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研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制订林业技术规程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基层林技单位;林业工程作业设计和监理;林业资源监测和评估;重大林业项目科研;林技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林木种苗技术性职责。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文昌路西巷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邓琳玲 | |
开办资金 | 121.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7.08万元 | 62.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4月、7月按规定分别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工作。(一)超额完成林业科技示范和林业大培训年度任务。全市建立科技示范点21个,示范推广6.11万亩,培训技术骨干28人次,完成了“521”科技示范年度任务的100%、101%、140%;全市举办林业技术培训1214场、3.65万人次参加,其中市本级40场、1061人次参加,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122%、200%、106%。(二)科研示范项目高质量推进。申报项目16个(科技示范9个、标准编制7个),立项6个(“拐枣乡土资源保护利用与良种选育”“杏种质资源调查及良种筛选”“安康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安康市青年科技新星”4项取得科技项目立项,《枫杨种子育苗技术规程》《珙桐种子育苗技术规程》2项通过市级标准编制项目立项),完成目标任务的320%、300%。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保障项目实施效果。中心在研项目17项,完成验收6项,其他项目有序推进。(三)飞播造林技术服务成效显著。一是完成侧柏、香椿2个树种91个批次种子质量检验。二是抽调3名技术人员历时67天完成飞播地勤服务,辅助完成飞播造林24.1208万亩、有效面积18.627万亩。三是协助完成2022年全市飞播造林成苗调查47.8万亩,播区效果评定26个合格、7个不合格,2022年成效调查12.8万亩,播区效果评定8个全部合格。(四)“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碳汇开发、生态护林员管理任务深入开展。一是“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有效开展。对宁陕、旬阳、平利、汉阴、石泉等县(市)国储林项目多次指导;谋划一期国储林建设项目10个,其中,旬阳、宁陕、平利3个市(县)国储林项目建议书获得省林业局批复,占全省批复总数的30%,汉滨、汉阴、石泉、岚皋4个区(县)项目建议书报省林业局待批;与大友农业(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资公司对接洽谈5次,推动考察企业来安合作。二是林业碳汇开发取得进展。参与制定《安康市林业碳汇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规范全市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提供依据;9次与来安咨询的公司洽谈推介林业碳汇开发工作;围绕“林业碳汇开发机制”对市直相关部门、安康学院等单位13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三是生态护林员管理成效明显。2023年度国家下达安康市生态护林员指标11566个,实际选聘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19411人,比上年增加80人。全市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湿地护林员及国有林护林员99.48%录入了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全市生态护林员年平均上线率为42.91%,较全省平均上线率高出4.83%。生态护林员保险购买率达到98.96%。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培训2次以上。(五)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深入推进。强化基层林业工作组织保障,指导汉滨区流水镇、关庙镇开展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创建。(六)林业资源监测保护等其他工作扎实开展。积极配合开展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有害生物调查等技术支撑工作。一是参与编制《安康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十四五”规划(修编)》《安康市“十四五”湿地保护规划》(草案)及《安康市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2023—2025年)》;二是完成《陕西省安康市森林高火险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安康市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配合省林业局生态处、省设计院、省林科院等单位开展平利县退化林摸底调查、古树名木调研、平利县洛河矿山违法占地的信访核实工作;四是配合市林业局开展G316石泉拟占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及镇坪县曙飞路占用湿地技术核查,宁陕、石泉、岚皋、汉滨临时占用林地督导,安康市2022年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核查验收,旬阳市2022年百万亩碳汇造林项目验收;五是配合市天保中心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六是配合市自然资源局开展岚皋县古树名木移植等项目评审工作;七是完成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华山松大小蠹防治项目等3项作业设计;八是派员参加了秦岭生态治理交叉检查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围绕高质量建设生态美绿的安康林业目标,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重点打造油茶、青花椒等特色亮点工程3项,其中在汉滨区洪山镇打造油茶提质增效示范园700亩,在石泉县中池镇打造油茶良种示范园100亩,在汉滨区关庙镇打造青花椒示范园300亩。通过良种引进、密度调整、林分清理、整形修剪技术措施的开展,使得项目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成为我市林业科技示范工作的样板工程。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人才结构矛盾亟待解决;二是优质科技成果产出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多渠道招引专业人才,多维度提升干部能力,优化人才队伍;搭建实习平台,为林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实践机会,为招引人才做好储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升青年干部的科研水平、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写作水平、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水平。二是多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与林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有计划分批派出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交流学习,拓宽眼界,汲取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引进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主责主业,把构建生态美绿的安康林业科技支撑保障体系作为目标任务,努力搭建“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个体系”。“一个平台”:即围绕核桃、油茶、花椒、香椿等经济林果提质增效和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等方向,重点突破安康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技术,创新培养机制,努力建成林业青年干部和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平台。“一个基地”:加快秦巴山区林草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护步伐,每年完成一类乡土林木资源专项调查、收集保存5种以上种质资源,建成一个秦巴乡土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基地。“一个体系”:通过努力构建市、县、镇贯通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点、线、面融合的林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体系,林业资源监测保护利用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美绿的安康林业科技支撑保障体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先进集体;获2023年陕西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2022年度市直部门决算先进单位;被市编委办表彰为法人年报好的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