高•幸食堂+N项服务”延展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4、聚力保障行动,健全衔接紧密、落实有力的保障体系。一是落实社区工作者薪酬。落实全市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按照不低于2021年度西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以3900元为工资基数,从2022年7月份计算,为社区工作者提高薪酬待遇,平均每人每月涨幅800元,实现了薪酬待遇自然增长。二是加大社区经费保障力度。按照标准保障社区工作经费和为民服务经费,明确资金适用范围,加强经费管理和审计。按照“社区申报、街道把关、区级统筹”的程序,由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接地气、有温度、暖民心的为民服务项目。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通过宣传党的政策和业务培训,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提高。2、建立智慧社区平台及两个电脑终端机,居民凭借一张身份证即可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办理所需事项,足不出户通过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就能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预约在线办理事项,畅通了为民服务渠道。3、对辖区新成立社区及面积不达标社区进行装修和改造,对自有办公用房的功能部室进行装修改造和配套提升,有效提升了社区办公环境。4、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工作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按照时限完成目标任务。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社区减负增能有待加强。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既要承担法律赋予的自我管理职能,又要承担政府的各项行政职能。当前,应以创新方法推进社区减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是社区阵地办公化有待改善,虽然我们在社区阵地建设中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社区服务中心,但仍有部分社区不能将社区服务用房利用最大化。三是社区服务群众项目化运作需提升。随着我区社区的发展,虽然开展了很多服务群众专项活动,但活动类别不够丰富,特色品牌项目亮点不够。改进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群众、凝聚民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建立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机制。二是建设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服务用房利用最大化。三是积极引导各社区要重视社区专项活动项目化专业化化运作,引导居民群众人人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特色项目。在社区建设中创新治理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凝心聚力打造特色品牌社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不断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全市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分批从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招录优秀社区工作者,缓解我区工作力量不足问题。2、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3、建设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办事窗口“一窗多能”高效服务,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进小区、入楼栋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社区事务“去行政化”;精心打造社区环境,将更多社区办公区域改造成为民服务功能区,实现社区环境“去办公化”;积极培育第三方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精准为民服务活动,实现服务“去形式化”,从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