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商洛市环境信访投诉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受理环境投诉事件,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受理环境投诉事件;运行、维护环境监控应急指挥系统。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民生路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冯丹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45万元 | 0.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商洛市环境信访投诉管理中心)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市环境监测应急指挥中心(环境信访投诉管理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为核心,以提升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为举措,严格信访办理,加强系统维护,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信访投诉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厘清职责强化一个责任。以争当秦岭生态卫士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要求、最迫切的问题,结合《商洛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职责的生态委成员单位职能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商洛市环境信访投诉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市生态环境局来信来访工作制度》《市生态环境局领导接待日制度》《企业接待日制度》等,规定了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工作时限和工作纪律,全面提升了环境信访问题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参与率、群众满意率。2023年全市共受理办结各类生态环境信访投诉653件,查处率、回复率、办结率均为100%。二是坚持预防下好两手棋。严格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坚持预防为主,下好先手棋,找准生态环境领域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老百姓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另一方面把信访工作做到具体落实上,抓实抓细抓深,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了矛盾化解到位、问题整改到位、诉求回复到位。三是聚焦行动把握三个方向。一是强化摸排明底数。落实首任负责任制,实行谁受理谁负责,全程参与信访化解工作,实地走访调查抓症结,找准反映人真正诉求,把信访投诉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分析研判优举措。按照“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实、化解好”原则,对突出重点难点信访问题,深入核查,多方协调,合力攻坚,推动问题解决、风险化解,全年组织领导干部接访360批次。三是围绕指标提质效。围绕考核指标,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聚焦信访件受理、办理、反馈等重点环节,做到了受理精准、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全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3件。四是强化措施紧抓四个落实。一是畅通投诉渠道。印发了《关于开展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生态环境信访问题专项活动的通知》,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心声。二是规范问题查处。制定了接访制度、信访响应制度、受理制度、信访处理工作程序等,进一步规范了信访投诉受理、转办、督办、回访、归档等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三是化解矛盾纠纷。制定了领导接访下访制度,方便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共接待群众2批次,收到来信22件,通过“传情热线”收到投诉460件。同步关注舆情、查办、回复三个重点环节不放松,对热点敏感环境问题早预警、早处置,累计化解积案1件。四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开展了春节两会等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排查手段,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111个。五是精心打造紧盯五个质效。一是机制建立有成效。印发了《商洛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办法,建立了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二是网格运行有功效。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信访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信访查处增高效。持续推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要求,即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也提高了信访查处效率。四是环境信访有实效。从严落实信访工作绩效问责“三项制度”,把信访事项办理面向公众公开,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兑现了对群众“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庄严承诺。五是环境保护有绩效。通过信访件查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察实情、解民意、固根本、树形象,提升了群众满意率,推动了全市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二)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情况积极协调运维方对全市各县区离线的监控设备和视频会议硬件设备进行故障维护与维修。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展示页面联系软件公司进行更新,多次联系大华公司对视频监控后台系统进行维护。依托市、县、镇(办)、村四级环境网格化监督管理平台,解决巡查发现环境问题51059条,处理办结50179件。对全市的79个无线视频监控点位的物联网卡进行更换,确保196个视频监控点位在线率未低于85%。提升了工作效率,形成了“党政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履职、环保监管、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新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工作成效和社会效益一是全市共受理办结各类生态环境信访投诉653件,查处率、回复率、办结率均为100%。领导干部接访122批次,组织干部下访371批次,企业接待360批次578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3件,化解53件,积案化解1件,有奖举报3件,详查核处问题线索8件,公开曝光环境违法企业86家,下发督办函预警提醒函5份,无因生态环境问题越级进京、赴省上访和集体上访、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发生。二是抽查办结件8件,核实处理问题线索8件,立案1件,函询2件,提醒谈话3人,政务警告1人。季度通报4次,有力推动信访案件查办,兑现了对群众“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承诺。三是营造良好舆论生态,共悬挂宣传横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培训220余人次。营造学条例、用条例、守条例的良好氛围。四是商洛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运行、维护顺畅,确保了环境监控应急指挥平台网格化监管、污染源自动检测、环境应急指挥管理、地理信息、环境信息发布、环境应急响应系统等模块稳定运行,实现了环境信息无孤岛、监控管理无死角。三、主要措施一是部门联合,全力协作。积极与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协作,力求部门联合共同解决问题,力争让群众满意。对群众反映复杂的、归属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在“部门联动、区域协同”上下功夫,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二是动态管理,加强维护。实行月报制度,每月对各系统的巡检记录表进行整理,提交相关责任人进行审核、签字,装订成册后,归档保存,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定期组织信息化技术培训,加强监控平台运营维护,不断提升信息化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严格执法,源头预防。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发挥生态环境执法的威慑效应,打消企业的侥幸心理,从根本上减少因污染环境引起环境信访的事由。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从源头上做好信访预防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审批环评项目950个,无因环评引发“邻避”上访事件。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尽管我们在环境信访投诉和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信访处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需要采样检测后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时限较长或需要立案查处的问题,没有向投诉人面对面及时反馈信访处理意见或进展情况,投诉人不了解办理流程和期限。二是联动调查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信访具有量大、面宽、集中和难办的特点,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建筑施工及道路扬尘污染、畜禽养殖、矿山修复、垃圾填埋或焚烧等会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单靠某一部门很难有效解决问题。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信访法制化处理机制。对处理制度、程序、人员接待、办理、信息反馈、信息公开等每个环节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大首信首访办理力度,实行面对面反馈和办结告知,将办理时限、程序、进展情况、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及时和信访人进行沟通。二是进一步健全联动调查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治污”的意识,尤其对存在职能交叉、易产生推诿扯皮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综合施策。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要以解决事关民生重大信访问题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作风,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规律特点,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思路,充实工作经验,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持续提升部门协调查处力度,依法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为商洛打造“一都四区”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度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项任务,考核结果待定,获得生态环境部2019年生态环境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