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河道管理站(县河道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河道(湖)管理、监测提供服务。承担河道(湖)堤防的工程建设规划、防汛设施建设及日常运行维护、河道采砂管理、河道岸线管理、河道巡查、汛期洪水监测跟踪等工作;编制审定河道度汛预案并组织实施;承担水旱灾害防御及河长制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后街8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聪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4万元 | 1.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多措并举,坚决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1.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制,实行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的“四包保”防汛责任制。2.消除安全隐患。多次派出专项督导组对15个镇办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并对水库、小水电站、堤防、山洪灾害防御等防御重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对发现的36处安全隐患和问题,实行“动态跟踪”“闭环式”管理,督促问题整改,切实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3.强化“四预”措施。对《旬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城市防御洪水方案》等7个预案进行了修编,不断增强预案合理性、针对性、操作性。对全县21处自动雨量水位站、156处无线预警广播、15个镇办视频会商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进行了年度巡检维修维护,利用监测平台及三大运营商发送预警短信11736条,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沟通协作,共享雨水情监测预测成果信息。4.加强值班值守。自5月1日起,严格执行24小时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值班人员培训,规范报送汛情、水情、旱情、险情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信息,坚决杜绝值班脱岗、漏岗和信息有情不报、迟报慢报、知情瞒报等现象发生。(二)、管治同步,抗牢管河治河护河政治责任。1.强化日常监管。坚持“日常巡查+重点巡查+问题整改”的主要工作方式,强化河道日常监管;按照河水清澈、河岸优美、水质良好的标准定期开展清理河道垃圾、靓化河道环境的专项行动。2.深化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河道“非法采砂”等各类问排查,确保了河道违法事件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置。汛前,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排查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全面治、系统治、彻底治”的原则,督导限期整改到位,确保了汛期河道行洪畅通。3.创建幸福河流。按照省市河长办“一镇一条县级幸福河、一县一条市级幸福河”的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河长履职、河流日常关乎、河道水域环境等,制定《镇安县幸福河流创建指标》,通过现场复核、走访群众、查阅资料、满意度调查、座谈问询、综合评分等方式,对各镇申报创建的示范河流组织了验收,对午峪河、镇安河(云盖寺镇段)、红彤河(云盖寺镇段)、甘岔河、冷水河(高峰镇段)、唐家河(米粮镇段)6条进行了县级幸福河流的命名,并申报市级幸福河流。4.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按照省市河长办要求,开展镇安河、冷水河、米粮川健康河流评价工作,依据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2020年)、《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793-2020)等规程规范,通过“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四个准则层指标体系,围绕水域岸线利用管理、水量、水质、生物多样性和防洪等方面,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体检”,提出河湖健康问题诊断和保护对策,快速辨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了解河湖真实健康状况,为县级河长及相关主管部门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提供参考。(三)、穿针引线,切实发挥河长制枢纽作用。1.联通上下、协调左右,当好“勤务员”。年初,组织召开县级河长制工作会议,组织县级河长与镇级河长,镇级河长与村级河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年度任务;召开县级河长制专题会、推进会5次,有力推动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及省市河长办反馈的27个问题的整改。2.对标对表、立行立改,当好“监督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向各镇(办)河长办及成员单位下发问题交办单60件,督导按时整改到位;加大省市河长办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建立整改销号、常态监测机制;深入开展全面加强防溺水工作,督导各镇办清理复平河道深坑,设置警示标志,发放宣传册。3.三级合力,复核图斑,当好“巡查员”。县级、镇级河长办及村级河长,集中利用5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对省级反馈疑似图斑537个逐点进行巡查,通过现场调查、取照等方式,完成537个图斑的调查取照、系统录入复核等工作,537个图斑均通过省市复核通过,圆满完成此项任务。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为全县人民安全度汛提供了保障。2.经济效益:为全县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河流监管有待加强。由于河道砂石资源丰富、利润巨大,加上部分群众对水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河道“四乱”问题易反复,环境保护压力传导有待继续加强。二是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近年来,镇办、部门无河长制专项经费,无力配置配套设施,无力聘请专职河道巡查保洁员,多岗兼职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县多数河堤为八九十年代修建,年代久远,修建标准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造成水毁频繁发生,灾后重建缺项目、缺资金,修复压力大。五、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监管力度。以河长制为抓手,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强化部门联合执法,严打非法采砂行为;同时,加快旬河流域采砂规划编制进程,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真正让河流砂石资源使用合理合规合法。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及时掌握省市部门资金动向,切实发挥工作的主动性,配合水利局做好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保民生、利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利用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大力争取河长办经费,充分调动各级河长的工作积极性,为统筹抓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奠定坚实基础。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认真总结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前谋划2024年工作,一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抗旱工作;加强灾情、水雨情监测,科学分析预测形势,积极搞好抗旱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切实做到防汛抗旱并举。二是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大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为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提供快速、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适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新要求。三是加强与县防指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责,形成防汛抗旱的强大合力。2、大力推动河长制落实见效。一是压实河长责任。组织召开全县2024年河长制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河湖长制会议精神及要求,及时调整县镇村河长,督促各级河长落实巡河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推动“河长制”到“河常治”。二是抓实重点工作。不断深化“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扎实做好中省市暗访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工作,定期开展河道“四乱”、污染源排查,推进流域综合执法和联合协作,推动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维护全县河流健康面貌。三是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河长制”工作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增强爱河、护河意识;完善基层网格管理机制,坚持河长巡河、河长述职、问题整改等配套制度常态化;统筹水利、农业、林业、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系统治理、形成合力,紧扣目标抓落实,聚焦问题补短板,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3.持续加强河道监管力度。本着“重检查、抓平常”原则,加大河道巡查力度,以打造“省级示范河流”为目标,切实发挥河长制牵头抓总作用,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等方式,时刻保持对河道乱象的高压态势,大力开展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制止河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滥采乱挖、乱到乱排等现象,重拳出击,两手发力,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