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2023年安康市平均降雨量1232.2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多4成,主要呈现入汛早,局地暴雨和过程降雨出现频次高于常年,秋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等水雨情特点,汛期共计出现19次较大范围明显降雨过程,其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20天长历时强秋淋天气。2023年汛期,全市境内15条主要江河38处水文(位)站共出现洪峰227站次,月河、坝河3次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黄洋河、恒河分别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1次,任河、岚河出现接近警戒量级洪水。任河毛坝水位站、四季河麦溪水位站、黄洋河柳林水位站出现超预警水位洪水。岚河六口站出现自1981年建站以来第四大洪峰2250m³/s,安康水库出现最大入库流量10900m³/s(9月19日13时)。全年共计施测流量1202次、单沙1773次,出现水位峰172个、流量峰116个、沙峰23个,监测过程均控制完整;各站测验和资料整编等级均达到甲等。(二)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转发各类水雨情信息456万余份,累计制作发布洪水预警、预报等126期,洪水预警信号37期,编发水情简报、快报等73期,充分发挥了水文在服务防汛抗旱减灾中的“哨兵”和“参谋”作用;我中心常年站信息保障率100%,汛期站信息保障率95.2%,灾害性暴雨洪水过程信息报送完整率96%,水情信息20分钟、30分钟传输率99.99%,网络传输率100%,信息总差错率0.01%,完成了年度总差错率不超过1%的目标任务,时效性、总差错率、传输率均位于全省前列。(三)水文研究与水文科技咨询工作。我中心自主研发水文缆道流速仪信号系统并应用于6处水文站点,保证测验效率和精度;编制完成《安康水文中心自动测报站应急抢修预案》《安康水文中心自动测报站运行管理细则》,更新《自动测报站维护工作指南》;编制完成了《长期洪水预报》《洪水预报》《水情预报预警》《洪水预警信号》《水情快报》《重要水情信息》《水情简报》《防汛专题水文服务》等水文技术服务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扎实有力的水文技术支撑。(四)水文行业宣传。向省中心、安康市直机关工委等网站投稿60余篇;机关宣传园地和展板、标识150余块,营造浓厚的水文文化氛围;对条件成熟的测站制作安装“陕西水文”发光字标识,更新测站各类制度、文化宣传牌,树立水文新形象。(五)水质检测与评价工作。按时完成6处国家重点、14处省级重点监测断面和新增的汉丹江流域8处专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任务;每月15日前按时上报了当月水质检测资料;完成省中心下达“氰化物”的质控考核、人员和实验室间的比对及精密度偏性试验等考核工作;完成2022年用水总量复核、水环境监测资料整编等有关工作。(六)做好主要江河的水量监测工作。按时完成《全国省界断面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四个省界断面安康、高滩、白岩、镇坪水文站水位、流量数据的上报工作以及安康水文站生态流量监测及预警预报等有关工作,为全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七)水文分析与计算。全年所辖15处基本水文(位)站共施测水尺35站次、大断面46站次,施测流量1202次、单沙1773次,出现水位峰172个、流量峰116个、沙峰23个,过程控制均完整;各站测验和资料整编等级均达到甲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水情预警预报精准及时,为防汛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应对历时20多天的强秋淋天气中,中心全体水文职工坚守岗位,主动放弃休假、毫无怨言,奋战在一线,测得宝贵水文资料;制作发布水情预报预警25期、洪水预警信号25期、洪水预报8期,用精准的预警预报为汉江干流梯级水电站联防联调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用实际行动彰显水文人的硬核担当。在9月27日~29日强秋淋降雨的关键时刻,我中心提前3-9小时先后发布坝河桂花园水文站洪水黄色、橙色预警信号,预警洪峰流量1000m³/s~1200m³/s,市防指接到预警信号后,对坝河流域的古仙洞、投洞子、西河、桂花四座梯级电站联调联防,将旬阳市吕河镇段洪水降级至942m³/s;10月3日17时发布岚河六口水文站洪水黄色预警信号,预警流量1000m³/s~1200m³/s,市防指获悉预警信号后,对蔺河水电站出库流量科学调控,将坝前水位控制在508m左右,出库流量控制在664m³/s以下,岚河六口水文站实际出现洪峰流量912m³/s,通过科学调控有效的减轻或避免了下游洪灾损失,充分发挥了防汛“参谋”作用。其中“9.29”坝河桂花园站预报预警案例、“7.3”月河长枪铺站预报预警案例分别荣获省中心优秀预报预警案例一等奖、二等奖。(二)完成年度资料整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水文资料。我中心完成了所辖15处基本水文(位)站的水准测量、大断面、水位、流量、单沙、蒸发等原始资料和多项考证表及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量等成果资料进行分析校对、统计及合理性检查等水文资料复审、汇编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收集了宝贵的水文资料。(三)扎实做好水资源监测管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完成20处水质监测断面和新增的汉丹江流域8处专用监测断面任务,其中,国家重点站6个:石泉、石泉水库、安康水库、安康市马坡岭水源地、老君关、瓦房店;省级重点站14个:茶镇、安康水文站、菜湾、庙岭、兰滩、白河、镇坪、鄂坪、两河口水文站、马池、六口、长枪铺、桂花园、旬阳;新增汉丹江流域8个站:民主、洄水、向阳、县河口、蜀河、白河县冷水镇三院社区、汉王城(喜河水库出库站)、仙河,对部分重点站点确定生态流量预警指标,按照生态流量预警工作要求,流量不达标时,及时制作发布生态流量相关预警,为全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四)为水资源管理利用提供技术服务。编制完成《安康市2022年水资源公报》和《安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为全市水资源管理利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服务。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水文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业务技术能力不能满足我中心承担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项目管理、水资源管理支撑等需要,还需大力提升;二是历史包袱重,经费紧张,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三是科技论文、成果少,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注重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传、帮、带”,强化年轻职工帮教学习;二是积极争取经费;三是加强培训学习,拓宽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力以赴做好水文测报工作,认真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当好防汛抗旱减灾的“哨兵”和“参谋”,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度汛。(二)持续开展好水文测报质量年活动,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水文技术标准,推进水文测验、资料整编、预警预报、水质生态流量监测等各项测报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端牢水文行业耐以生存的饭碗。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科学合理规划补充完善站网,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水平,大力提升水文自动化、全要素监测能力,为实现水文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四)加强新仪器新设备比测分析实验,鼓励压实科技论文撰写任务。开展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墒情等在线仪器设备比测试验,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